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平祥/文
圖典的幻象
——儲婷“幻象·歷史記憶”作品展讀解
鄧平祥/文
ILLUSIONS OF ILLUSTRATED CLASSICS—— INTERPRETATION OF CHU TING’S EXHIBITION“ILLUSION ·HISTORICAL MEMORY”
儲婷,1974年生于北京。1999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系平面設計專業(yè)并獲得學士學位。2004年獲得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碩士學位?,F(xiàn)為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基礎部主任。
立志于油畫卻進了中央美院設計系平面專業(yè)的儲婷,順乎專業(yè)的慣性又進了母校設計學院視覺傳達專業(yè)攻讀碩士學位,接著是留校任教。
她的碩士論文是《中國平面設計的白銀時代——論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平面設計》,論文的選題是歷史性的,這似乎與生于70年代的這一群體的特性有些不符,尤其是一個女性。學位論文的切入點“白銀時代”也多少超越了這一代的興趣點和閱讀視野。由此可見,儲婷比較她屬于的一代,在精神結構上是完備的。這在一個深度價值被不適當?shù)刭H低(對應精神結構的縱向坐標),而平面價值又同時被不適當?shù)靥Ц撸▽窠Y構的橫向坐標)的時代,是頗為難得的。
儲婷的這篇碩士論文做得很好,既有獨到見解,又有深度。所以以論文為基礎而改寫的文章《開局與突破——中國平面設計的“白銀時代”》能夠在中國權威文藝理論刊物《文藝研究》上發(fā)表,就是一種明證。
儲婷的《幻象·歷史記憶》系列作品,無疑是與她的碩士論文有直接關系的,可以肯定的是,她在做碩士論文的過程中所接觸的大量視覺性的圖典激發(fā)了她的靈感,使她產(chǎn)生了繪畫表達沖動。這是完全不同的領域,但二者的精神動力卻是一源,并且文字的表達對于她在繪畫表達時的思想性內(nèi)容和精神品質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一
幻象·記憶一NO.12 布面丙烯 120cmx100cm 2011年 儲婷
幻象·記憶一NO.21 布面丙烯 100cmx80cm 2009年 儲婷
在西方藝術的批評話語中,對于藝術表達關系的變革有“面對自然和面對圖典”兩種向度的命題,進一步說,傳統(tǒng)藝術以面對自然形態(tài)為宗旨,而當代藝術則拓展到面對“圖典”的時代。具體說就是,當代藝術的形式、圖示、題材等,其來源多是圖典。所謂圖典即傳統(tǒng)圖典、符號、圖形等資源,表達方式就是上述資源的重新闡示。
儲婷的作品首先是面對“圖典”的一種表達,一開始就是對“當代”的登堂入室。具體到圖典,儲婷的“圖典”資源有兩大系列,一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新女性,再具體一點就是活躍在上海等都市的女性,在身份上有名媛、女星、文化人或商業(yè)模特等??吹竭@些畫家筆下的女性形象,首先給人的感覺是美貌形象后面的氣質,這種氣質是女畫家所生長的時代所沒有的,但這種氣質的魅力是最使畫家動心的,然而這氣質的魅力究竟是何物?當然可以說出某些似是而非的觀念,諸如教養(yǎng)、文化和德性的養(yǎng)成,禮儀的訓練,乃至美學等,但要再深入一層,則就是文字語言止步的時候了。這種久違的美好氣質是如此撩撥人的心靈!于是我想到了《新周刊》訪談所載《陳丹青——赳赳民國》一文中“民國范兒”的概念,畫家身份的陳丹青使用的方法全是視覺和圖示的,且看他的高論:“我喜歡看樣子。所謂‘民國范兒’,先是一種‘樣子’吧,和如今滿眼所見不一樣。”“你們新周刊今年發(fā)了一幅難得的照片,是胡適在美做大使,幾個紳士淑女圍著他,各人的裝扮、姿態(tài),室內(nèi)的陳設,全是對的——單是這張照片,可寫一篇民國與共和國文化差異的大論文——可是拍攝那一刻,他們哪在乎民國不民國?,F(xiàn)在各駐外使館,你見過嗎?”文章之中,陳丹青有關“民國范兒”的精粹、精驚之論引人深省。雖都是史思,但出口則是感性和直覺。
再看儲婷的系列作品,很有異曲同工之感,但問題是,陳丹青和儲婷的年齡相差近三十歲,完全是兩個時代的人物,陳丹青對民國人物的認知得自與他親近的父輩一代,而儲婷的父輩則完全是“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人物了,對于民國女性的如此表達,傳達出的精神信息是什么?或者說,女畫家的視覺發(fā)現(xiàn),表征著什么?女畫家一系列對民國女性的表達是蘊含著主體的精神自覺的,而這正是我對她的作品關注的基點所在。
和民國女性主題對應的是儲婷所表達的她的同時代男女形象,更確切說就是她所熟悉的同學、同事、朋友的形象。這是畫家所更為熟知的形象,他們與“民國范兒”的差異是什么,怎樣評價等,儲婷的態(tài)度和答案盡在直覺和圖示之中。
儲婷的民國女性形象的表達,是超越個體生存經(jīng)驗的表達。對于她作品中的民國女性形象,她沒有直接的感性經(jīng)驗,她是從圖典中發(fā)現(xiàn)和尋找表達資源和靈感的,她的敏感和表達的沖動是來自于文化和血緣的,由此這就是一種民族的歷史記憶。從這個意義上說,儲婷的這個歷史記憶就顯得更加難得和可貴。中國的“70后”、“80后”乃至“90后”由于政治、社會和教育的原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文化問題,正如本文前面所述,從整體上說,他們身上的精神坐標系,表征歷史、深度、形上性和神圣事物的縱向坐標是被不同程度地貶損了的,而表征著物質、欲望、世俗性、功利心的橫向坐標卻又被不適當?shù)胤糯罅?。所以這幾代人,普遍對歷史的事物缺少興趣,于是對“歷史的記憶”以及和歷史記憶對應的問題都缺少熱情和興奮點。面對這樣的普遍性問題,不少有識之士表示了憂慮,因為一個“失憶”的民族是不可能真正圖強和復興的,于是有人呼吁醫(yī)救之道只有回到人的精神原點——真實和良知。而“歷史的記憶”首先就是一個求真的問題,有了真,人的知性和德性就有了生長點。
幻象·記憶一NO.17 布面丙烯 145cmx120cm 2011年 儲婷
二
從儲婷作品藝術本體歸類的角度分析,簡單的學術歸類,似乎很難準確地把握其性態(tài)。油畫、水彩、彩墨等,都不能狀其形式,而表現(xiàn)主義、現(xiàn)實主義,或者寫意意象等,亦都有勉強??傮w說,我以為它是個人性的私家語言,在造型上它的源頭應是西方的體系,從文化上說無疑是現(xiàn)當代性的。這是一種綜合性的現(xiàn)當代語言,大致上可以說是表現(xiàn)性的、意象性的,兼及東西的繪畫語言。
儲婷本科和研究生的學科背景都是設計專業(yè)。設計專業(yè)的背景很容易冷靜、理性、裝飾,但儲婷的作品卻非常自由、感性、率意,由此看來,她是一個有很好的繪畫感覺和繪畫激情的畫家。她在繪畫上的才情使她的作品能以簡練的甚至粗獷的筆觸傳達出精致的感覺,這種才情是非常難得的。
幻象·記憶一NO.14 布面丙烯 100cmx70cm 2011年 儲婷
圖1 幻象·記憶一NO.16 布面丙烯 100cmx70cm 2011年 儲婷
圖2 幻象·記憶一NO.1 布面丙烯 240cmx170cm 2011年 儲婷
圖3 幻象·記憶一NO.25 布面丙烯 120cmx80cm 2012年 儲婷
圖4 幻象·記憶一NO.15 布面丙烯 100cmx70cm 2011年 儲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