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鳳琳 汪小華 楊小芳 胡雁秋 沈振亞 龐建紅
(1.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江蘇 蘇州215006;2.蘇州大學護理學院,江蘇 蘇州215006)
血壓作為重要的生命體征之一,是外科術后患者病情監(jiān)測最常用的指標。血壓本身存在波動,臨床上許多因素亦可導致該波動的發(fā)生,如咳嗽、負重[1]等。正常人群可以耐受生理范圍內的血壓波動,但對心臟術后患者而言,機體本身耐受性下降,明顯的血壓波動可影響患者的病情轉歸。心臟術后患者常伴有較嚴重的傷口疼痛,咳嗽時尤為明顯;同時也可因臥床時間過久、進食較少等導致便秘發(fā)生,這些行為均是引起術后血壓波動的高危因素。前期的研究顯示:體位改變可引起心臟術后患者的血壓波動[2],但其他臨床行為對血壓的影響尚未作出相關報道。本研究旨在探討臨床行為對心臟術后患者血壓的影響,篩選出明顯影響該人群血壓變化的行為因子,作為指導臨床護理及調整血管活性藥物用量的參考依據?,F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方便抽樣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心血管外科監(jiān)護室手術后患者56例。男34例,女22例,平均年齡(54±17)歲。其中,瓣膜置換術26例,支架植入術15例,動脈搭橋術6例,贅生物清除術4例,其他5例。術后第4天,病情較穩(wěn)定。
1.2 方法 應用PHILIPS MP60心電監(jiān)護儀動態(tài)監(jiān)測臨床行為發(fā)生前后的血壓值,該儀器設備靈敏度較高,校正完好。本研究設計的臨床行為包括6項指標:疼痛、深呼吸、劇烈咳嗽或吸痰、排便、飽餐、寒冷。具體測血壓的時間為:平靜狀態(tài)和術后第4天疼痛時[采用疼痛視覺類似評分法(VAS)疼痛評分3~6分]、連續(xù)3次深呼吸前后、劇烈咳嗽或吸痰前后、便意前和便意后30s至排便完成中、飽餐前及餐后15min內、寒冷前后(室溫穩(wěn)定,患者未蓋被褥,肢體末端較涼或主訴偏冷時定義為寒冷刺激)。每組資料收集3次臨床行為發(fā)生后的血壓值,取平均值記錄。同時密切觀察行為發(fā)生時的血壓峰值,并用醫(yī)用秒表記錄峰值持續(xù)時間(血壓出現較明顯波動時開始計時,至臨床行為完成、血壓漸恢復基線時計時結束)。對測量人員進行專業(yè)培訓且固定一人,操作規(guī)范,袖帶松緊適當。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臨床行為對心臟術后患者SBP的影響(±s)
表1 臨床行為對心臟術后患者SBP的影響(±s)
臨床行為 n 發(fā)生前(mmHg) 發(fā)生后(mmHg)P疼痛54 132.52±12.50 134.94±12.18 0.002深呼吸 56 131.95±10.88 133.07±11.21 0.068咳嗽或吸痰 55 132.46±12.69 139.24±12.09 0.000飽餐 56 132.64±13.07 130.55±13.34 0.045排便 56 132.64±13.04 139.39±12.61 0.000寒冷55 132.73±13.11 138.85±12.06 0.003
表2 臨床行為對心臟術后患者DBP的影響(±s)
表2 臨床行為對心臟術后患者DBP的影響(±s)
臨床行為 n 發(fā)生前(mmHg) 發(fā)生后(mmHg)P疼痛54 70.04±12.81 72.85±11.74 0.000深呼吸 56 71.01±12.13 72.76±11.48 0.059咳嗽或吸痰 55 70.71±12.84 76.78±11.13 0.001飽餐 56 70.36±12.99 70.68±12.37 0.056排便 56 70.59±12.92 79.39±11.93 0.000寒冷55 70.06±11.96 75.88±11.05 0.011
3.1 臨床行為可明顯引起術后患者血壓波動
3.1.1 疼痛 本研究顯示,心臟術后患者疼痛可引起明顯的血壓波動,原因可能是機體受到傷害性刺激,組織細胞釋放大量的炎性致痛物質如緩激肽、組織胺等,這些物質既可激活感受器產生痛覺,又可造成中樞敏感化,使其對疼痛刺激的反應強度增加[3]。同時,疼痛作為應激源,還可導致“創(chuàng)傷后應激綜合征”[4],此時該人群自主神經活動異常,血中兒茶酚胺升高,導致血壓明顯增高,心率加快。B Ditto等[5]指出:胸痛可引起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血壓升高4~8mmHg,這與本研究是基本一致的;降壓幅度不同可能是因疼痛程度及有無使用血管活性藥物有關。因此,術后合理使用止痛藥物是減輕患者疼痛、緩解血壓波動的有效方法之一,此外,聽音樂、松弛療法等也可轉移患者注意力,從而緩解疼痛感。
3.1.2 劇烈咳嗽或吸痰 對心臟術后病人而言,中樞系統(tǒng)對各種刺激均很敏感[6],劇烈咳嗽或吸痰時呼吸肌群收縮,交感神經興奮,心輸出量增加,以滿足咳嗽動作的完成;此外,呼吸肌無力或因痛不敢咳嗽的患者在吸痰時處于緊張焦慮狀況,此時大腦皮層和皮層下中樞興奮和抑制過程發(fā)生混亂,引起全身小動脈痙攣,也可使血壓升高[7],同時導管所帶來的機械性刺激也是造成血壓升高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中血壓升高6~7mmHg,這與T Komatsu等[5]研究結果是基本一致的。這就要求在護理該組患者時:(1)合理使用止痛劑的前提下指導患者做有效咳嗽;(2)教會患者咳嗽時如何保護傷口;(3)吸痰時應動作迅速、輕柔,將不適感降至最低。
3.1.3 飽餐 本研究中,飽餐后該人群SBP降低約2mmHg,主要是由于進食后機體血液供應重新分配,胃腸道蠕動以及消化液分泌等活動使得腹腔臟器的血液需要量增加,而使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減少所致。盡管有些研究顯示,進食時可引起交感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8],但因我們記錄時間為飽餐后15min,所以一過性交感神經興奮所引起的血壓升高可排除在外。因此,監(jiān)護室人員應注意:飽餐后5~10min內血壓波動可引發(fā)體位性低血壓,此期間應避免頻繁改變患者體位,以防止發(fā)生意外。
3.1.4 用力排便 排便是機體不可或缺的日常行為之一,排便時由于屏氣,會厭關閉,膈肌下降,腹壓增加,因此病人心率增快、血壓升高[9]。用力排便時,糞便循環(huán)運轉到達直腸后尚需一組肌肉協(xié)調動作,才能經肛門排出體外,該組肌群的收縮也導致腹內壓的升高[10]。糞便越干結,排便時的血壓上升越明顯。本研究顯示,用力排便可以明顯升高心臟術后患者的血壓且其峰值持續(xù)時間與糞便干結程度顯著相關。因此,我們應加強對術后患者便秘的預防以及排便過程的監(jiān)護:(1)鼓勵患者定時、規(guī)律排便,防止糞便因長期滯留在腸道中而干燥;(2)適當控制患者排便的持續(xù)時間,以減少對心肌的損害。若屏氣時間過久(超過30s)仍無排泄物,可囑其暫休息,進行腹部按摩等;(3)嚴重時可使用促排便措施,如口服便塞停,開塞露塞肛等;(4)對特別重視排便隱私的患者采用中心監(jiān)護儀,降低床旁檢測對患者排便環(huán)境的影響。
3.1.5 寒冷刺激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寒冷刺激可激活皮膚的冷覺感受器,使其表面的小血管收縮,從而可引起回心血量的急劇增多;同時,低溫狀態(tài)下人體汗腺分泌有限,水份和鈉鹽排出減少,血容量相對增加。EL Lloyd等[11]研究發(fā)現:適當提高室內溫度,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壓,這與本研究結果是一致的。因此,加強床上保暖,可有效減少寒冷刺激,必要時也可適當提高監(jiān)護室室內溫度。
3.2 血壓變化峰值持續(xù)時間是心臟術后患者護理監(jiān)測的重點 對心臟外科術后患者而言,血壓瞬間大幅增加不僅可導致傷口出血,嚴重時可出現頭暈、休克,甚至因心血管事件而猝死[12];血壓變化峰值持續(xù)時間實際上是機體負反饋調節(jié)的過程,不同臨床行為所帶來的血壓波動持續(xù)時間不盡相同,且與年齡、疾病嚴重程度以及峰值大小呈顯著正相關。該時期是日?;顒舆^程中心肌做功最大、耗氧最多、血流動力學最不穩(wěn)定的時段,也是相關并發(fā)癥最易發(fā)生的時期,如劇烈咳嗽或吸痰24~60s、排便開始后2min內。因此,如何縮短臨床行為引起的血壓波動峰值時間,減少心臟術后并發(fā)癥,是我們今后護理的重點。除嚴密監(jiān)測該類患者的血壓等生命體征,給予恰當的護理干預外,還可及時通知醫(yī)生預見地調整血管活性藥物的滴速等,防止意外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可明顯引起心臟術后患者血壓波動的臨床行為主要有疼痛、劇烈咳嗽或吸痰、用力排便、飽餐及寒冷等,且不同行為引起的血壓波動持續(xù)時間各不相同。此期間,護理人員應嚴密監(jiān)測并積極避免該波動的出現,并設法降低血壓峰值大小及其持續(xù)時間,防止不良意外事件的發(fā)生。
[1] Wexler R.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primary care[J].South Med J.2010,103(5):447-52.
[2] 牛鳳琳,汪小華,胡雁秋,等.體位改變對心臟術后應用血管活性藥物患者血壓影響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6):1493-1494.
[3] 談宜斌.外科術后疼痛及止痛研究進展[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8,21(4):413.
[4] LL McGhee,TM Slater,TH Garza,et al.The Relationship of Early Pain Scores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Burned Soldiers[J].Journal of Burn Care & Research,2011,32:1-6.
[5] B Ditto,KL Lavoie,TS Campbell,et al.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resting blood pressure and chest pain in people undergoing exercise stress testing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Pain,2010,149(3):501-505.
[6] T Komatsu,S Shibata,R Seo,et al.Unilateral re-expansion pulmonary edema following treatment of pneumothorax with exceptionally massive sputum production,followed by circulatory collapse[J].Can Respir J,2010,17,2:53-55.
[7] B Hildrum,A Mykletun,E Storda,et al.Association of low blood pressure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the Nord-Trondelag Health Study[J].Journal of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2007,61:53-58.
[8] 大田仁史,三好春樹.現代照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9] 席祖洋,李長貞,陳勇,等.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人心肌耗氧量影響因素的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9):786-787.
[10] MHM Vlak,GJE Rinkel,P Greebe,et al.Trigger factors and their attributable risk for rupture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a case-crossover study[J].Stroke,2011,42:1878-1882.
[11] EL Lloyd,C McCormack,M McKeever,M Syme.The effect of improving the thermal quality of cold housing on blood pressure and general health:a research note[J].Journal of epidemiology Community Health,2008,62:793-797.
[12] Marcel JH,Aries MD,Jan WE,et al.Variations of Blood Pressure in Stroke Unit Patients May Result from Alternating Body Positions[J].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