宋 軍,王渺一
(1.江蘇省常州市奔牛高級中學,江蘇 常州 213131;2.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江蘇 常州 213006)
用體育高考杠桿 撬動學生體質健康
宋 軍1,王渺一2
(1.江蘇省常州市奔牛高級中學,江蘇 常州 213131;2.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江蘇 常州 213006)
青少年學生體質的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現(xiàn)行高考制度的弊端是學生體質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體育中考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體質健康和推動了學校體育工作的健康發(fā)展,也為高考體育的推行奠定了基礎。建議盡快將體育納入高考,用體育高考杠桿撬動學生的體質健康,實施方案可以參考“清華模式”“山東模式”。
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體育高考模式;促進健康
近年來,學生體質的下降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體育法規(guī)或政策,但是各種措施的出臺卻收效甚微,并沒有能有效地解決學生體質下降的難題,其主要原因是現(xiàn)行高考制度的影響,導致學生體育鍛煉的不足。在健康與升學的博弈中,身體健康顯得身單力薄和無關緊要。因此,體質問題實質上是考試制度問題,只有從考試制度的角度深入分析,提出相應的措施,才能有效地從考試制度的根源上遏止或扭轉學生體質持續(xù)下降之勢。
2.1 2004年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結果
從2002年開始,教育部建立了“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網絡”,2004年的監(jiān)測結果顯示,與2002年相比:(1)我國學生的爆發(fā)力、力量等素質繼續(xù)呈下降趨勢。反映下肢爆發(fā)力和腰腹肌力量的立定跳遠、仰臥起坐水平,除大學男生有所提高外,其余年齡組繼續(xù)呈下降趨勢;反映身體柔韌性的坐位體前屈,有60%的年齡組出現(xiàn)下降,其中15歲鄉(xiāng)村男女生下降幅度較大,分別為2.4和1.8厘米。(2)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繼續(xù)呈現(xiàn)下降趨勢,除高中以上(16~22歲)男生肺活量略有增加外,其余年齡組學生的肺活量有所下降。(3)超重及肥胖檢出率繼續(xù)呈上升趨勢,60%左右的年齡組超重及肥胖檢出率有所上升。(4)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仍然居高不下,已經成為學校頑疾,其中高中學生的視力不良檢出率甚至達80.0%。
2.2 中國學生身體形態(tài)和體能同鄰國學生存在差距
比較中日兩國2000年的中學生身體形態(tài)和體能素質發(fā)現(xiàn),中國中學生的身高、體重與日本同齡人比較,除高中17歲女生的身高高于日本同齡學生以外,其他年齡學生的身高和體重都低于日本同齡學生。中日兩國學生體能測試中立定跳遠、握力和50 米跑三項(測試方法相同),除16歲男生的立定跳遠及19歲女生的50 米跑能力與日本學生相近外,其余各項體能中國學生低于日本學生。到了2005 年,也只有14 和17歲女生的身高高于日本,握力、立定跳遠和50 米跑等體能素質仍均低于日本;2011年初,上海市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最新披露的《中日韓高中生身心健康狀況比較研究報告》顯示,三國高中生的體型比較接近,但是體質方面,自認為身體健康狀況“很不好”和“不太好”的比例,中國高中生為最高(25.9%),然后是韓國(19.6%)、日本(19.3%)。這表明中國高中生的身體素質比日韓高中生差,并且學生因病或傷請假的比例也最高。
3.1 現(xiàn)行高考制度的影響,致使學生學業(yè)負擔過重,體育鍛煉時間不足
在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調研中,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同期對參加調研的10萬多名學生以及調研學校的5000多名體育教師進行了有關體育鍛煉、學習負擔、睡眠等相關問題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35%的校長、37%的教師、58%的中學生認為負擔“比較重”或“過重”;有66%的學生每天鍛煉時間不足1小時,其中24.8%的學生每天基本不鍛煉;高三學生6點前起床的有34%,11點半后睡覺的超過40%;學生的健康成為高考制度的犧牲品。
3.2 家長一些不當教育觀、健康觀的影響,導致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產生偏差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孩子對事物的判斷。例如,“好初中等于好高中,好高中等好大學,好大學等于好工作”“萬物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之類的不當傳統(tǒng)觀念使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識產生偏差。有些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讓孩子參加各種形式的奧數、考級之類的培訓班,從而使孩子潛意識地認為“體育是副科,參加體育鍛煉是在浪費時間”。還有些家長對健康的認知存在誤區(qū),認為孩子沒病就是健康,孩子在學校里“吃苦”,回家就要養(yǎng)一養(yǎng)、補一補,家務勞動不讓動手,“洋快餐”之類食品不離口,家庭的畸形“呵護”,影響了學生的體質健康。
表1 “清華模式”體育高考
表2 “山東模式”體育高考(以45分滿分為例)
3.3 現(xiàn)代文明的困擾,使學生閑暇時間的生活和娛樂遠離了體育運動
隨著現(xiàn)代文明的不斷進步,電腦、游戲機的普及使青少年學生閑暇時間的生活和娛樂方式發(fā)生了重大變化,許多學生在周末或假期更愿意選擇相對輕松的活動。例如,上網聊天、打游戲或看電視電影等方式來放松一下自己,緩解或調節(jié)學習壓力和緊張情緒。這種娛樂方式不僅成為現(xiàn)在學生與同齡人溝通交流的渠道,更成為他們認為的一種“生活時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青少年學生遠離了體育運動,不能不令我們擔憂。而影響學生對體育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缺乏、體育教學內容單調、自身運動能力不足、教師責任心不強等,這些問題都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和反思。
4.1 體育中考促進了學生的體質健康
為了在體育中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和強度有了大幅提升,從而促進了學生的體質健康和運動能力。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衛(wèi)藝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吳鍵說:“從最近一次大規(guī)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查情況來看,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年級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明顯比5年前就有改善,尤其以初三學生的情況最好,這與中考體育制度全面實施三年有密切關系?!背V菔?010年學生體質監(jiān)測結果也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初三學生的耐力素質明顯優(yōu)于初二和高一。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院長毛振明也認為:“在中考中加試體育已經施行十多年了,效果非常好。最初也有爭議,但大家都逐漸接受了。目前的情況是,初三學生的體質狀況要好于初二學生,也好于高一學生,這就是考試‘指揮棒’的效果?!?/p>
4.2 體育中考提高了學生體育鍛煉的主動性
中考體育與其他以“選拔”為目的的科目有所不同,它不是一個完全終結性的評價,體育中考的評分模式不僅關注現(xiàn)場的測試成績,同時也重視平時成績的考查。例如,2011年上海市中考體育要求,總分30分,其中統(tǒng)一考試為15分,日??己藶?5分,從初一開始,每個學期的體育成績與參加體育活動情況都將計入日常考核,其導向作用十分明顯——促進學生養(yǎng)成平時體育鍛煉的習慣;相比于上海,天津中考體育30分,日常考核的比重占到60%。日??己说母弑戎兀酱賹W生更加注重體育課。另外,現(xiàn)場測試的滿分標準相對較低,只要平時勤奮練習,60%以上同學都能得到滿分,練與不練效果差異明顯。因此,體育中考的實施促進了學生體育鍛煉的主動性。
4.3 體育中考提升體育學科的地位,體育課越來越受到重視
在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下,考試仍然是主要的“風向標”,體育中考成績計入中考總分,改變了體育學科在初中學段的“副科”地位。例如,七至九年級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課時數僅排在語、數、外之后(語文16.3%、數學16.3%、外語11.33%、體育7.6%),并且體育課現(xiàn)在不會再被其他文化課擠占,課外體育活動也不會被輕易取消。為了體育中考取得優(yōu)異成績,學生對體育課更加重視,課堂上無故請假偷懶或曠課開小差的現(xiàn)象有了根本性轉變。體育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研究更加積極主動,教學方法更加靈活、高效,“一個哨子幾個球”的“放羊課”一去不復返,家長也越來越關心孩子體育成績,許多城市都出現(xiàn)了家長陪孩子鍛煉身體的現(xiàn)象。
現(xiàn)行高考制度影響了學生的體質健康,治病要治本,將學生體能素質納入高考才是當前行之有效的措施。《學校體育工作條例》《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素質的意見》(教體藝[2006]5號)等體育法規(guī)或文件的頒布為體育高考的推行提供了法規(guī)依據;全國政協(xié)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會副主任蔣效愚的2010年全國兩會提案也提出:在全國高考中統(tǒng)一增加體育考試,計入高考總分;體育中考2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受到了社會各屆的充分肯定,為體育高考提供了豐富經驗;清華大學2011年自主招生復試體育,山東省擬在2012年高考加試體育,這些也為體育高考的推行吹響了號角。可見,高考體育已是“有法可依、有轍可鑒”。
5.1 方案一:“清華模式”
高考體育第一種方案可借鑒清華大學自主招生復試體質模式,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相結合,并對“清華方案”的測試內容、評分標準等方面細節(jié)作適當調整,具體實施方案如下:(1)測試原則。第一種方案堅持自愿原則和加分原則,學生可以選擇參加或不參加體質測試,測試成績僅作為加分因素,不參加不扣分;選測項目表現(xiàn)不佳同樣也不會對高考錄取產生負面影響,但測試成績達到優(yōu)秀等級者在高考總分計算上會有相應的加分。(2)測試內容和計分辦法。測試內容包括:速度/靈敏類、柔韌/力量類、耐力類、運動技能類;計分辦法:測試學生有2次測試機會,取最好的一次作為最終測試成績,具體項目的評分標準參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高三年級),每一項測試成績達到優(yōu)秀級可獲得高考2分或4分的加分,全部達到優(yōu)秀級獲得高考15分加分(表1)。(3)測試時間與組織形式。體育高考的測試時間可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時間同步,由當地縣(區(qū))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統(tǒng)一組織,高三學生可以自愿選擇參加縣(區(qū))級以上統(tǒng)一測試,參加縣(區(qū))級測試者測試成績既可等同學校測試。
5.2 方案二:“山東模式”
山東省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擬從2012年開始,將考生的體能素質納入高考內容,考查辦法借鑒現(xiàn)行的中考體育模式。因此,體育高考的第二種方案可以參考“山東模式”,在全國比較成熟的體育中考模式基礎上,根據本地區(qū)情況作適當調整,制定可行的體育高考方案。
(1)考查內容和計分辦法??疾樾问桨ㄆ綍r成績、現(xiàn)場測試。平時成績考查內容包括:高中學段體育課成績、《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等;現(xiàn)場測試項目包括速度/靈敏類/力量類、耐力類、運動技能類。計分辦法:體育總分約占高考總分5%,成績直接計入高考總分(表2),評分標準的制定可參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和高考體育專業(yè)評分標準。
(2)測試時間與組織形式。平時成績考查由學校自行組織,于現(xiàn)場測試以前完成并上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備檢?,F(xiàn)場測試時間可安排在當地體育中考之前,由縣(區(qū))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統(tǒng)一組織。
6.1 近年來多次全國范圍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顯示,我國學生的身體素質呈下降趨勢,并且與鄰國同齡學生存在一定差距。學生體質持續(xù)下降的主要是由于現(xiàn)行高考制度的影響,導致學生體育鍛煉時間不足、對體育鍛煉的作用價值認識不足、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等。
6.2 體育中考在2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過程中,無論是對學生體質健康還是學校體育工作的健康發(fā)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為高考加試體育奠定了基礎和借鑒的經驗。
6.3 高考體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具體實施模式可以借鑒“清華模式”“山東模式”。
6.4 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加快高考體育探索的步伐,盡快推動高考體育的實施,用體育高考的杠桿,撬動學生的體質健康。
[ 1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2004年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結果公告[ J ].中國學校體育,2005(5).
[ 2 ]周愛光.陸作生中日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比較及其啟示[ J ].體育學刊,2008(9).
[ 3 ]馬北北.國民體質監(jiān)測顯示青少年體能連續(xù)10年整體下降[N].中國青年報,2010,3(30).
[ 4 ]遠文.考試這根杠桿 怎樣撬動身體健康[ J ].中國體育,2011(5).
[ 5 ]常州市教育局.2010年常州市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白皮書[S].2011.3.
[ 6 ]邢佰英,萬興亞.別真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N].中國青年報,2006,3(15).
[ 7 ]徐玉芹.山東省明年高考增考體育 考試辦法借鑒中考[N].山東商報,2011,2(25).
G807.3
A
1674-151X(2012)05-009-03
投稿日期:2012-03-18
教育部重點課題: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陽光體育運動”校本化實施與保障體系建構研究》(課題批準號:DLA090298)研究成果。
宋軍(1975 ~),中教高級,碩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體育教育訓練學。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