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華
偏頭痛是反復發(fā)作的臨床常見血管性頭痛,呈一側或兩側疼痛。該病為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兒童期和青春期起病,中青年期達發(fā)病高峰,女性多見,約50%的患者有家族史。發(fā)病時頭部劇烈疼痛,反復發(fā)作,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嚴重影響工作和學習。近幾年,隨著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的加快,其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我院2009年1月—2011年8月采用頭痛寧膠囊聯(lián)用西比靈膠囊 (氟桂利嗪)治療偏頭痛46列,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1年8月我院內科門診偏頭痛患者90例,其中男37例,女53例,年齡15~62歲,平均36.5歲,均符合1998年國際頭痛協(xié)會制定的偏頭痛診斷標準,排除高血壓、顱內占位、癲癇及其他器質性疾病引起的頭痛,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和有明顯出血傾向的頭痛患者。按照門診日期隨機分為頭痛寧膠囊聯(lián)用西比靈膠囊治療組 (治療組)與西比靈膠囊治療組 (對照組)。治療組46例中男19例,女27例;對照組44例中男18例,女26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頭痛發(fā)作特點、病情輕重程度等方面具有均衡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西比靈膠囊 (每粒含氟桂利嗪5mg,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5mg,1次/d,睡前口服;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頭痛寧膠囊 (每粒0.4g,陜西步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口服,3粒/次,3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服用28d進行療效評定。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患者的頭痛發(fā)作次數、頭痛程度、頭痛持續(xù)時間及伴隨癥狀的變化情況。
1.4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治療頭痛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定療效。疼痛強度參照1998年國際頭痛協(xié)會標準:Ⅰ級,不痛;Ⅱ級,輕度疼痛,但不影響活動;Ⅲ級,中度疼痛,但不停止活動;Ⅳ級,重度疼痛,不能參加活動。臨床痊愈:頭痛及伴隨癥狀消失;顯效:疼痛強度減輕2級,伴隨癥狀減輕,或發(fā)作次數,或疼痛持續(xù)時間減少2/3以上;有效:疼痛強度減輕1級或發(fā)作間隔時間延長,或頭痛持續(xù)時間縮短不足2/3;無效:疼痛強度減輕不足1級,或頭痛持續(xù)時間縮短不足1/3,或疼痛加重且持續(xù)時間延長。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0.0軟件進行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療效比較 治療組臨床痊愈15例 (32.61%),顯效16例 (34.78%),有效11例 (23.91%),無效4例 (8.70%),總有效率為91.30%;對照組臨床痊愈9例 (20.45%),顯效10例 (22.73%),有效 13例 (29.55%),無效 12例(27.27%),總有效率為72.73%。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2.2 不良反應 治療中兩組各有1例患者出現倦困現象,但均未影響治療。
偏頭痛的發(fā)病機制復雜,目前認為其可能與遺傳、飲食、內分泌及精神因素等有關,較為公認的有血管學說、皮層擴散性抑制和三叉神經血管學說。通常認為偏頭痛是一種發(fā)作性神經-血管功能障礙,主要與顱內、顱外血管的神經調節(jié)不穩(wěn)定以及某些血管活性物質改變有關,因此有血管源性學說和神經源性學說之爭。血管源性學說認為,偏頭痛發(fā)作時,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性明顯增強,聚集的血小板釋放出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前列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質。血漿中5-羥色胺濃度升高,對血管產生強大的收縮作用,隨后因血小板內5-羥色胺耗竭和血漿中5-羥色胺被迅速降解使其濃度下降,引起血管擴張而發(fā)生頭痛??刂七@一機制,偏頭痛則可停止或減輕發(fā)作。
頭痛寧膠囊由天麻、土茯苓、制何首烏、當歸、防風、全蝎組成。天麻含有天麻素等10余種活性成分,有3種免疫活性的多糖及14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10多種氨基酸,可改善機體組織供血,減輕缺氧時組織細胞損傷作用;改善血液流變學,使全血黏度、血漿黏度明顯降低,紅細胞電泳時間加快,對抗紅細胞聚集;抑制纖維蛋白原轉變成纖維蛋白;改善腦循環(huán),增加腦血流量,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釋放反應,提高血小板內環(huán)磷酸腺苷水平,降低血栓素 (TXA2)的合成;改善腦組織營養(yǎng)代謝,炎癥反應及水腫,促進神經恢復。全蝎主要成分為蝎毒,具有顯著的鎮(zhèn)痛作用。其鎮(zhèn)痛活性成分是蝎毒蛋白中的鎮(zhèn)痛肽,動物實驗證實其通過大鼠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起作用,有很強的中樞鎮(zhèn)痛作用,臨床驗證其對多種急、慢性疼痛均有強的抑制作用,同時具有較好的修復神經損傷的功效[1]。防風可祛風解表,勝濕止痙;當歸補血柔肝,活血止痛;何首烏可補肝腎益精血;土茯苓甘淡滲利,健脾利濕;諸藥合用具有息風滌痰,逐瘀止痛等功效,可緩解腦血管痙攣,增加大腦的供血、供氧,降低血管阻力和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腦細胞功能,有較強的鎮(zhèn)痛、鎮(zhèn)靜作用,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患者容易接受。
西比靈膠囊為哌嗪類鈣拮抗藥,通過阻滯T型鈣通道,阻止過量鈣離子進入血管平滑肌細胞,防止腦血管痙攣,抑制致痛物質的釋放;增加腦血流量和氧分壓,提高腦組織對缺氧的耐受能力,改善細胞變應能力;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環(huán),糾正偏頭痛初期因血管痙攣而致缺血缺氧;抗5-羥色胺和抗組胺作用;防止反應性顱內外血管擴張引起的頭痛發(fā)作[2]。
本研究結果表明,頭痛寧膠囊聯(lián)和西比靈可膠囊可產生協(xié)同作用,較單用西比靈膠囊治療偏頭痛療效更佳,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王新德.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1998,21(1):60-63.
2 賈公孚.臨床藥物療法新編 [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59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