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純高
(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藏木項目部,西藏加查 856400)
接地電阻是表示接地體接地狀態(tài)是否良好的關鍵技術(shù)指標,其阻值測量的準確性,是衡量整個接地工程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據(jù)。因此測值應力求準確,若測量結(jié)果偏大會浪費大量人力物力,若偏小會給接地建筑物和設備帶來安全隱患,嚴重時造成人身財產(chǎn)損失。
在較小的面積下且當?shù)乇硗寥离娮杪时容^高時,雷電流在表面土層排泄散流有困難,要使接地體接地電阻達到安全要求,必須采用有效的降阻措施。隨著接地技術(shù)和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接地降阻的方法經(jīng)歷了從地表換土,外引接地體增大接地網(wǎng)的面積、使用降阻劑,到增設深埋垂直接地體的過程。
發(fā)、變電站地網(wǎng)接地電阻值是接地系統(tǒng)的重要技術(shù)指標,它是衡量接地系統(tǒng)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鑒定接地系統(tǒng)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的重要參數(shù)。
現(xiàn)在很多發(fā)、變電工程占地面積小,土壤電阻率高,使接地電阻達不到規(guī)程要求的標準。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把地網(wǎng)面積擴大,或增設垂直接地極,發(fā)揮三維地網(wǎng)的作用。這是個十分有效的辦法,但對接地網(wǎng)的特性參數(shù),尤其是接地電阻的測量仍然具有一定的困難。實事上,城市中建筑物的密度很大,地下管網(wǎng)很多,接地網(wǎng)接地電阻的測量實際上很難測準,尤其是當采用三極直線法測量時,因為接地電阻測量的拉線距離必須大于接地網(wǎng)直徑的4~5倍,這一點很難做到。這使得接地電阻的測量可能是在接地網(wǎng)的網(wǎng)眼中進行的,這與接地電阻的定義是不一致的,其測量的結(jié)果與實際值存在著偏差,所測結(jié)果一般偏小。盡管現(xiàn)在廣泛采用了高頻接地電阻測量儀和脈沖接地電阻測量儀,所測接地電阻與工頻接地電阻是不同的,因為它沒有標準定義下的接地電阻意義[1]。
接地電阻測量的基本原理是根據(jù)接地阻抗的意義,建立在三維地網(wǎng)(視為半球形)基礎之上的,是電流I經(jīng)三維地網(wǎng)接地體流入大地時接地電位U和I的比值,即等于流過接地裝置入地的電流被其上產(chǎn)生的電壓相除:R=U/I。測量接地電阻的方法很多,無論三極直線法,還是三極三角形法,均由接地裝置、電壓極、電流極組成,其目的就是為了給摸仿雷擊形成的雷電流回路進行測量試驗。接閃器和引下線是雷電流從雷云經(jīng)過雷電放電的通道,再經(jīng)三維地網(wǎng)向大地四周擴散傳播,最后以位移電流的形式經(jīng)過云地之間的廣闊空間,回到雷云,符合電流的閉合性與連續(xù)性之規(guī)律[1]。三極直線法(接地裝置-電流-電壓成直線布置)接地電阻測量方法簡單,數(shù)據(jù)可靠性較三極三角形法(接地裝置-電流-電壓成三角形布置)等測試方法要好,而且穩(wěn)定性高,目前在現(xiàn)場廣泛使用[2]得以推廣[3]。
為了便于分析簡化計算,把整個垂直接地體的接地網(wǎng)視為半球形的三維地網(wǎng)。
設rg為球半徑,流入大地的電流為I,則在距球心為x處球面上電流密度為:
式中,ρ為土壤電阻率。
則距球心x(x≥Rg)處所具有的電位為:
電位分布曲線如圖1所示。
半球接地體表面地電位
其電阻為
圖1 半球接地極電位頒布圖Fig.1 Hemisphere electrod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map
式中,ρ為土壤電阻率;rg為垂直接地體的埋設深度。
為了測量接地電阻,首先在三維地網(wǎng)接地體上注入一定的電流,其測試接線原理圖如圖2所示。
圖2 三極直線法測接地電阻的接線原理Fig.2 The wiring principle of measuring the grounding resistance using the 3-electrode straight line method
1)由式(1)可知,通過被測電極1即流入大地的電流使1、2之間所呈現(xiàn)的電位差為
通過電極3即流出大地的電流I使1、2之間所呈現(xiàn)的電位差為
顯然通過被測電極1和通過電極3的電流方向相反,因此要準確測量接地電阻,關鍵在于找準零電位點,才能準確的測量真值[4]。測量接地電阻的電壓分布及電流方向圖如圖3所示。
圖3 測量接地電阻的電壓及電流方向圖Fig.3 The current and voltage direction drawing of grounding resistance measurement
電極1、2之間的總電位差為
則電極1、2之間呈現(xiàn)的電阻Rg為
接地電阻的測量是按照上式來進行的:給接地裝置(接地極或接地網(wǎng))施加一個電流I,測量出接地極(網(wǎng))上的電壓U,電壓與電流相除,就得到了接地電阻。
而接地網(wǎng)的接地電阻實際等于
于是由(3)式測量誤差的絕對值為
由此得到測量誤差相對值為
欲使測量的接地電阻Rg與接地網(wǎng)的實際電阻R兩者是相等的,則必須有
顯然只要準確布置3個電極的位置即可滿足上式。
上述分析過程表明,如果電流極置于非無窮遠處,把電壓極放在距接地網(wǎng)0.618處,即對被測接地網(wǎng)與電流極兩者之間進行黃金分割,就可測得接地網(wǎng)的真實接地電阻。
2)如果電極周圍土壤電阻率是均勻的,同理根據(jù)2個極的互電阻與土壤電阻率成正比,而與兩電極間的距離成反比;或列出3個極的電壓方程組:
式中,I1為流入接地裝置的電流;I2為流入電壓極的電流;I3為流入電流極的電流;R1為接地裝置1的自電阻,即接地裝置的被測接地電阻;R2為電壓極的自電阻;R3為電流極的自電阻;R13和R31為接地裝置與電流極之間的互電阻,它們相等;R12和R21為接地裝置與電壓極之間的互電阻,它們相等;R23和R32為電壓極和電流極之間的互電阻,它們相等。
測試時電流是從接地裝置流入大地,而從電流極流出,回到電源。取流入大地的電流方向為正,則I1=-I3。因為流過電壓極的電流極小,故可以認為I2=0。又因三對互電阻相等:R13=R31,R12=R21,R23=R32,則方程組可改寫為:
由式(7),得U
由此可得接地電阻的測量值為:
在式(9)的等式右邊,第一項R1為接地裝置接地電阻的真值,于是,后三項互電阻(R23-R12-R13)就為測量誤差:
從式(9)和式(10)可知,測量誤差由3個互電阻構(gòu)成,而互電阻又是由各電極的相對位置引起,取決于各電極位置的布置。正確的電極位置的布置應使
則測量誤差就可等于或接近于零,即δ=±0%。
如果電極周圍土壤電阻率是均勻的,2個極的互電阻與土壤電阻率成正比,而與兩電極間的距離成反比,式(4)和式(11)具有等效性。
在某些情況下,由于地形的限制,很難將電流極打到接地網(wǎng)最大對角線D的4~5倍的直線距離的位置,可采用三極三角形法測量接地電阻,接地裝置、電壓極、電流極按等腰三角形布置,如圖4所示。
可得 cos θ=7/8=0.875,θ=29°
習慣上一般取d12=d13≥2D,夾角θ=30°。
由此得到三角形法測量誤差為
圖4 三極三角形法接地電阻測量接線Fig.4 Wiring digram of 3-electrode trigonometry method for measuring grounding resistance
即得測量誤差δ≠0(當θ=30°時)
經(jīng)實測和理論計算表明:當d13=2D時,用三角形法的測量結(jié)果,也只相當于3D直線法的測量結(jié)果,誤差δ約在±10%,引起誤差的主要原因是θ取值和受2D所限;采用30°夾角法測量時,把在直線法測量時的全部公式中的(d13-d12)用電流極和電壓極之間的實際距離進行了代替。因此三極直線法較三極三角形法測出的接地電阻的數(shù)據(jù)穩(wěn)定性好,可靠性高。
所謂三維立體接地網(wǎng)是指由于多方面原因,在高土壤電阻率、擴張裕度有限的地段,為了降低接地電阻,使接地電阻值滿足設計規(guī)范要求,在水平接地網(wǎng)的基礎上,從接地技術(shù)上采用改變土壤(換土或用降阻劑),增加深孔垂直接地等降低接地電阻值方法,將接地系統(tǒng)向縱深方向發(fā)展,并與水平接地網(wǎng)連接起來,以改善接地效果,有效地解決接地系統(tǒng)的安全性問題,這種在地下深層形成的半球散流接地網(wǎng)稱為三維地網(wǎng)[1]。三維地網(wǎng)能將強大的過電壓和過電流迅速流散于土壤深層,可有效地降低地網(wǎng)的接地電阻。
狹義地講,在水平地網(wǎng)基礎上,深鉆垂直接地體就形成三維地網(wǎng)。在當今的移動通信基站、微波基站、電視臺、地震觀察站、GIS變電站等要求低電阻的地網(wǎng)施工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由于鉆探技術(shù)的發(fā)展及其在地殼鉆孔工程成本的下降,鉆孔深埋接地網(wǎng)在世界各國得到了廣泛的引入和應用,將地網(wǎng)的泄流空間從地表引向了地層深處,使地網(wǎng)的技術(shù)出現(xiàn)了質(zhì)的飛躍。
一般說來,在低土壤電阻率地區(qū)修建發(fā)、變電工程時,只要在周邊敷設水平接地網(wǎng),其接地電阻值就很容易滿足設計規(guī)范要求。但在高土壤電阻率地區(qū)修建發(fā)、變電工程時,單靠采用水平接地網(wǎng)就很難滿足接地規(guī)范的要求。特別是對于城市內(nèi)的發(fā)、變電站,地價昂貴,地網(wǎng)施工面積受了限制,平面地網(wǎng)施工難度較大,在通過地網(wǎng)擴張裕度達到降阻效果有困難的情況下,將地網(wǎng)往縱深方向發(fā)展是必然的趨勢。如果地中深層有低土壤電阻率區(qū)域,尤其在有地下含水層的地方,入地電流可以經(jīng)深井接地體,通過水層或低電阻率物質(zhì)散流,可效降低整個接地系統(tǒng)的接地電阻。增設垂直接地體,這是因為土壤越深,電阻率不受季節(jié)和氣候條件的影響,使接地系統(tǒng)的性能更加穩(wěn)定。三維地網(wǎng)除了降阻以外,還可以克服因場地窄小而不便采用常規(guī)的水平敷設接地網(wǎng)的缺點,這在山區(qū)高土壤電阻率的地方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接地方法[5]。因此廣義地講,三維地網(wǎng)包括在高電阻率土壤里,改變土壤、增加垂直接地深孔等。現(xiàn)行接地網(wǎng)中的接地模塊、鋼樁、深(水)井法、鋪設水下接地、利用自然接地體、鉆孔深埋、添加降阻劑、置換土壤等就是三維地網(wǎng)的典型應用,其中鉆孔是深埋接地體的最有效手段。通過鉆孔深埋接地體,并在鉆孔內(nèi)注入導電性能良好的降阻劑,使接地體與大地之間有機的整合接觸,造成雷電流與大地體(絕對零電位體)的通道通暢。
所謂三維地網(wǎng)實質(zhì)上是指接地體的埋設深度與接地網(wǎng)的等值半徑處于同一數(shù)量級的接地網(wǎng)。
從式(2)中可見,Rg與rg成反比,為使Rg減小,rg越大越好,但對(2)式偏微分有
決定垂直接地體最佳深度,應考慮到三維地網(wǎng)的因素。鉆孔的深度是有條件的,垂直接地極的埋設深度應在可能的條件下盡可能地取最大值,但并不是越深越好。由式(13)分析可以看出,隨著埋設深度rg的不斷增大,反而降阻率墜R/墜rg與rg2成反比急劇下降,當?shù)皆龃髍g到一定程度后,似乎呈飽和狀態(tài),降阻率墜R/墜rg已接近于零[6]。據(jù)此從理論上說明了接地極的深度對改善電流、電位分布的影響,以及深層接地極在不同埋深時引起的地表電位大小是不相同的。接地極的埋深至多對接地極附近的土地表面電位有較大的影響,而對遠方的電位影響不大。通過一個實際的500 kV電網(wǎng)的仿真,說明直流電流在交流電網(wǎng)中的分布受埋深的影響很小,通過深埋接地極無法有效地解決直流偏磁問題[7]。
rg的大小也可通過接地有效長度(L)e來加以認識。所謂接地有效長度(L)e是指地網(wǎng)在有效的流散時間內(nèi),通過接地體及時把強大的過電壓和過電流排入大地,從而使受保護系統(tǒng)不致發(fā)生殘壓或殘余電流的傷害。在有效時間內(nèi)電流可能達到的最遠距離,就是有效長度?!耙?guī)范”列出,式中ρ為敷設地網(wǎng)處的土壤電阻率。Le確定了地網(wǎng)支線實際長度的最大值。從而,否定了水平地網(wǎng)地網(wǎng)支線無限制地延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當土壤電阻率為ρ時[8-9],
單根水平接地體的接地電阻:R≈2ρ/l,
單根垂直接地體的接地電阻:R≈ρ/l。
因此,垂直接地體是水平接地體允許長度的1/2,可推廣至最大長度的關系之中。從趨膚效應分析中可知,水平地網(wǎng)只有向下半球體空間排泄散流,而垂直接地體可在整個圓柱體周圍向整個空間排泄散流。可見鉆孔散流、深埋接地是減少趨膚效應的一個措施。由于趨膚效應,高度重視平面地網(wǎng)的長度或鉆孔深度是至關重要的,這些散流支線的長度均要在“有效長度”范圍內(nèi)。
凡出現(xiàn)需要補加水平或垂直接地體的,規(guī)范均要求所加垂直接地體長度是水平接地體長度的1/2就等效,這隱含了在一定量值范圍,垂直接地體的散流效果是等長水平接地體的2倍。所以當ρ為均質(zhì)土壤電阻率時,就有了1/2的關系。
但是,在應用深井法降阻時是有一定的條件限制。在土壤電阻率較高的地方,深井降阻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而在土壤電阻率較低的地方,深井降阻的效果并不明顯[10];而且考慮到雷電流的大地趨膚效應,接地極越深,釋放雷電流的能力越差。因此,從經(jīng)濟角度考慮,在土壤電阻率較低的地區(qū),不宜用深井法。
一般水平接地網(wǎng)以方格網(wǎng)狀布置的俱多,要使埋設深度與接地網(wǎng)的等值半徑處于同一數(shù)量等級,鉆孔以淺孔多孔并聯(lián)為好,孔距不小于水平地網(wǎng)的等值半徑,盡可能使地網(wǎng)形成半球狀[11]。這樣既可節(jié)省施工成本,又能達到防雷效果。垂直接地體的布置方式及長度若選擇不當,其降阻效果并不明顯,垂直接地體的間距一般不宜小于其長度的2倍(摘自《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 50169-1992),且應滿足規(guī)范關于垂直接地體圍閉成環(huán)狀時,各鉆孔間距應≥5 m的規(guī)定,以免各孔垂直接地體圍閉成的圓柱體屏蔽作用降低投資效益,否則也會由于增設的垂直接地體過密使其降阻作用被水平地網(wǎng)和垂直接地體相互屏蔽抵消,這樣既達不到預期效果又浪費資源。
既然到達一定深度后,若進一步伸展垂直接地體,降阻效果已并不明顯。因此設計和施工接地網(wǎng)時要因地制宜,對深井法降阻效果進行深入的分析。因為在不同的土壤電阻率條件下,同樣深度接地極的降阻效果是不同的[10]。
雖然理論上應盡可能使垂直接地極的埋設深度接近于水平接地網(wǎng)的等值半徑,但這樣會造成較大的建安成本。垂直接地體的最佳埋置深度是使散三維地網(wǎng)電阻盡可能小的,而又易于達到的埋置深度。對高電阻率的地層,要求達到上述標準都是十分困難的。在有些條件下,根本難于實現(xiàn)。通常按地質(zhì)情況來確定,一般為2.5~5.0 m(水平地網(wǎng)網(wǎng)眼的平均等值直徑大多為10 m左右)。
1)具有降阻幅度大,排泄散流能力增強;
2)性能穩(wěn)定,使用壽命長;
3)不污染環(huán)境,屬環(huán)保型工程;
4)占地面積小,更增添了這一方法的發(fā)展空間;
5)安全可靠,能有效地改善地表電位分布,降低接觸和跨步電壓,滿足人體安全的要求。
我國電力系統(tǒng)通常采用三極直線法(又稱0.618法)和三極三角形法(又稱30°夾角法)進行接地電阻的測量[12]。直線法與三角形法實際測量時,由于電流極不可能按理論達到無窮遠,而是有效地利用了圖3中電流極,因受到電流極的作用造成了圖1的電場畸變?yōu)閳D3,使電流極和接地體之間呈現(xiàn)零電(點)位面,以致測量布線的長度在可能范圍內(nèi)大大縮短。規(guī)程的要求是依據(jù)理想半球狀地網(wǎng)、土壤均勻,現(xiàn)行電力系統(tǒng)規(guī)程[12]所推薦的主要方法是針對土壤均勻而得的。但接地電阻實際測量的結(jié)果受不均勻性土壤的影響是明顯的,不同方向測量也量造成地網(wǎng)接地電阻測試阻值相差較多的因素。在大型接地網(wǎng)中,盡管接地網(wǎng)在工頻條件下,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一個等位接地體,但本身的阻抗不均勻會引起地網(wǎng)電位分布,因此,測試結(jié)果時應對接地網(wǎng)中的電流分布規(guī)律有較全面的分析了解。
接地工程是一門多學科的綜合技術(shù),因此接地網(wǎng)的設計和施工,應根據(jù)不同區(qū)域的地質(zhì)條件,以最高性能價格比,采取不同的降阻方法,來完成其接地網(wǎng)。尤其是三維地網(wǎng)接地技術(shù)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地去研究和探索,科學地采用新技術(shù)和新材料,以使其更加趨于完善。接地電阻的大小主要由周圍環(huán)境、地理位置、土壤電阻率、接地體尺寸、結(jié)構(gòu)、形狀、層次、埋入深度、接地線與接地體的連接情況決定。由于接地線與接地體的電阻相對較小,可認為接地電阻主要是指接地體的流散電阻,而接地體流散電阻又主要由土壤電阻率決定[13]。三維地網(wǎng)阻值的大小直接關系著發(fā)、變電站的雷電防護以及發(fā)、變電站設備和人身的安全。
[1] 王純高.過渡電源接地網(wǎng)特性參數(shù)測試方法[J].電子世界,2012(4):14-16.WANG Chun-gao.Texting method for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transition power grounding grid[J].Electronic World,2012(4):14-16(in Chinese).
[2] 徐程,龐亮.直線三極法接地電阻測試原理與方法[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10,23(10):177-179.XU Cheng,PANG Liang.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straightline three-pole ground resistance tests[J].Technology Monthly,2010,23(10):177-179(in Chinese).
[3] 姚金霞,常景榮.大型地網(wǎng)接地電阻測量中的幾個問題[J].山東電力技術(shù),1997,(2):15-16.YAO Jin-xia,CHANG Jing-rong.Several problems in large grounding grid resistance measurement[J].Shandong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1997(2):15-16(in Chinese).
[4] 陳立宏,魏遠強.提高接地電阻測量的準確度[J].內(nèi)江科技,2010,31(3):83-83.CHEN Li-hong,WEI Yuan-qiang.Improvethe accuracy of resistancemeasurement[J].NeijiangScienceandTechnology,2010,31(3):83-83(in Chinese).
[5]陳麗萍.高土壤電阻率地區(qū)變電站降低接地電阻措施的探討[J].科技廣場,2011(3):182-185.CHEN Li-ping.Research th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grounding resistance in high soil resistivity area[J].Squa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3):182-185(in Chinese).
[6] 周志敏.110 kV變電站接地網(wǎng)工程設計實踐[J].電氣&智能建筑,2009(01/02):16-18.ZHOU Zhi-min.110 kV substation grounding engineering design practice[J].Electrical&Intelligent Building,2009(01/02):16-18(in Chinese).
[7] 鄭健超,劉曲,李立浧.深層接地極對直流偏磁影響的研究[J].陜西電力,2007,35(6):1-6.ZHENG Jian-chao,LIU Qu,LI Li-ying.Research for the influence of Deep grounding electrode to DC magnetic bias[J].Shaanxi Electric Power,2007,35(6):1-6(in Chinese).
[8] 蘇邦禮,黃乃康,朱文凱,等.鉆孔深埋接地網(wǎng)在防雷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雷電與防護:網(wǎng)絡版,2007(2):1-7.SU Bang-li,HUANG Nai-kang,ZHU Wen-kai,et al.The application of drilling deep grounding in lightning protection engineering[J].China Lightning Protection:Network Edition,2007(2):1-7(in Chinese).
[9] 劉介才.接地電阻簡化計算公式辨析[J].建筑電氣,1998,17(2):17-20.LIU Jie-cai.Analyze the simplified formula for grounding resistance[J].Electrical Construction,1998,17(2):17-20(in Chinese).
[10]馬金福,朱衛(wèi)星,馮志偉,等.雷電防護深井法降阻效果分析[J].氣象科技,2009,37(6):767-770.MA Jin-fu,ZHU Wei-xing,F(xiàn)ENG Zhi-wei,et al.Analyzing the effect of deep well method in lightning protecting on resistance reducing[J].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37(6):767-770(in Chinese).
[11]湯福貴,杜夢林.深井式垂直接地裝置對主地網(wǎng)降阻改造的作用[J].湖南電力,2000,20(2):53-55.TANG Fu-gui,DU Meng-lin.The function of deep vertical grounding device on main resistance reduction transformating[J].Hunan Electric Power,2000,20(2):53-55(in Chinese).
[12]DL475-1992接地裝置工頻特性參數(shù)的測量導則[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
[13]劉建輝.接地裝置[J].電氣時代,2001(12):41-42.LIU Jian-hui.Measurement guidelines for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grounding device[J].Electric Age,2001(12):41-42(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