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成(鄭州雁鳴湖生態(tài)風景區(qū)管委會)
□韓瑞瑞(河南省鄭州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井點降水在地下水位較淺、滲水量一般的情況下,經常在施工中被采用。這主要是井點降水可以以最短的時間、最小的投資,且占地面積小的優(yōu)勢,達到較好的降水效果。同時,井點降水施工方法相對簡單,因此,常常被廣大的施工單位在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方案的制定中將此方案推為首選。
雖然單排井點降水有上述的諸多優(yōu)點,但在實際工程施工中也存在很多的缺點,致使降水失敗而不能按時達到施工降水的預期效果,導致工期一拖再拖,施工周期無限延長,從而給施工單位及建設單位帶來巨大的建設周期及經濟損失。
單排井點降水失敗的情況大多存在于地下水位較淺、滲水量大,且透水層間夾雜有粘土的水文地質環(huán)境。如果遇到這種水文地質環(huán)境,常規(guī)的單排井點降水就容易失敗。常規(guī)單排井點降水,點管之間的間距在1.0~2.0m左右。由于該種情況下,降水效果雖然有,但不能將大部分的地下水排出,達到可以施工的環(huán)境,致使降水失敗,從而影響工程的下一步進展。
這種降水效果失敗的情況筆者已遇到過3次,第一次是1996年在黃河迎賓館污水泵站的施工中,泵站開挖深度在±0.0以下9.0m,由于基坑開挖時期在3、4月份,正是枯水期,地下水位深且滲水量小,直到6月份進入汛期后,連續(xù)降雨致使地下水滲透量大增,單排井點降水已不能滿足降水要求,致使原來已開挖好的基坑變成了一個大水坑。經過明排及井點降水持續(xù)了一個多月時間,效果仍舊不行,從而明排與單排井點降水失敗。第二次是在2008年鄭州市雁鳴湖景觀大道一期工程南段鄭開大道北側,約400m的污水管道埋設的施工中,由于地下水位較淺,施工方先采用了常規(guī)的單排井點降水,經過七天的降水,進行了全面開挖后,降水效果不行,基坑出現(xiàn)了大面積的塌方,地下水出滲量較大,不能進行正常的施工,為此被迫停止施工。第三次是在2011年鄭州市雁鳴湖景觀大道北延工程的雨水工程施工中這種情況同樣出現(xiàn)。這三次均為單排井點降水,由于地下水滲水量大而致使降水失敗。
單排井點降水在遇到上述情況后,就顯得無能為力。為打破這種被動局面,切實將施工段的水位下降,達到降水的目的,為施工創(chuàng)造好的環(huán)境,我們經過仔細的研究與分析,認為單排井點降水出現(xiàn)降水失敗的原因主要在于單排井點的出水量小于地下水的滲出量,同時,夾層中含有粘土,由于其含水量大,且透水性差,內部水份不易排出,形成了一個薄弱層,若采用大開挖的辦法,容易出現(xiàn)基坑塌方。為此,只有加大井點降水的出水量,阻止地下水向基坑側滲,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在此思想的指導下,筆者在2006年黃河迎賓館污水泵站的施工中,大膽地將單排井點降水改為雙排井點降水。
雙排井點降水的主要做法是,在同一個布置井點的平面上,安排兩排干管,干管之下安裝點管,兩排干管間的點管與點管間采用梅花的布置方式。前排布置的點管與后排布置的點管要錯開位置,不能前后布置。具體的施工技術措施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降水的形式。干管間采用雙排干管的降水形式,干管與干管間的間距一般安排為1.0~1.5m,點管與點管的間距在布置為1.0~1.5m,點管間的間距最小還可縮小至0.8m,降水的深度可達6m。
二是水泵的選取。抽水泵的選取可采用YB180M-ZW型水泵,水泵吸水管的直徑可采用108m m。具體的干管長度可根據現(xiàn)場的情況具體確定,在干管的末端,用鋼板做成的盲板進行封堵,干管與點管間采用橡膠管連接即可。
三是點管的制作。點管一般采用Φ48的鋼管制作而成,長度為6m,點管下部要做成錐形封閉的形狀,在最下部的1.5m內設置慮管口與濾網。慮管口的間距可為3cm,孔位可為10~12m m,濾網采用尼龍網或粽片,用鐵絲綁扎好即可。
四是點管的安裝。點管安裝時應采用水沖的方法進行埋設,用57m m的鋼管制成長8~10m,末端制成尖端的形狀,另一端與高壓水泵相連接,在點管位置緩慢沖刷成型。沖孔時將制成的沖孔管用起重設備吊起來,插在計劃安裝點管的位置上,開啟高壓水槍,用急速的射流沖刷點管處的土壤,在沖刷的同時將沖孔管不停的上下左右來回轉動,一邊沖一邊下沉,漸漸的在土中形成水沖孔洞,孔洞形成后,盡快拔出正在工作的沖孔管,立即將點管插入已成的孔洞中,并盡快地在點管和孔壁之間注入灌砂濾料,防止在點管與孔壁間坍塌土方。
五是做好砂濾層的填灌。做好孔壁與點管間砂濾層的填灌是確保井點順利抽水和降低地下水的關鍵所在,在填灌砂濾層前應注意,在沖孔的過程中,要保證孔洞必須垂直性,不能出現(xiàn)偏差,沖孔的孔徑一般為30m m左右,沖孔的深度要比濾管低0.6m左右,以便防止在沖孔結束拔出沖孔管時部分土壤回填到沖孔內,從而觸及濾管底部。砂濾層要盡量選用粗砂,避免出現(xiàn)濾料過細堵塞濾管網眼,濾料填筑時要填至濾管頂上1.0~1.4m。全部濾料填灌好后,距地面以下0.5~0.8m的深度內要用粘土進行封口,以免出現(xiàn)漏氣。
六是組裝井點。所有點管安裝完畢后,即可組裝。將點管與干管用橡膠管連接好,并將干管與干管、干管與集水箱等全部連接好后即可調試。全部的井點部件安裝完畢好后,要進行抽水試驗,檢查有無漏氣現(xiàn)象的發(fā)生。
七是試運行。調試結束后,即可進入正常運行狀態(tài),經過試運行,如果沒有問題,即可進行正常的使用。
將單排井點降水改為雙排井點降水后,降水效果明顯得到改善,而蓄在基坑里的明水需要通過水泵等排水設施將明水排出。在雙排降水實施2~3d后,降水效果明顯得到改善,實施一周后,降水效果基本上達到了預期效果,施工即可進行。通過三次的實踐,筆者認為,在地下水位較淺、滲水量較大的地段采用雙排井點降水可以極大地解決降水難、單排井點降水效果差的難題,從而為施工創(chuàng)造較好的條件,達到工程建設的工期、投資、進度等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