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琴
(江陰長涇中學 江蘇 江陰 214400)
無論是高考還是學業(yè)水平測試,70%以上考查的是化學基礎知識,而打好化學基礎尤以學好化學基本概念為重,化學基本概念的學習是貫穿整個高中化學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如果學生對化學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就勢必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帶來很大困難。因而在新課程理念下選擇合理的復習方法與策略顯得尤為重要,概念圖作為一種可視化的教與學的策略,是知識梳理的有效工具。
概念是人們以觀念形式反映客觀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瘜W基本概念是從化學現象、化學事實抽象出來的理性知識,是化學學科知識體系的基礎。而高中化學基本概念繁多,關系錯綜復雜,學生往往難以建立層次清晰、結構分明的知識網絡,在解題中往往出現概念張冠李戴、知識零亂、缺失等現象,難以形成有效的認知結構。因此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梳理高中化學基本概念,關注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便于記憶和提取,是非常必要的。
概念圖是一種以科學命題的形式顯示概念之間的意義聯(lián)系,并用具體事例加以說明,從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的空間網絡結構圖。概念圖有四個圖表特征:概念、命題、交叉連接及層級結構。繪制概念圖時,我們通常將某一單元的有關概念置于圓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連線將相關的概念連接,連線上標明兩個概念之間的意義關系。概念圖將概念或知識等級分層,最上層是較為普遍、包容性較大的概念,下層是較為特殊、更為具體的概念,它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歸納思考及演繹思考的方式。
指導學生運用概念圖進行高中化學基本概念復習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策略,就是指導學生根據某些概念之間的既存關系的特征,考慮選擇什么形式的合適圖表形象地把這些概念用連接詞及箭頭把它們聯(lián)結起來,并考慮將概念圖呈現給學生的程序、方法等。從而使學生不僅能較清楚地看到各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更能促進學生學習高中化學基本概念的興趣,促進學習正遷移和意義學習的發(fā)生,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1.把化學教材中某單元中所有的概念都羅列出來,注意概念的全面性,不僅包括新的舊的,也可以包括那些雖然并不在該單元出現,但和該單元基本概念關系十分密切的。
2.設計概念圖的布局,列出概念之間的層級關系。把概括性最廣、最一般或最核心的概念放在頂層或中心位置,依次向下或向四周排布,概括性較低的位于較低層次或較外層,最具體的概念位于最低層或最外層(也可以根據需要,作一定的調整)。
3.尋求各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并用箭頭將所有概念聯(lián)結起來,在箭頭上方用聯(lián)接詞表明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聯(lián)接詞要簡潔明了。
4.修正及完善。在以后進一步的學習中,隨著知識的增長,新的概念的習得,有必要對原先的概念圖進行修正和改進。
俗話說:千言萬語抵不過一張圖,將知識和思想通過圖的方法表示出來,可以增強人的思維能力,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這是概念圖的優(yōu)勢所在。近幾年有關概念圖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已經較為普遍。隨手拈來一本復習資料概念圖隨處可見,不少化學教師也應用概念圖進行備課,利用概念圖歸納整理自己的教學設計思路,在課內揉進了概念圖的內容。毫無疑問,概念圖作為一種教學技能,既可以輔助教學設計,又可以以適當的方式傳授給幾乎所有的學生,成為學生學習的技能。例如,我們在進行物質的量復習時,幾乎所有的化學教師都不約而同地想用圖1的形式,由此可見概念圖存在的普遍性。
圖1 化學計量關系概念圖
(1)學生對教師呈現的概念圖缺少興趣,他們認知水平有限,感覺概念圖圖形枯燥,易產生視覺疲勞,從而不能深入思考,仍停留在概念表面,不能體會出概念圖應有的功效。
(2)學生自己繪制概念圖時常常會出現概念包含不全面、設計思路缺乏合理的邏輯性、水平分支或等級太少、聯(lián)接錯誤、缺少關聯(lián)詞或關聯(lián)詞不合理、圖形不整潔平衡等問題。
雖然概念圖的使用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對教材或教參的中已呈現的概念圖,我們不能“拿來主義”,要善加思考,合理整合。同時如何呈現也是一種藝術,是直接呈現還是邊講邊呈現?是整體呈現還是局部呈現?是所有概念同時呈現還是分散呈現?這些都要根據所講概念的特征結合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善加思考分析后選擇合理的呈現方式。例如在物質的分類復習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多達六十幾種,如果將所有的概念呈現在一張圖中的話,圖形龐大,呈現困難,學生也容易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考慮局部呈現的方式,如圖2所示。物質按照組成的具體分類見蘇教版化學必修一第三頁,在此不累述,氧化物、酸的局部分類,如圖3、圖4。
學生之所以對概念圖缺乏興趣,主要是因為概念圖相對化學實驗等而言,沒有直觀明顯的實驗現象,而且化學概念的學習本身就比較枯燥。但是同樣一份概念圖如果圖形美觀、生動形象的話,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留給學生深刻的印象,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記憶,更能激發(fā)學生自主繪制概念圖的興趣,促進學習方法的遷移。如在復習四種化學反應基本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將概念圖構建成如圖5所示的“豬頭”狀,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圖2
圖3
圖4
圖5
學生在繪制概念圖時出現諸如中層級結構低,分支不多,聯(lián)接錯誤,概念缺失等反映學生在搜索已有概念時遇到問題、未建立正確的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當,或學生的聯(lián)想遷移能力水平較低等問題。因而在學生繪制概念圖前,教師可合理地設計幾個具有階梯性的問題,使用任務驅動,學生在小組思考、討論、分析問題之后,有目的、有思路地合作完成概念圖的有效制作。例如在復習電解質、離子反應概念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
1.什么是電解質?什么是非電解質?它們的本質區(qū)別是什么?
2.什么是強電解質?什么是弱電解質?它們的本質區(qū)別是什么?
3.常見的強電解質、弱電解質包含哪些物質?
4.電解質的電離過程用什么表示?
5.強電解質導電能力一定強嗎?弱電解質導電能力一定弱嗎?
6.導電能力跟什么有關?
7.離子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8.離子反應的類型有哪些?
學生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就會收到啟發(fā)、深入思考電解質、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電離方程式、溶液的導電性、離子方程式等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邏輯關系,還有學生能找到這些概念的的核心就是電離,從而繪制出質量較高的概念圖,較好的概念圖展示如圖6。
在化學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的內容及學生學習的素養(yǎng),科學、合理地選擇概念圖的表現形式。具體來說,應注意:
1.概念圖表征的概念應是課程中的核心和主要的概念,與學習目標無關的陳舊、偏遠概念無需涵蓋,以免影響和干擾主要學習內容。
圖6
2.概念圖應與其他學習策略結合起來使用,作為復習課,光完成知識的梳理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加強知識的遷移訓練,做針對性練習,才能促進能力的提高。
3.概念圖應符合學生的興趣、學習風格和認知水平。隨著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概念圖應不斷的進行修正和完善。
[1] 陳連清.高中化學概念地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
[2] 何向陽,祁玉娟.概念圖的評價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9,(3)
[3] 呂英紅,夏冬英.概念圖的認知效果[J].教育傳播與技術,2009,(1)
[4] 滿金婷,韓慶奎.學海無涯圖作舟[J].考試周刊,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