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六中學 毛建興
借助幾何畫板輔助教學營造了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使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生動,既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更可以讓學生借助幾何畫板自主進行探索學習,真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何畫板輔助初中數學教學的一些粗淺做法.
數學課堂教學中,經常需要作函數圖像、幾何圖形,如果以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作圖經常會花費許多時間,而且在教師作圖的同時,部分學生注意力分散,影響學生思維,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利用幾何畫板能輕而易舉解決這個問題.幾何畫板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快速準確的作出數學中的一些常見圖形,而且作出的圖形規(guī)范標準,有利于學生觀察思考.
例1(蘇科版八年級)在給出的平面坐標系中,分別寫出A、B、C坐標;并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描出下列各點的位置:D(2,4),E(-2.5,3),F(-3,-2),G(1.5,-3.5).
講解過程中,畫一張較為標準的直角坐標系圖形,需要花費不少課堂時間.而借助幾何畫板中的“繪圖/定義坐標系”功能,快速清晰的把直角坐標系呈現給學生,節(jié)省了許多課堂時間.同時,利用“畫點”工具,非常方便的在坐標系內增加一些點,讓更多的學生來參與搶答,有效的拓展課堂容量.為了體現“點和有序實數對一一對應”,可以先請一位學生說出點的坐標,再請另一位學生在屏幕上找出該點的確切位置.教學過程中,借助幾何畫板擴充了課堂教學容量的同時,也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展示機會.
另外,在備課過程中,如果能巧妙地利用幾何畫板中“設置超鏈接”、“增加頁”等功能,將事先需要的內容分類準備好,那么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必將進一步加快課堂進程,加大課堂容量,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達到教學目標.
新課程理念強調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課堂教學中熟練而恰當地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幾何畫板具有可操作性,能方便、清晰、準確地創(chuàng)設多種數學情境.利用幾何畫板構造動態(tài)的幾何圖形,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例2(蘇科版八年級)教學“§2.1勾股定理”設計情境導入,利用幾何畫板中的“變換/深度迭代”功能,構造出奇妙美麗的“勾股樹”,顏色和數目可以隨著圖形的運動而不斷改變,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讓學生欣賞數學的美,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當將參數化為1時,圖形就簡化為本課的研究對象,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如圖1).
圖1
圖2
蘇科版中“圖形與圖形的變換”教學,借助幾何畫板菜單“變換/旋轉、縮放、反射”,可以方便設計出很多優(yōu)美的旋轉圖形、位似圖形、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感悟數學的美.同時,借助幾何畫板,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在教師的引導下,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如圖2).
初中數學中,許多數學概念和性質,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學生難以理解、不容易接受,而這部分知識往往又是教學的重點.數學家華羅庚說過:“數缺形時少直覺,形缺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是突破教學難點、重點的有效途徑,借助幾何畫板將抽象內容具體化,用鮮明形象的直觀教學手段,把靜態(tài)的圖形動態(tài)化的演示,強化學生的感知.幾何畫板的演示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配合教師的輔助講解,能幫助學生理解概念,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順利化解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例3(蘇科版八年級)觀察一次函數的圖像,找出函數圖像的變化規(guī)律.對于初二的學生來說,文字表述“y隨x的增大而減小”很抽象,學生往往靠死記硬背來“掌握”,而非真正明白它所表述的含義.為了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利用幾何畫板中“繪圖/繪制新函數”先作出的圖像,利用菜單“構造對象上的點”在直線上取一個A,然后分別度量出A點的橫坐標xA、縱坐標yA,在直線上拖動點A,讓學生觀察xA、yA的大小變化,隨著點A的移動,學生很輕松的就能找到了變化規(guī)律,對“y隨x的增大而減小”的理解水到渠成(如圖3).
y=-3x-3 2
同樣地,一次函數y=kx+b中參數k、b含義,是教學的重點,對好多學生來說也是難點.如果借助幾何畫板把k、b動態(tài)的展現給學生,突破這個難點是很容易的.操作過程中隨著教師不斷按“+”或“-”號,來控制參數k、b的變化,直線圖像在幾何畫板上的變化就動態(tài)的展現出來,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圖4).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一般是從教師那里被動接受事實,而幾何畫板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動手的機會,為數學探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使學生由“聽數學”轉為“做數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利用幾何畫板“做數學”,學生通過主動地探索,經歷實驗、觀察、猜想等活動過程,感知知識的形成過程,變被動的接受知識為主動的探究構建知識,完全符合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思想.近幾年來,學校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發(fā)現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學生利用幾何畫板探究數學活動是相當有效果的.
例4(蘇科版九年級)“§5.6圓與圓的位置關系”,學生已經學習了“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具備了一定的經驗基礎.教學中,利用幾何畫板中圖形移動度量值隨之動態(tài)改變的特性,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為更好引導學生進行“兩圓位置關系”的探究,設計幾個問題加以恰當引導:
①幾何畫板中如何畫一個圓心可以移動,但半徑不能改變的圓?
②在操作圓移動過程中,請注意觀察兩圓的公共點變化情況?③如何定量判斷兩圓的位置?
④仿照已經學過的“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你認為選取什么的量來作為判斷的依據較恰當?
⑤你所找到的兩圓不同位置關系中,哪幾種有共同點?
⑥按照不同的標準,兩圓的位置關系可以分成幾類?你的依據標準是什么?
借助幾何畫板,學生上臺展示探究過程.讓學生自己歸納出:圓的移動變化產生五種不同位置,強化知識內在聯(lián)系(如圖5).借助幾何畫板,做到把教堂還給學生,通過“做數學”去獲得一種體驗,去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幾何畫板是一個動態(tài)研究數學問題的有力工具,可以在變化的圖形中,研究不變的幾何規(guī)律.幾何畫板的這一特性,對啟迪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fā)學生智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近幾年來,動態(tài)問題是中考的熱點問題,解答時要用運動和變化的思路來審視問題,認清變化過程中的不變規(guī)律,由于涉及的信息面大,綜合性強,也導致學生解答時困難重重,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幾何畫板來探求未知的結論,利用幾何畫板中標準的圖形,通過數形結合,開闊解題思路,逐步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例5(2005年南京中考)如圖6,形如量角器的半圓O的直徑DE=12cm,形如三角板的△ABC中 ,∠ACB=90°,∠ABC=30°,BC=12cm. 半圓O以2cm/s的速度從左向右運動,在運動過程中,點D、E始終在直線BC上.設運動時間為t(s),當t=0s時,半圓O在△ABC的左側,OC=8cm.
圖6
(1)當t為何值時,△ABC的一邊所在直線與半圓O所在的圓相切?
(2)當△ABC的一邊所在直線與半圓O所在的圓相切時,如果半圓O與直線DE圍成的區(qū)域與△ABC三邊圍成的區(qū)域有重疊部分,求重疊部分的面積.
本題是圓在直線上的運動問題,解題的關鍵是找到所有不同的特殊位置,畫出各種情況下的圖形,學生往往不能準確畫圖,存在漏解.在分析時,可以借助幾何畫板,拖動點O向右運動,讓學生隨著運動變化的過程,思索會出現哪種情況,這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很大(如圖7).解答此類綜合題型,借助幾何畫板探究圖形運動,有助于學生通過觀察變化中數據的特征,把握其中的規(guī)律,從而理解題目的內涵,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以上是筆者通過自己在使用蘇科版的教學過程中,針對幾何畫板輔助數學教學,談了一些粗淺的做法和想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幾何畫板的應用遠不止這些,能利用幾何畫板的教學內容還有許多,需要教師不斷探索,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有選擇性的應用.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幾何畫板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將越來越廣,必將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教改及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注入活力.
1.教育部.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行).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各學科《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3.陶維林.幾何畫板實用范例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4.忻重義,萬福永.幾何畫板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新課程初中學習能力自測叢書數學.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