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克
(中共河南省委黨校,河南 鄭州 450002)
中國特色體育思想研究
李 克
(中共河南省委黨校,河南 鄭州 450002)
中國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在 2012年奧運會的總結大會上指出,當前中國體育面臨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的嚴重割裂?!盀橹行墓ぷ鞣铡笔侵袊厣w育思想與實踐創(chuàng)新的基石。
中國特色;體育;思想
中國特色體育思想,就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中國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新時期中國體育發(fā)展實踐相結合的產(chǎn)物,就是要努力提升全民的幸福指數(shù)(健康、快樂),為中華民族崛起做出積極貢獻。它是制定新時期中國體育發(fā)展政策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方針。
“增強人民體質”的思想是中國特色體育思想與實踐的核心。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堅持群眾觀點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主要的觀點之一。新中國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的是國家的貧窮落后和民眾體質的羸弱。新中國成立不久,毛澤東就指出:“體育是關系六億人民健康的大事”。1952年,毛澤東題詞:“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高屋建瓴地指明了新中國體育發(fā)展方向和根本任務。1997年,江澤民題詞:“全民健身,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2008年,胡錦濤同志特別強調:“體育是人民的事業(yè)”,“我們要堅持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標”,進一步指明了新時期中國特色體育發(fā)展的方向。
愛國主義是鴉片戰(zhàn)爭以來召喚中國仁人志士前仆后繼的旗幟,也是中國特色體育思想的典型色彩。1953年,當聽說吳傳玉在世界比賽中為新中國奪得第一枚金牌時,毛澤東問身邊的游泳運動員,“你們知道吳傳玉嗎”?“要趕上吳傳玉”。在中國發(fā)展體育史上,曾一度出現(xiàn)過全盤否定競技體育的現(xiàn)象。對此,鄧小平在1974年指出:”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中所闡明的,在普及基礎上提高,在提高指導下普及。體育也是這個問題嘛!”為確立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xié)調發(fā)展的工作方針奠定了基礎。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題詞:“提高水平,為國爭光。”充分體現(xiàn)出新時期中國特色體育發(fā)展思想。1998年,江澤民指出:“在國際大賽上拿金牌是很重要的,這是國家的光榮。”2008年9月,胡錦濤總結時指出“我國參賽體育健兒牢記祖國和人民的重托,不畏強手、奮勇爭先、超越自我,實現(xiàn)了‘為人生添彩、為奧運增輝、為民族爭氣、為祖國爭光’的誓言?!备母镩_放30年,中國競技體育取得了跨越式發(fā)展,獲得2137個世界冠軍占建國以來總數(shù)的99%。中國競技體育的成績是“國運盛、體育興”的最好詮釋。
偉大的事業(yè)離不開合格人才。合格人才的標準是什么?鄧小平講:“這也就是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痹谥袊厣w育思想中“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思想占據(jù)了顯著的位置。1953年,毛澤東號召青年要“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引發(fā)了全國性的體育鍛煉熱潮,清華大學師生喊出了“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響亮口號。1957年6月,毛澤東同志進一步指明了我們的教育方針。1999年,江澤民指出:“我們必須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為人民服務,堅持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008年,胡錦濤再次強調:“高度重視并立足發(fā)揮體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促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中國特色體育事業(yè)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組成部分,其政治性表現(xiàn)為在任何時候都必須緊密圍繞中心工作服務。1952年,毛澤東精辟地提出了“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重大體育工作方針。20世紀70年代初,隨著國際政治局勢變化,黨中央審時度勢運用體育手段,實現(xiàn)中美兩個大國“走”到一起的“乒乓外交”,開辟了國際政治新格局。一手抓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982年,鄧小平明確指出:“體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1993年,江澤民題詞:“發(fā)展體育運動,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服務?!?008年,胡錦濤強調指出:“體育是社會發(fā)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xiàn)?!敝该髁诵聲r期中國特色體育發(fā)展的政治方向。
“體育是世界各國和地區(qū)人民加深了解、增進友誼、促進合作的一座橋梁”的思想,是鄧小平理論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實踐的相結合,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新時期體育實踐中的具體體現(xiàn),是新時期黨的體育思想與實踐的新發(fā)展。1979年初,鄧小平在訪美的一次講話中提出:“我們不再用‘解放臺灣’這個提法。只要臺灣回歸祖國,我們將尊重那里的現(xiàn)實和制度”。這是鄧小平對“一國兩制”的第一次公開表述。當年,國家體委根據(jù)“一國兩制”的重要構想,成功地實施了“奧運模式”,實現(xiàn)了中國運動員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為國爭光的夢想。鄧小平同志曾告誡全黨:“建設一個國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閉狀態(tài)和孤立地位”,“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2008年9月29日,胡錦濤同志指出:“北京奧運會、殘奧會讓世界各國人民相聚北京、相聚在五環(huán)旗下,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加強交流、加深理解、增進友誼的盛會,使世界進一步了解了中國,也使中國進一步了解了世界?!?/p>
[1] 沈定珠.論新時期體育發(fā)展中的政府職能轉變問題[J].體育與科學,2006,(5).
[2] 韓丹.論我國體育的發(fā)展趨勢(1996—2010)[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9(4).
G80
A
1008-7427(2012)10-0149-01
2012-08-15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黨校體育教研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