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系列電影已經(jīng)占據(jù)了電影市場的一部分。它發(fā)揮著觀眾對電影意猶未盡的優(yōu)勢,續(xù)拍第二部第三部甚至第四第五部。站在風尖浪頭上的系列電影有很多,比如《哈利波特》系列、《加勒比海盜》系列、《電鋸驚魂》系列。《變形金剛》是美國著名電影導演邁克爾?貝推出的科幻電影,根據(jù)同名動畫片改編。但是不論是真人版電影還是動畫片,都是美國出品的。因此也就能從各個方面體現(xiàn)出本土化的特色。
[關(guān)鍵詞] 大制作系列電影 《變形金剛》
《變形金剛》三部曲均以大手筆、大制作為制作基礎(chǔ),使影片做到場面宏大、動畫真實??偲狈繌牡谝徊康钠邇|美元,到第二部的八億三千萬美元,再到第三部的十億四千萬美元。從2007年第一部上映,到2011年上映第三部,經(jīng)過了四年多的時間,觀眾們的態(tài)度也一直在改變,從這些改變中我們大致可以梳理出此類電影的發(fā)展歷程。
一、本土化
《變形金剛》是美國著名電影導演邁克爾?貝推出的科幻電影,根據(jù)同名動畫片改編。但是不論是真人版電影還是動畫片,都是美國出品的。因此也就能從各個方面體現(xiàn)出本土化的特色。
首先,從內(nèi)容上來看,《變形金剛》1、2、3都以科幻內(nèi)容為主,這也是好萊塢大制作系列一大顯著特色,類似于《加勒比海盜》等系列電影一樣,在內(nèi)容上,從生活方式延伸出的方方面面都體現(xiàn)著西方國家的模式和特點。同時《變形金剛》的動畫片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商業(yè)動畫之一,以至于80年代一度風靡全球,在亞歐美等多個國家都興起了一股“變形金剛”熱,成為了很多人童年中不可缺少的回憶。
其次,英雄救美的情節(jié)模式,拯救世界的英雄模式一直被好萊塢眾多大片所運用,英雄模式也成為眾多電影的重要敘事模式與伏筆埋藏方法。將一個原本普通的人塑造成能夠救世界于水火的人民英雄,這不僅是一種電影奇觀化的表現(xiàn),同時也能讓更多平凡的觀眾通過影片,完成一次對英雄夢的追逐。
同時,《變形金剛》1、2并沒有運用3D技術(shù),而在《變形金剛》3則是以3D電影的形式上映的。但是除了3D電影這一噱頭之外,《變形金剛》3的劇情并沒有《變形金剛》1、2的好評如潮。這也顯露了好萊塢大制作系列電影的一個弊端,在系列電影的發(fā)展中,如何能同時抓住觀眾眼球與保持觀眾的觀影欲望的問題,并不是僅僅依靠技術(shù)手段的升級就能夠解決的。
所有的電影對于本土化的特色都有著重大的依賴,這就和所謂的“接地氣”一說相同。在好萊塢的系列電影中,內(nèi)容通常都蘊含著豐富的西方特色,比如繁華的紐約,玄幻的海盜等。這不僅僅對北美的觀眾是一種吸引,同時海外的觀眾也會對其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引起觀眾的觀看欲望。因此只有在本土化的方面進行拓展和深層次的研究分析,來更好的表現(xiàn)當?shù)氐母鞣N特色,無論是禮儀還是風土人情,或者是神話傳說等等來顯示文化底蘊,并同時設(shè)計故事的更大可看性,在本土化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奠定系列電影發(fā)展的根本基礎(chǔ)。就《變形金剛》1、2、3的大概故事來說,每一部的情節(jié)設(shè)置都大致雷同,相較于第一部,第二部所能做的就是增加變形金剛的數(shù)量與種類,通過更炫的技術(shù)與人物設(shè)定來抓住觀眾的眼球,而第三部則是更換了女主角的演員,以及使用了3D技術(shù)。使用3D技術(shù)無疑是很好的一步,但是更換演員成為系列電影所慣有的一個習慣性問題。
二、國際市場前景
首先,好萊塢本來就是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在各種電影榜上,凡是好萊塢的大片只要一上映必定榜上有名,比如《哈利波特》系列、《加勒比海盜》系列。每一部在上映之后都有著驚人的票房。這除了第一部能夠給觀眾留下余味之外,更體現(xiàn)在對國際市場的開發(fā)與占領(lǐng)。就《變形金剛》三部曲而言,有個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變形金剛》3剛上映的幾天海外票房就遠超了北美票房,這一現(xiàn)象就明確的表現(xiàn)了國際市場對這種系列電影的重要性。票房不僅僅意味著金錢,還意味著觀影人數(shù),海外的觀影人數(shù)越多,除了能夠有更好的收入之外,更重要的是西方價值觀念在全球傳播的一種體現(xiàn)。
其次,為了在國際市場中站得住腳,系列電影通常都運用大手筆大制作,用各種噱頭搶盡風頭。在《變形金剛》1、2上映之后,觀眾們依然感覺意猶未盡,導演邁克爾?貝立刻趕著這股未退去的熱潮開始拍攝《變形金剛》3,并且運用了3D技術(shù)。3D電影作為一種較新的電影技術(shù),在《變形金剛》3之前已經(jīng)被同是系列電影的《加勒比海盜》4所運用,并受到了好評。這一新型觀影手段能讓觀眾在電影中有更加身臨其境的感覺,且因為這是一項新的技術(shù),就能夠吸引除了對電影本身保持興趣的觀眾以外,對這一技術(shù)感興趣,想要體驗的觀眾。這應該也就是《變形金剛》3在劇情沒有什么創(chuàng)新和演員更換了的情況下,還能贏得優(yōu)異票房的原因之一。
同時,《變形金剛》1、2、3都選用了知名演員合作,并有知名動畫制作人員參與。外國演員相較于中國演員,因為生活模式,接受的教育等不同,且有著與亞洲人不同的骨骼特點與形體特征,因此歐美的演員在上鏡中就會與亞洲人有很大的區(qū)別。歐美人種眉骨突出,鼻梁高挺,使得人的眼神更加深邃。女性身材豐滿,男性身材健壯,對于海外觀眾來說是一種不同于身邊行走的人種的觀看感受,因此大片中多選用俊男美女的組合來吸引觀眾的眼球,同時在系列電影中,在第一部受到好評之后,制作方就會承諾第二部繼續(xù)使用原班人馬,這也成為系列電影保持票房的一個重要手段。
但是在《變形金剛》3中,因為原女主演梅根???怂古c制作方的合約破裂,于是制作方啟用了新的女主角。雖然新的女主角希亞?拉博夫也有著很高的人氣與關(guān)注度,但是在上映之后,大部分觀眾均對她的表演表現(xiàn)出太多的不滿,認為沒有原女主角演得好,甚至是“不再有原來的味道”。一直使用原班人馬是系列電影的特殊優(yōu)勢,使用原班人馬,除了能讓觀眾覺得是自己熟悉的影片之外,也是順應了觀眾的一種觀影慣性,在看了第一部之后認為認定只有這個演員演這個角色最像,其他的演員如果替換了原來的就會失去味道。因此使用原班人馬也是系列電影的弊病,因為如果一旦制作方與任何一個主要演員產(chǎn)生摩擦而導致合約破裂,從而不得不更換演員,就很可能影響到電影上映之后,觀眾對這一系列電影的熱度與關(guān)注。
三、國家軟實力
國家軟實力主要指的是國家文化實力。在歐美國家中,一個國家的歷史并不長,無法與中國的很多以歷史為題材的影視作品相比,因此他們普遍將眼光投向了未來的世界于科幻的世界。相較于《加勒比海盜》以聞名遐邇的傳奇海盜為主題,《哈利波特》以魔法世界為背景,《電鋸驚魂》以驚悚、極強的邏輯推理性來吸引觀眾,相較于這些方面,《變形金剛》并沒有做得更加卓越。相較于《加勒比海盜》,他們有相同之處——都是在目前新上映的這一部采用了3D技術(shù),都以科幻魔幻為主題。但他們的不同之處更值得拿來比較分析。
《加勒比海盜》系列從2003年至今已經(jīng)上映了4部,而《變形金鋼》從2007年到現(xiàn)在只推出了3部。雖然說系列電影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觀眾會對系列的故事產(chǎn)生審美疲勞,但是《變形金剛》并沒有充分利用到后起之秀的優(yōu)勢。到目前來看《變形金剛》的1、2、3已經(jīng)將整個故事進行到了尾聲,沒有為之留下任何的伏筆。導演邁克爾?貝和制片人也都表示《變形金剛》3將是“變形金剛?cè)壳钡墓适赂叱焙痛蠼Y(jié)局,每個角色的命運都將塵埃落定,不會有備選結(jié)局。而《加勒比海盜》卻正在勢頭上,由男主角引領(lǐng)著整個故事繼續(xù)向前發(fā)展。
從內(nèi)容上來說,《加勒比海盜》除了主要角色之外,其他角色在每一部中都有更換。比如第一、二部中的情侶伊麗莎白?斯旺和威爾?特納,在第二部結(jié)束的時候就正式的退出了這個故事。雖然他們的離開讓喜愛他們的觀眾感到遺憾,但是也因為這種舍棄,而能讓系列電影中不斷的加入新的元素與任務,能夠增加賣點。而《變形金剛》中的1、2、3都是圍繞著同一對男女主角以及主要人物進行的,故事就因此顯得老套單調(diào),這也成為了《變形金剛》在拍到第三部就無力繼續(xù)的原因之一?!都永毡群1I》中會出現(xiàn)老海盜船長巴博薩在第一部中詐死,于第二部末尾回歸,給了觀眾足夠的驚嘆與想象空間,但是在《變形金剛》中,是一成不變的汽車人在男女主角的幫助下?lián)魯×孙w機人獲得了勝利。這樣內(nèi)容差不多相同,形式也基本一致,連敘述節(jié)奏都差不多的電影拍出三部,也應該用盡了從第一部起就制造出的大部分關(guān)注度。
從這個方面也就能夠看出,一部系列電影想要走得更遠,除去大制作、大手筆、大陣容之外,對于故事本身的內(nèi)容、敘事手段、表現(xiàn)方面的設(shè)置與安排才是更大的考驗,不然一部系列電影很難依靠著技術(shù)手段等其他部分的提升來讓自己走下去。
對于《變形金剛》三部曲,制作方表示第四部將會拋棄之前的一切主線,從一個新的方面出發(fā)。但是,在拋棄了之前的主線之后還能是那個有著童年身影的變形金剛?三部曲所創(chuàng)造的變形金剛熱是否能夠讓改變了主線的變形金剛得到觀眾的認可?這些都值得讓對這部系列電影依然保持期待的觀眾們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馬玉銳.變"中求生存——從《變形金剛》剖析美國影視動漫產(chǎn)業(yè)之運營,《電影文學》2008 第2期
[2]陳中元.虛擬與現(xiàn)實的極限——淺探特效電影《變形金剛》,《電影文學》2007 第23期
[3]趙臻.變形與啟示——《變形金剛》與中國影視的發(fā)展《電影評介》,2008 第2期
[4]胡旭東.數(shù)碼時代的鄉(xiāng)愁與70一代的集體記憶——對《寶葫蘆的秘密》和《變形金剛》的另類解讀,《藝術(shù)評論》,2007年8期
作者簡介
向天宇,西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shù)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