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綿,王愛民,賈樹杰,孟新輝
1.保定市第252醫(yī)院消化內科,河北 保定 071000;2.安新縣中醫(yī)院
幽門螺桿菌(H.pylori)是定植在胃黏膜的一種革蘭陰性螺旋細長微彎桿菌,自從1983年由澳大利亞學者 Barry J.Marshall與 J.Ronin Warren 發(fā)現以來,已成為研究熱點,已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確認為第1類致癌因子。全球自然人群H.pylori感染率超過50%,發(fā)展中國家高于發(fā)達國家。我國H.pylori感染率為40% ~90%,平均為59%[1]。在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ylori感染率會更高,有報道顯示在消化性潰瘍病H.pylori感染率高達90%以上。目前許多H.pylori檢測方法,如血清學、尿素酶法、呼吸試驗法、胃液尿素氮法、PCR等,但13C呼吸試驗法是非創(chuàng)傷、無輻射、安全、經濟、方便、高準確性、可重復、可全面反映胃內H.pylori感染的非侵入性檢測方法。本試驗采用13C呼吸試驗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保定市252醫(yī)院消化內科2010年12月-2011年11月間,確診為上消化道疾病的13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663例,女687例,男女比例為1∶1.03,年齡18 ~83 歲,中位年齡54.5歲。
1.1.1 診斷標準:① 幽門螺桿菌診斷標準:幽門螺桿菌感染:13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根據2007年8月廬山第三次全國幽門螺桿菌若干問題共識報告,H.pylori診斷標準中不再推出2003年桐城共識意見中提到的臨床標準和科研標準,而是臨床標準和科研標準統(tǒng)一),下列任1項陽性均可診斷現癥感染:胃黏膜組織快速尿素酶試驗、組織切片染色、H.pylori培養(yǎng)、13C或者14C-UBT),本研究采用13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②上消化道各疾病診斷標準:參照慢性胃炎共識意見等標準診斷上消化道疾病各病種。
1.1.2 排除標準:①1個月以內使用過抗生素、鉍制劑、質子泵抑制劑等影響H.pylori敏感藥物。② 上消化道急性出血可使H.pylori受抑制,有可能造成試驗假陰性,應予注意。③ 部分胃、十二指腸手術可能造成同位素從胃中快速排空或者胃酸缺乏。④ 有嚴重心、肺、肝、腎疾病及全身嚴重性疾病者。⑤ 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精神病患者。
1.2 方法
1.2.113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用13C-尿素呼氣試驗檢查H.pylori感染情況,呼氣試驗藥盒及測試儀由北京龍科祥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嚴格按照操作常規(guī)要求操作,患者于空腹或餐后2 h后,首先向樣品袋內吹氣,以約50 mL冷白開水嚼服13C-尿素藥片1片,靜坐20 min,再次向另外一個樣品袋內吹氣,確認樣品袋插入測試儀器上,確認參比氣體(服藥前呼氣樣品)必須插在奇數通道,待測氣體(服藥后30 min的呼氣樣品)插在偶數通道。同一組樣品(同一個人的參比氣體和待測氣體)必須插在相鄰的奇數通道和偶數通道(比如通道1和2,或通道7和8)。測試過程中,正在測試的通道黃綠交替閃爍,在表格區(qū)域會自動添加若干行表格,表格的行數和選中的通道數相同。每個通道測試完后,會顯示當前通道的CO2濃度和DEL值,一組通道(相鄰的奇數通道和偶數通道)測試完后,會顯示該組通道的DOB值,會在表格區(qū)域中的空格中填入測試結果,正常值<4。13C-尿素呼氣試驗陽性(>4)為H.pylori感染者,13C-尿素呼氣試驗陰性(<4)為H.pylori非感染者。
1.2.2 胃鏡檢查:所有患者采用鏡型:XQ260胃鏡進行檢查,分別采集胃竇、胃角、胃體小彎側胃黏膜組織。
1.2.3 病理檢查:患者常規(guī)進行病理學檢查,病理學結果由病理科3位經驗豐富的主治以上醫(yī)師進行共同閱片。病理檢查所需試劑、儀器及方法步驟如下。①試劑:蘇木素染液:進口分裝;伊紅染液:進口分裝。②儀器:旋轉切片機:萊卡(德國);攤片烤片機:亞鵬CS-VI型(孝感市宏業(yè)醫(yī)用儀器有限公司)保溫箱:303-4A數顯電熱保溫箱;圖文分析系統(tǒng):PLSMZ001智能病理圖文系統(tǒng)(北京普利生儀器有限公司);光學顯微鏡:Olympus CX21(日本);照相機:O-lympus PM20(日本)。③ 方法:HE染色;切片常規(guī)脫蠟至水;蘇木素染色3 min,自來水沖洗;1%鹽酸酒精中分化后立即取出,自來水沖洗;1%氨水返藍10 min,自來水沖洗;伊紅染色1 min,自來水沖洗;梯度酒精脫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片;常規(guī)病理形態(tài)學觀察。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算各上消化道疾病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pylori與性別相關性分析 135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ylori陽性者729例,總感染率為54.0%。其中男性 H.pylori陽性者 392例,陽性率59.1%;女性 H.pylori陽性者 337 例,陽性率 49.1%,男性H.pylori感染率高于女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H.pylori感染與性別相關性分析Tab 1 Correaltion analysis of H.pylori infection and gerder
2.2 年齡間H.pylori感染狀況 H.pylori感染率除了61歲組較低外,基本呈現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H.pylori感染率各年齡組間的差異及與年齡間的線性關系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各年齡段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Tab 2 The H.pylori infection rat of all age
2.3 病種間H.pylori感染狀況分析 各種上消化道疾病H.pylori感染率不同,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0.348,P=0.001)。其中復合性潰瘍的感染率最高為76.9%,其次是胃潰瘍、胃黃斑瘤、十二指腸潰瘍,表明潰瘍病與H.pylori感染的關系密切(見表3)。
表3 常見上消化道疾病H.pylori感染率Tab 3 The H.pylori infection rat of upper common dise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人類對H.pylori普遍易感,據世界胃腸病學組織(WGO-OMGE)統(tǒng)計[2]:全球自然人群超過50%,其中亞洲地區(qū)H.pylori感染率為50% ~80%。在本研究對象中,H.pylori感染總體陽性率為54%,男女性別間H.pylori感染率有差異性,男性高于女性,與部分報道不同(男女性別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多數男性有煙酒嗜好、不太重視飲食衛(wèi)生、經常在外應酬聚餐較多等因素有關。
大量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H.pylori感染隨著年齡上升的模式有兩類[3]:第1類為兒童期易感期,兒童期為感染驟增期,10歲以內有40% ~60%以上人感染,以后感染速度逐漸下降,至50歲左右感染率基本不增加,處于平坦期,我國屬于這一類型。第2類為感染均衡期,在兒童及成年期感染率隨年齡增加速度基本一致,以每年0.5% ~1%的速度緩增,但有些地區(qū)60歲以后感染率非但不進入平坦期,反而呈上升趨勢,這部分人一般有兒童期感染,一旦感染,很難自然清除,造成隨年齡增長,感染率呈現一個累積效應,把感染率帶到現在[4],發(fā)達國家屬這一類型。本實驗結果證實,<20歲感染率較低,H.pylori感染率除了61歲組較低外,基本呈現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H.pylori感染率各年齡組間的差異及與年齡間的線性關系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國內許多文獻報道H.pylori感染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的結論一致??赡苁怯捎诶夏耆藱C體免疫力下降,也可能與老年人退休后重視健康及保健、生活規(guī)律或經??诜幬?尤其是服用抗生素頻率增多)有關。
各種上消化道疾病H.pylori感染率不同,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0.348,P=0.001)。其中復合性潰瘍的感染率最高為76.9%,其次是胃潰瘍、胃黃斑瘤、十二指腸潰瘍,表明潰瘍病與H.pylori感染的關系密切。
目前絕大部分的研究報道,H.pylori在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中檢出率分別是70% ~100%、80% ~100%,H.pylori感染發(fā)生十二指腸潰瘍(DU)的危險性高出非感染者8倍以上[5],H.pylori的檢出率與地域有很大差異,有1項來自馬來群島東北半島的研究,共納入研究124例患者,經胃鏡確診為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糜爛、十二指腸糜爛,結果H.pylori感染率分別是 21.2%、20%、17.1%及 16.7%,在這一組研究中,馬來人感染率較非馬來人低,其原因不明[6]。H.pylori感染并非是胃潰瘍的唯一病因,NSAIDS同樣也是潰瘍病發(fā)生的病因之一,既無NSAIDS服用史也無H.pylori感染的胃潰瘍極為少見,目前對計劃長期服用NSAIDS藥物的患者根除 H.pylori已達成共識[1,7-8]。本研究中消化道潰瘍中 H.pylori感染率分別為胃潰瘍71.4%、十二指腸潰瘍66.4%、復合性潰瘍76.9%,在上消化道疾病中屬消化性潰瘍的感染率較高,與報道相近,但隨著人們對幽門螺桿菌不斷深入認識和H.pylori根除治療的普及,H.pylori感染率逐漸降低,H.pylori在消化性潰瘍患者中檢出率也處于下降趨勢。
[1]Hu FL.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6:10-19.胡伏蓮.幽門螺桿菌診療指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0-19.
[2]Hunt RH,Xiao SD,Megraud F,et al.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zation(WGO-OMGE)practice guideline:Helicobacter pylori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Gastroenterol,1998,115(3):642-648.
[3]Pounder RE,Ng D.The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 in different countries[J].Aliment Pharmacol Ther,1995,9(Suppl 2):33-39.
[4]Parsonnet J.The inciden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Aliment pharmacol Ther,1995,9(Suppl 2):45-51.
[5]Normura A,Stemmermann GN,Chyou PH,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 and the risk for duodenal and gastric ulceration [J].Ann Intern Med,1994,120(12):977-981.
[6]Raj SM,Yap K,Haq JA,et al.Further evidence for an exceptionally low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 among peptic ulcer patients in north-eastern peninsular Malaysia [J].Trans R Soc Trop Med Hyg,2001,95(1):24-27.
[7]Malfertheiner P,Megraud F,O’Morain C,et al.Current concepts in the management of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III Consensus Report[J].Gut,2007,56(6):772-781.
[8]Chan FK.Should we eradicate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or low-dose aspirin?[J].Chin J Dig Dis,2005,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