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方 ,趙 亮 ,劉 華
(1.黃河水利委員會供水局,河南 鄭州 450003;2.黃委洛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河南 洛陽 471013)
黃河下游引黃渠首工程大多修建或改建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由于運行時間長、維修經費短缺,工程設施得不到有效維護,建筑物老化、失修嚴重,直接影響到引黃工程的安全運行。因此,對黃河下游引黃供水工程維修養(yǎng)護、更新改造展開研究顯得尤為必要。
目前,黃河下游引黃供水是以1987年《黃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為基礎,按照 《黃河水量調度條例》、《黃河可供水量及干流水量調度方案》和《黃河水量調度管理辦法》等實行按時定量供水。
黃河下游干流共有引黃閘100余座,2006—2010年發(fā)生引水的有93座,其中山東56座,河南37座。建成并發(fā)揮效益的引黃灌區(qū)84處,設計灌溉面積386.67萬hm2,實際灌溉面積297.67萬hm2,其中山東224.87萬hm2,占山東農業(yè)地表水灌溉面積的49%。
在管理體制方面,根據黃委《黃河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指導意見》要求,初步構建了黃委供水局,山東、河南河務局供水局及所屬14個供水分局和34個閘管所的供水生產管理體系,34個閘管所初步與同級河務單位分離,完善了供水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規(guī)范了供水機構在供水生產、工程管理、財務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程序。
在供水量和供水結構方面,2006—2010年平均供水量85.3億m3(不含引黃濟津、引黃濟冀),2010年供水量96.4億m3,比2005年增加了30億m3。其中,2010年非農業(yè)供水量為21.1億m3,比2005年增加了14.78億m3,供水結構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引黃灌區(qū)成為山東、河南的主要糧食產區(qū),引黃供水在沿黃兩岸農業(yè)灌溉和城市、油田、生產、生活及生態(tài)供水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從需求方面看,黃河下游沿黃地區(qū)引黃灌溉面積不斷擴大,工業(yè)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需求不斷增加,生態(tài)環(huán)境用水成為新的供水對象,引黃需水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006—2010年,河南、山東沿黃地區(qū)年均上報需水量91.34億m3,其中河南27.77億m3,山東 63.57 億 m3。
2006—2010年,黃河下游實際年均供水量85.3億m3,其中,農業(yè)供水72.3億m3,占總供水量的84.8%,非農業(yè)供水13億m3,占總供水量的15.2%。河南年均供水量22.1億m3,其中,農業(yè)供水19.1億m3,占總供水量的86.43%,非農業(yè)供水3億m3,占總供水量的13.57%。山東年均供水量63.2億m3,其中,農業(yè)供水53.2億m3,占總供水量的84.2%,非農業(yè)供水10億m3,占總供水量的15.8%。
目前,引黃工程管護范圍內各類工程維修養(yǎng)護、閘門等設備的更新改造、配套設施維護均由涵閘管理單位負責,閘后引黃渠道的管理和維護由灌區(qū)管理單位負責。灌區(qū)管理單位隸屬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
河南、山東2省所屬供水局負責本省引黃供水工程的日常維修養(yǎng)護計劃與更新改造計劃的審批;供水分局負責轄區(qū)內引黃供水工程管理、供水工程日常維修養(yǎng)護計劃與更新改造計劃的編報,根據省局供水局的批復,向閘管所下達維修計劃;閘管所負責轄區(qū)內引黃供水工程的運行觀測、維修養(yǎng)護等日常管理工作。
引黃水閘工程的管護范圍主要包括上下游引水渠、閘室、下游消能防沖工程和兩岸聯接建筑物,以及管理和運行所需的生產、生活區(qū),多種經營生產區(qū)等。引黃水閘工程維修養(yǎng)護的實施分為日常維修養(yǎng)護和專項維修養(yǎng)護兩大類。
供水工程維修項目實行預算管理,基層根據實際情況申報,報上級部門審查,按照批復的維修預算由基層負責組織維修;水閘更新改造及配套等較大的工程,列入國家基本建設計劃。
水閘管理單位清淤范圍為:水閘閘前50 m、閘后100 m之內(上下游連接段、閘室、涵洞、消力池及海漫等),清淤經費從供水部門所收水費中列支用于水閘清淤。水閘單位管理范圍以外的引渠清淤費用由地方灌區(qū)和用水單位負責,各供水處根據引渠的淤積程度負責上報計劃、協調關系和技術指導。
1)工程運行。供水管理單位承擔著水閘運行管理的重要職能。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對工程進行必要的維修養(yǎng)護,甚至更新改造、除險加固,或建配套工程;同時,針對淤積程度,定期對引水渠道進行清淤。
2)管理單位。工程管理單位和供水管理部門是引黃供水安全保障的重要管理要素。管理單位運轉良好、體制順暢、隊伍穩(wěn)定、經費充足,供水安全則得到保障,否則,供水安全的風險加大。
3)經費。無論是工程的維修養(yǎng)護、更新改造,還是管理單位的正常運轉,都需要有經費支持,需要有穩(wěn)定的經費來源和足夠的經費數量。經費是引黃供水安全保障不可或缺的基礎要素之一。
4)工作機制。工作機制包括從工程的日常維修養(yǎng)護、運況評估到項目更新改造或除險加固完成的全過程,也包括從淤積程度評估到清淤工程完成的全過程。這一過程應體現科學、合理、清晰、高效。
為確保黃河下游供水安全,圍繞工程、管理、經費、工作機制等要素,構建保障機制框架,基于此架構,著力實現在引黃工程的維修養(yǎng)護、更新改造、配套、清淤等方面的良性運轉。
在工程日常運行維護中,應及時了解掌握工程的運行狀況,并在對所有引黃工程進行調查的基礎上,建立引黃工程動態(tài)跟蹤系統(tǒng)、工程健康檔案,定期檢測更新。小病依靠日常的維修養(yǎng)護,大病需要申報專門項目進行更新改造或除險加固,或修建配套工程。
在更新改造或除險加固專項申請?zhí)岢龊螅霞壷鞴懿块T組織專門機構對申報項目進行全面檢測、評估,核定病險等級,評估報告作為主管部門審批更新改造或除險加固項目的依據。
根據專門機構對更新改造或除險加固,以及需要修建配套工程的項目評估,經主管部門批準立項后,組織對經過認定和批準的更新改造或除險加固,以及需要修建配套工程的項目進行方案制訂及預算,報上級有關部門批準。
在對更新改造或除險加固項目,以及需要修建配套工程的項目進行評估認定及批準立項后,尋求并確定合適的資金渠道,申請專項資金并加以落實。
在更新改造或除險加固,以及需要修建配套工程的項目正式批復以及資金下達后,引黃工程管理單位按照工程建設管理相關制度對項目進行組織實施。項目實施過程中除正常的工程建設監(jiān)理以外,上級主管部門也需要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全過程的監(jiān)督管理。
在項目完成以后,上級主管部門除了組織正常的竣工驗收外,還需要由專門機構對項目建成后的實際運行狀況及帶來的效益進行評估,得出項目投入與產出的評價結果。
綜上,引黃工程運行管理是一個長期的動態(tài)的過程,其維修養(yǎng)護是經常性的工作,更新改造或除險加固、配套設施建設,應根據需要有可持續(xù)的保障,管理單位的運行發(fā)展亦應是良性的可持續(xù)的。因此,工程運行管理應圍繞上述環(huán)節(jié)根據需要定期開展相關工作,逐步建立起長效的發(fā)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