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wèi)華,吳蓓蓓
(1.安慶師范學院,安徽 安慶 246003;2.上海體育學院,上海 200438)
排球教學是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排球運動的進一步普及和提高對學生身體素質水平、運動技能水平、智力水平、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但由于學生對排球基礎理論、基本技術、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不夠導致運動水平桎梏不前.由于在排球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凸顯其局限性,而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由于專業(yè)素質原因對教學法的要求必定有所提高,因此傳統(tǒng)排球教學法已不能適應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的教育要求.由此可見,排球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的教學宗旨,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的改革勢在必行[1].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過:任何一個教學法一旦涉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的有效作用.由此可見,傳統(tǒng)的排球教學只是“填鴨式”教學,僅僅注重學生對于動作的掌握程度和規(guī)范熟練程度,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心理效應,與此同時“目標教學法”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自學和互相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成績并且培養(yǎng)學生參與排球運動的情感因素.如何從實際出發(fā)幫助體育專業(yè)類學生提高成績,培養(yǎng)運動熱情,為進一步落實好排球課中的目標教學,進行此次實驗.
利用上海體育學院圖書館查閱有關目標教學的著作,查找2005年之后所有體育院校的資料及文獻,利用中國知網,維普網了解國內外對于目標教學法的研究現狀
實驗對象:安慶師范學院2011級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男生60人
實驗時間:2011年9月~2011年11月
實驗分組:實驗分為兩組,一組30人,分別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在教學實驗之前將各組學生入學之前的體能及各項身體素質和專項素質利用S P S S 19.0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實驗前學生均無顯著差異.
對兩組學生在試驗后測得的各個技術動作的技評分數和達標成績利用S P S S 19.0進行多重比較.
實驗開始時,教師向學生介紹什么是“目標教學法”及教學過程中利用“目標教學法”的課程設置,讓學生充分理解課堂內容便于學生當場消化所學知識.而教師介紹課時目標以及教學目的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個層級分別為知識領域、情感領域和技能領域并且介紹三個領域的具體要求[3].教師完整示范后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動作,這樣的動作比其他錯誤動作好在哪里,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通過互助學習自己深刻體會到動作要領,讓學生明確練習要達到的具體目標,小組內互評互助,逐步實現教學目標.
在課程結束后,教師將課堂內容進行總結性評價,對沒有達到目標的學生通過反饋提出對策進行校正和補救,利用小組互助使所有學生能夠理解教學內容,爭取所有同學能夠達到課時基本目標.在知識領域方面,需要保證絕大多數同學都能達到體育教育專業(yè)的學習水平:準確講述正確動作的方法及每個動作的準確定義確保今后學生也會教授其他人,在動作技能領域要熟練的做出每個動作并且保持動作的連貫性與熟練性,在情感領域要使學生保持高漲的運動熱情和對排球的熱愛對教師的教學行為積極配合.
以排球教學中最基本的墊球教學為例,對照組的學生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學習排球準備姿勢、手型、擊球部位、擊球點和發(fā)力順序,教學期間沒有任何心理暗示采取“填鴨式”教學以掌握技術動作為主要目的進行反復練習.同時實驗組的學生運用“目標教學法”,教師上課時介紹墊球教學過程中的基本目標和最高目標,教學過程中教師做出正確的動作示范讓學生模仿再指出錯誤的動作是錯在哪里,例如擊球部位是在手臂關節(jié)以上10厘米左右的兩小臂橈骨內側所構成的平面擊球的后下部,如果偏離這個位置球的走向會如何讓學生在掌握動作技能的基礎上自己體會正確的動作及錯誤的動作對擊球的影響.這個過程中首先讓學生徒手練習,接著兩人為一組進行分組練習先一拋一墊,再互相墊球,在互墊的過程中學生之間注意對方的動作指出不足,練習結束后由老師啟發(fā)性的詢問學生為什么這樣的動作才可以稱為正確的動作.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達到預期掌握目標的人可以合理的學習一些其他的輔助內容或者進行新內容的學習進行終結性評價;而沒有達到預期掌握目標的人進行個別化校正和幫助使其達到預期目標再進行新內容的學習,期間學生可以分組互幫互助,以小比賽的形式鞏固學習內容.
教學實驗結束后對學生進行測試,對各組墊球,傳球及發(fā)球進行考核,對傳球的技評進行考核評定.
通過將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考核成績對比之后,實驗組的成績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如表2所示,具有顯著性差異,結果顯示“目標教學法”在常規(guī)的排球教學中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教學法.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技評考核成績統(tǒng)計表(單位:分)
高校的體育教育專業(yè)是為了培養(yǎng)一批專業(yè)的體育教師,成為體育教師隊伍中的骨干.不僅需要培養(yǎng)自身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還要培養(yǎng)今后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考慮比較多的是技能問題,而對認知領域特別是情感領域的關注不夠導致學生在認知、情感方面的發(fā)展落后于技能的發(fā)展反而阻礙的學生成績的提高,如果連自己的成績都不能得到提高何以談今后成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而“目標教學法”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綜合考慮了學生的要求、學生對課程的態(tài)度和對教師教學過程的建議,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技術動作、強化了學生對動作的理解又可以使教師充分的體會到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以便及時調整,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保持高漲的學習態(tài)度,是學生在理論、技能、體能、認知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成為學生的內驅力,無疑有利于促進他們的學習也使這些學生在今后走上教師崗位的時候同樣教授自己的學生,提高排球的整體水平
體育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的學生的身體練習過程,要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一種互動的關系,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創(chuàng)新,鼓勵學生多提出意見和自己的建議,增加師生交流的機會從而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增加對老師的信任.而在實施目標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開始就向學生展示了課時目標,這樣就不再是學生接受“填鴨式”的教學,而是就學習內容進行思考分析,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互相幫助、互相學習達到解決問題和克服苦難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個別化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及時了解自身的學習狀況,及時補缺補差,在掌握技術動作的同時還建立了自我肯定感和成功感.[2]
通過給學生明確課堂學習目標,利用學生學習所獲得的成功例子來激勵學生,達到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情感目標作為目標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何種情況下都應注重情感的實施,學生真正感受到排球的樂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教師之間產生的共鳴.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分組練習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尊重他人,養(yǎng)成了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也培養(yǎng)了良好的人際關系.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目標教學法適應了不同水平的學生,很好的解決了身體素質略微薄弱的學生跟不上的情況,及時的補缺補差,做到了因材施教.
通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考核成績可以看出兩組的顯著性差異,證明了目標教學在排球技術課教學實踐中是可行的,符合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對于體育專業(yè)的學生成績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于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是有益的.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正確建立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標準,因此教師應在課前了解所有學生的基本狀況做到因材施教;教師也應注意更多的使用發(fā)散思維的方法教導學生,多使用啟發(fā)誘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注重情感目標的實現.
〔1〕齊國杰,白微.體育教育專業(yè)排球教學方法改革的再思考[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11).
〔2〕潘永生.排球傳球技術目標教學的實驗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1(3).
〔3〕體育統(tǒng)計教材編寫組.體育統(tǒng)計[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7.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