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莉
(大連教育學院 學報編輯部,遼寧 大連116021)
定位是事物發(fā)展的邏輯起點,實際上就是給事物確定一個位置。期刊定位是期刊的創(chuàng)辦者根據市場調查情況,確定期刊的辦刊宗旨、讀者對象、主要欄目、主要內容、發(fā)行方式等諸方面內容。定位是期刊的存在價值,也是一種期刊區(qū)別于其他期刊的顯著標志。準確的定位是期刊辦出特色的前提。出版一本學報要經過這樣一個過程——選題、組稿、審稿、定稿、編輯加工、排版、校對,其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所要把握的或所要依據的就是學報的定位。若定位不明確,學報編輯工作就會失去依據,陷入盲目的工作狀態(tài),所出版的學報就沒有特色,沒有生命力。沒有生命力的期刊生存都難以保證,更何談發(fā)展。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高校學報進行科學、準確的定位。
高校學報是高等學校主辦的以反映本??蒲泻徒虒W成果為主的學術理論刊物,是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的重要園地,它具有學術性、內向性、綜合性等特點。這些是高校學報從宏觀上定位的普遍準則,離開這些談高校學報的發(fā)展就會失去意義和價值。但僅從宏觀上、總體上定位還是不夠的,還應進行微觀、個體方面的研究,這種研究應具體到每一個編輯部,每一個學報,因為各高校學報客觀上存在著差異性,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報因起點不同、研究的專業(yè)范圍不同以及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理應有一個符合自身特點的角色定位,在把握正確辦刊方向的前提下尋找適合自身發(fā)展的學校特色和地方特色。“定位”雖是一個初始概念(即創(chuàng)刊時就要確定),但它仍存在著可變性,它要隨著相關的某些重要因素的改變而有所變化。所以高校學報不但要有原始定位,還要有現階段定位以及與其學校整體發(fā)展規(guī)劃相配套的長遠定位。
高校學報的定位與高校層次、類型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各高校學報應結合本校的功能、主業(yè)和學科優(yōu)勢來科學定位,不能脫離學報的實際去制定不可能達到的高標準。科學、準確的定位是高校學報得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前提。高校學報一定要在各自不同的基點上做出最適合自己的定位,以謀求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具有雄厚科研實力的重點高校學報可將做大做強作為自身的定位,站在學科前沿,以學術創(chuàng)新為發(fā)展方向,重點刊發(fā)高質量高水平的學術文章,爭取在國際學術期刊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普通高校學報則不宜在學科上求大、求全,面面俱到,可在重點學科上做文章,形成某一學科的學術優(yōu)勢;??茖W校的科研力量相對薄弱一些,缺乏相應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類學校的學報應揚長避短,主要刊登與學校主業(yè)相關的能體現出本校特色的論文。欄目是學報內容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學報性質、任務和個性特點的集中反映,可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創(chuàng)建特色欄目,進行全方位、多側面、多角度的研究,做到專題化、系列化和縱深化。
教育學院學報作為高校學報的組成部分,它的辦刊定位也應與學院的定位密切相關。近些年來,雖然全國一些教育學院被合并,數量上減少了,功能上有了一些改變,但它們仍是高等院校(具有師范性和成人性特點)教育科研中不可忽視的力量,發(fā)揮著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學院學報是展示學院教育科研成果的窗口,它的定位理應隨著學院定位的變化而改變,應根據學院功能、任務的變化適時適當地進行針對性的調整。
教育學院學報定位應符合教育學院學報實際和學術發(fā)展規(guī)律的辦刊理念。由前所述,立足本校,以反映本校的教學和科研成果為主,是一般高校學報的基本定位。每一個學校之所以要創(chuàng)辦學報,都是要通過學報來展示本校的教學和科研成果,推動本校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開展,促進本校人才的培養(yǎng)。因此,學報理所當然地要立足本校。教育學院學報屬于高校類的學術期刊,同時它又是具有師范性和成人性特點的高校類的學術期刊,由于教育學院的定位所決定,學報不僅要服務于本院的教學和科研,還有很重要的功能是要服務于中小學的教育科研,因此教育學院學報的定位就與一般高校學報的定位有明顯不同。教育學院學報在為本院教育科研服務的同時,還要把為中小學教育科研服務納入學報定位的范疇之中,開闊視野,放眼基礎教育,為中小學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務。這是教育學院學報辦刊定位的獨特之處。
教育學院學報的定位應依托學院總體工作定位,緊緊圍繞學院的主業(yè)展開。選題策劃和欄目的定位是教育學院學報定位的重要方面,要服務于學院的主業(yè)和不同時期的工作任務,既要保持相對穩(wěn)定性,也要有一定的靈活性,更要有針對性。比如創(chuàng)建于1952年的大連教育學院,多年來一直是將學歷補償教育和教學研究指導作為主要工作任務。在學歷補償教育的任務基本完成后,教育學院的主要功能發(fā)生了變化,“構建能為區(qū)域教育提供全面支持的現代教育服務體系,將學院辦成和諧的開放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國內一流教育學院”成為近幾年大連教育學院的主要任務。因此大連教育學院學報的選題和策劃也從“為學歷補償教育和教學研究指導服務”轉到“為構建為區(qū)域教育提供全面支持的現代教育服務體系”上來。教育學院改革與發(fā)展、課程改革與實施、教師教育、研訓一體、工作模式等都是學報選題和設定欄目所要關注的。學報的定位,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側重點,這個側重點與學院不同時期的重點工作緊密相連,應盡可能結合學院工作體現出時效性和針對性。欄目的設定要體現出為中小學教育教學服務的特點,如開設 “中小學教學”欄目;同時針對教育學院的主業(yè)——教師教育開設“教師教育”欄目,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教師素質提升、課程改革(課程改革是教師教育的核心內容)、研訓方式等進行深入研究。
教育學院學報是學術期刊,必須具備學術性。但從實際情況看,教育學院學報的學術性體現得還不夠,所刊發(fā)的文章與一般高校、特別是重點高校相比還有明顯差距。當然這與學校的科研能力、科研氛圍無不相關,因為教育學院學報是建立在主辦學院的教學科研基礎上的,是本院教育科研水平的折射和反映,學報的學術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所在學??蒲兴降闹萍s。但這些絕不是學報安于現狀的理由。教育學院學報在學術水平上應該有一個合適的定位,不能囿于現狀,也不能脫離教育學院實際定位過高,可效仿教育教學中的“摘果子”——跳一跳,夠得著。應采取多種方法和途徑縮小教育學院學報與重點高校學報之間的差距,將教育學院學報的學術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比如探討一些學術前沿問題、理論熱點問題,有可能的情況下刊登一些名家之作,都不失為好的舉措。大連教育學院學報就曾刊登過朱永新的《論新教育實驗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顧明遠的《中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中的熱點問題》、朱小蔓的《關于在職教師培訓的幾點思考》等高質量、高學術水平的文章。刊發(fā)大家、名家的文章,有助于提高學報的學術水平和層次,對學院教職工以及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者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也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另外,教育學院學報在教育理論與實踐知識的探索和教研指導方面擔當重要角色,因此學報在突出學術性的基礎上,還要重視指導性,強調實踐性,使學報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發(fā)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