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英 練貴香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或十二指腸內容物異常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適癥狀及并發(fā)癥的一種疾病,其典型癥狀為燒心和反酸。可以分為非糜爛性反流病(NERD)、糜爛性食管炎(EE)和Barrett 食管炎(Barrett’s esophagus)[1]。GERD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消化道動力障礙疾病,由多種因素造成。GERD在西歐等發(fā)達國家發(fā)病率很高,人群中有胃食管反流癥狀的占總人口的7%~15%,在亞洲的發(fā)病率也顯示逐年上升的趨勢。隨著發(fā)病率的逐年增長,GERD已經(jīng)成為近年來消化疾病領域研究的熱點,多年來國內外的醫(yī)學工作者對該病的發(fā)病機制進行了不懈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回顧分析了我院2008~2011年診治的120例GERD患者的臨床資料,針對GERD的發(fā)病機制進行了藥物治療,觀察了中西藥治療對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癥狀的作用。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8~2011年本院就診的患者120例,臨床上具有反酸、燒心、胸痛、胸骨后燒灼感、上腹部不適等典型癥狀,均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臨床疾病診斷依據(jù)治愈好轉標準,并通過胃鏡檢查后確診。全部患者按照人為+隨機的分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60例。對照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29~67歲,平均(42.3±5.3)歲,病程(2.9±0.6)a。臨床癥狀:打嗝、吞咽時胸痛、胸骨后燒灼感26例,反酸、燒心、反胃34例。胃鏡檢查:食管下段、胃黏膜充血糜爛9例,胃潰瘍10例,淺表性胃炎11例。治療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35~68歲,平均(44.7±6.7)歲,病程(2.8±0.7)a。臨床癥狀:打嗝、吞咽時胸痛、胸骨后燒灼感33例,反酸、燒心、反胃27例。胃鏡檢查:食管下段、胃黏膜充血糜爛10例,胃潰瘍8例,淺表性胃炎12例。兩組患者入院時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情況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餐前30min服用多潘立酮片10 mg(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每日3次,早餐和晚餐前30min服用奧美拉唑鎂腸溶片20mg(阿斯得康制藥有限公司),每日2次,臨睡前加用雷尼替丁300mg(諾德藥業(yè)有限公司),每日1次,4周為一療程。治療組:在對照組的用藥基礎上加用中藥治療。處方:柴胡、半夏、雞內金、甘草、丁香、山楂、山藥、烏賊骨、川貝母、黨參等烘干后打成粉末并過篩去渣,每次5~9g,根據(jù)個體情況酌情使用,用開水調成糊狀后服用,每日1次,4周一療程。
1.3 療效觀察 觀察臨床癥狀包括:反酸、燒心、反胃、吞咽時胸痛、胸骨后燒灼感、上腹部不適等。療效判定標準包括:(1)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胃鏡食道檢查黏膜潰瘍消失,糜爛面基本愈合,炎癥消退,反流明顯減少甚至消失;(2)有效:臨床癥狀減輕,胃鏡食道檢查黏膜潰瘍減輕,糜爛面縮小50%以上,輕度反流;(3)無效:臨床癥狀以及胃鏡食道檢查無明顯好轉??傆行?(顯效+有效)/每組總人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調查資料輸入電腦建立數(shù)據(jù)庫,由調查資料計算有效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兩組的有效率比較具有顯著的差異,治療組為96.7%,對照組為88.3%,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86,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胃鏡食道檢查評價 對比兩組在治療后胃鏡食道檢查炎癥消退情況,有效率分別為95.0%和86.7%,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91,P<0.05),見表2。
表2 兩組食道炎癥消退情況[n(%)]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種慢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并且可能引起胸痛、吞咽痛、慢性咽喉炎、哮喘、食管狹窄、短食管等并發(fā)癥。近年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明顯的變換,GERD的發(fā)病率也隨之逐年增加[2]。GERD已成為影響人們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常見病,患者分布各個年齡段。多年來國內外醫(yī)學工作中對本病的發(fā)病機制進行了不懈的探索,GERD癥狀的可能由多種因素參與造成,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但已形成了一些共識。中醫(yī)上認為病因通常是由于精神壓力大、情緒失調、疲勞過度或酒食過飽、嗜食辛辣酸甜食、生活不規(guī)律等導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和,病位在食管、胃,并且和肝脾關系密切,還涉及肺、腎等臟器,病機主要為肝胃不和,膽熱迫胃,使胃氣上逆,主要矛盾是肝膽郁熱。因此治療時應當健脾行滯,理氣降逆,止嘔和胃[3-5]。該中藥配方切中病機,方中柴胡清疏肝膽郁熱,半夏疏調肝胃,山楂、雞內金健脾健胃促消食,丁香溫中降逆,山藥補脾養(yǎng)胃、補肺益腎,黨參、甘草扶脾益胃,補益中氣,川貝母瀉肝經(jīng)郁熱,還能化痰,烏賊骨收斂止血,服用后能起到疏肝理氣,健脾行滯,化濕化瘀的作用,促進臟腑功能的恢復。西醫(yī)上認為GERD的主要發(fā)病機制是抗反流防御機制變弱,同時反流物攻擊食管黏膜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臨床多采用促進腸胃蠕動的藥物以及抑酸劑(又稱質子泵抑制劑)治療。多潘立酮是多巴胺受體拮抗劑中的一種,能夠減少由多巴胺介導的平滑肌松弛,增強食管下括約肌的張力和促進胃食管蠕動,加速胃排空,從而減少胃內容物反流[6-7]。奧美拉唑鎂腸溶片是一種抑酸劑,它可以和壁細胞囊泡和分泌小管內的H+-K+-ATP酶(又稱質子泵)不可逆結合形成無活性復合物,壁細胞中的H+無法轉移到胃腔中,在胃酸分泌的最后過程中將其阻斷,從而起到抑制胃酸、保護食管胃黏膜的作用[8]。抑酸劑與有活性的質子泵結合才能發(fā)揮作用,難以對夜間呈靜止狀態(tài)的質子泵發(fā)揮作用,導致質子泵抑制劑的抑酸作用降低。質子泵再生激活多在夜間完成,逃逸質子泵抑制劑。并且夜間迷走神經(jīng)興奮性增強,分泌乙酰膽堿刺激胃酸分泌,造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夜間酸突破現(xiàn)象(NAB)。雷尼替丁是一種H2受體拮抗劑,能夠高度選擇性地與壁細胞上的組胺H2受體結合,競爭性地拮抗組胺與H2受體結合所引起的胃酸分泌。臨睡前服用可以防止NAB現(xiàn)象的發(fā)生,減少胃酸反流[9]。H2受體拮抗劑和質子泵抑制劑結合還能快速控制胃中的幽門螺桿菌,增強抑酸效果。本研究表明使用多潘立酮、奧美拉唑和雷尼替丁聯(lián)合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取得較好的療效,在此基礎上與中藥組方結合使用可以增強療效,其療效優(yōu)于單純的西藥治療。
[1]Savarino E,Zentilin P,F(xiàn)razzoni M.Characteristic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episodes in Barrett’s esophagus, erosive esophagitis and healthy volunteers[J].Neurogastroenterology & Motility,2010,22(10):1061-e280.
[2]王一平.臨床循證治療手冊—消化疾病[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
[3]朱凌云,朱遠熔,劉晏.平調氣機法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0,37(4):673-675.
[4]朱英華,成洪書.化郁清胃顆粒治療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熱證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7(19):115-116.
[5]李志,段國勛,陳擁軍.反流陽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醫(yī)證候研究[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0,16(3):223-225.
[6]羅桔平.多潘立酮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30例臨床觀察[J].臨床研究,2011,9(6):66.
[7]高亮.多潘立酮聯(lián)合復方消化酶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58例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1,17(7):145.
[8]黃森權,溫育鵬.奧美拉唑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9,8(1):13-14.
[9]林雪嬌.雷尼替丁治療上消化道疾病的不良反應[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7,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