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書燕
(華南理工大學 廣州學院,廣東 廣州 510800)
高校獎助學金評定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紀書燕
(華南理工大學 廣州學院,廣東 廣州 510800)
高校獎助學金存在著各種問題,究其原因有:貧困生標準難以科學界定;缺乏簡單科學的貧困生的選取方法;“貧”與“優(yōu)”難以抉擇;班際名額分配缺乏合理依據(jù);評定中學生不夠或過于積極;輔導員、班主任過于繁忙而無暇細致收入;評定后缺乏跟蹤反饋機制.
獎助學金;高校;原因
為了獎勵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使品學兼優(yōu)而家庭困難的學生能順利完成學業(yè),國家和地方政府以及社會上有愛心的企業(yè)每年都投入不少資金來獎優(yōu)濟貧,對相關同學提供無償資助.這本是教育界的一件幸事.但現(xiàn)實中為評獎助學金部門同學拉幫結派,弄虛作假,最后評選出來的結果不能讓同學們信服,有的學生評上之后,請客吃飯,缺課逃課,最后竟然幾門功課都掛了紅燈.例如,筆者所帶的2011級學生,在2011-2012第一學年獎助學金評定中,國家助學金、云峰新生助學金、新寶寶助學金獲得者一共55人,結果這些人中第一學期掛科的就有9人,評選出來的同學后續(xù)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無因不成果,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不是偶然的,筆者在調查了眾多一線輔導員同事及學生的基礎上,將高校獎助學金評定工作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歸納如下:
2.1.1 貧困生標準難以科學界定
助學金,勵志獎學金資助對象是家庭困難學生,但貧困生認定標準方面,什么是貧困生,缺乏科學有效的依據(jù).目前,許多高校都制定了貧困生認定標準.例如,有的學校在新生入學不久就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依據(jù)的是其制定的《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實施細則》,細則通常涵蓋困難等級及其對應的參考依據(jù).例如,廣州某高校實施細則里把特殊困難學生定義為家庭境況特殊困難,無直接經濟來源,每月獲得不能維持基本生活水平的學生,家庭人均月收入380元以下;困難學生為家庭收入低或無固定經濟收入,學生本人在校的基本學習、生活得不到經濟保障的,家庭人均月收入480元以下,完成學業(yè)有困難的學生;一般困難學生為家庭經濟收入不足以支付在校學習學費、住宿費,但能保障基本生活費用的,家庭人均月收入580元以下的學生.但是,高校學生一般來自五湖四海,各地的消費水平相差很大,家庭人均月收入580元的五口之家在內地農村來講已經算是小康家庭,而每人月均收入580元的廣州市學生家庭絕對算得上是困難戶.
也有的高校評定貧困生的標準主要是查學生飯卡消費.但有的貧困學生在校內消費包括在學生超市買日常用品都是刷飯卡,累計起來飯卡消費較多.有的學生條件較好,不屑于吃學校大鍋飯,生活用品也都是去學校外面大超市去買,這樣綜合起來其飯卡消費反而會比困難學生的飯卡消費要少.用飯卡消費作為評定學生困難與否的標準顯然存在漏洞.
還有的學校把是否擁有電腦、手機這些需要大筆資金的物件兒作為評定學生是否為貧困生的依據(jù),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這些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而非奢侈品,用這種標準也有失偏頗.
綜上所述,盡管在認定貧困生方面,高校都積極探索,但每一種認定方法都不盡科學,難以準確地界定出家庭情況困難的學生,這就給助學金甚至是獎學金評選工作的公正性帶來隱患.
2.1.2 缺乏簡單科學的貧困生的選取方法
目前,高校對貧困生的認定工作歸納起來有三種,一是材料法,二是群眾意見法,三是印象法.材料法是指通過搜集學生家庭情況材料來了解同學們家庭情況進而辨別學生是否貧困及貧困程度,其通常的做法是發(fā)放和回收《家庭情況調查表》.有的學校在寄錄取通知書的同時,附上《家庭情況調查表》,表格分家庭成員收入,影響收入因素及學生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門意見幾個部分.試圖通過生源地相關政府部門的協(xié)助掌握較為真實的信息.但實際上,考慮到自己的一筆有可能給本地生源的學生帶來資助,民政部門一般是來者不拒,來者不審,大筆一揮,大章一蓋.更有甚者是在空白的調查表上簽字蓋章,而家庭情況等信息任由學生或家長按自己意愿填寫.筆者入職以來,一直從事一線輔導員崗位,拿今年接收到近600份《家庭情況調查表》來看,各項信息(民政部門通訊地址和聯(lián)系方式)齊全并且無涂改的只有97份,很多表格存在著涂改收入數(shù)字及受災情況等信息字跡新舊和其他內容的筆跡新舊程度不一致情況.《家庭情況調查表》獲得信息的真實性可想而知.
群眾意見法是指高校有的會找同學來了解班上同學們的經濟及消費狀況,讓其指出班上哪些同學經濟困難.按照參與調查同學們的數(shù)目多少可以分為私下調查及全民投票選舉.前者指輔導員或班主任找取班委會同學或部分班委和部分同學組成的評議小組座談選出本班貧困生.這種做法弊病顯而易見,選出來這些同學代表性如何,能否公正地如實地反映班上同學的情況,他們有沒有可能推選和自己關系較好但事實上沒有其它同學貧困的學生?這些問題都有待考證.全民投票選舉貧困生聽起來很荒謬,但據(jù)筆者了解,這種方法采用率還比較高.貧困生身份與獎助學金掛鉤,這些大家都心知肚明,讓全民齊參與,既可以提高同學們的知情度,避免被說成選人不公正,暗箱操作,操作起來又簡單,一個短短的班會就可以搞定,這使得部分輔導員和班主任采用此方法.
部分貧困生的選取是靠輔導員或班主任的印象.一些同學比較積極主動,平時和輔導員、班主任交流較多,在交流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地表達了自己的家庭狀況.這類學生中有一些確實家庭較為困難,但也不排除哭窮者.由于輔導員和班主任深入接觸不多,難以真實地了解學生的家庭及消費狀況,如果只憑主觀印象就下結論,難免會讓一些不貧困的同學蒙混過關.筆者一同事就遇到了這種情況,一個平時表現(xiàn)較為積極的同學,平時給輔導員講述了自己家庭困難,去年9月份評助學金的時候把一個國家助學金的名額給了他,結果收到了班上同學的投訴,說這名學生在學校有摩托車騎.
為了盡可能真實地選出貧困生,輔導員和班主任一般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多用幾種肯定會比只用一種了解的信息更全面,但由于每種評定貧困生的方法都存在著不足之處,綜合運用多種方法也難以獲得真實的信息.有人就指出,要想如實地了解同學家庭狀況,唯一的途徑是去學生家里去看看,但這種方法,時間、經濟成本太大,可操作性不強.
2.1.3 “貧”與“優(yōu)”難以抉擇
學生獲得的資金資助一般有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助學金.獎助學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資助評選品學兼優(yōu)的同學,但是也有差別.獎學金重點資助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勵志獎學金及助學金評審條件都有表現(xiàn)優(yōu)秀、家庭困難.獎學金標準單一就是獎勵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評選工作一般沒有什么爭議.目前,高校對學生都采取綜合測評的方法對學生各方面的表現(xiàn)進行評定,綜合測評涉及到學生德、智、文體方面,較為全面,也受到老師同學的認可.一個學生怎么樣,看起綜合測評分數(shù)及名次便可見分曉,因此,學生獎學金可以以其綜合測評成績進行評定.
但勵志獎學金及助學金的評定就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工作.因為其評定標準既要求表現(xiàn)優(yōu)異又要求家庭困難.兩者誰的權重更大?是側重家庭貧困還是側重綜合測評成績高?如果有一個學生家庭特別困難,困難到三餐只吃白飯和青菜,但綜合測評一般,而另外一個學生綜合測評較好但家庭困難程度一般,基本的生活能保障,這兩個同學你選誰?“貧”與“優(yōu)”到底該如何抉擇,才能做到公正?況且,在眾多都貧困而且表現(xiàn)都還好的同學中選擇本事就是一件難事.
2.1.4 班際名額分配缺乏合理依據(jù)
各個層級名額公平分配是獎助學金工作公平進行的前提和保障.拿國家獎助學金來講,國家獎助學金名額如何在各個省份,各省內的學校之間進行分配筆者不得而知.據(jù)筆者了解,很多學校獎助學金名額校內分配如下,學校相關部門,如學生處負責獎助學貸的老師根據(jù)各個學院的學生總人數(shù)比例把名額下發(fā)給學院,各個學院又根據(jù)各個年級的人數(shù)進行分配,各個年級不同專業(yè)之家也按人數(shù)進行分配,各個專業(yè)的班級人數(shù)差不多,最后班內名額多就進行平均分配.這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作祟.這種分配方法我們國人一般沒有什么意見,但是卻有失公正.例如,在筆者所帶的八個班中,各個班的人數(shù)大體一樣,但每個班的貧困生人數(shù)差異較大,有一個班開學沒有交齊學費有6人,但有的班沒有沒交齊學費的同學,因為是新生,一入學就不能交齊學費基本可以認定其家庭困難.但,怕班主任和同學們有意見,最終名額不得已進行平均分配.
2.2.1 同學自身的原因
同學們有的性格較為內向,平時獨來獨往,與同學們交流較少,也很少會關注班內發(fā)布的信息或者參與班內活動,這樣,他們甚至會錯過評定貧困生的信息.加上有一些貧困生生怕別人知道自己貧困而被人看不起,明明貧困卻不愿意講.他們的狀況不深入調查容易被人忽視.
而有的學生做法則完全相反,為了能評上獎助學金四處奔走,向班主任、輔導員訴窮,找同學們拉關系,甚至“大義滅親”,刷刷兩筆把自己的父母寫成身患重病,更有甚者直接使自己的至親“被去世”.有的班長看了本班某些同學的申請材料,在QQ簽名上寫到“TMD,某些人太能裝了,平時拿著智能手機的人單看其申請材料讓人覺得其慘得資助其100萬都還不夠.”
2.2.2 獎助學金評議人員的原因
獎助學金評議人員主要是班主任和輔導員.但是,班主任大都擔任教學任務或其他工作,班主任只是其一個兼職工作,平時很忙.雖然國家已經下文規(guī)定按照1:200的比例配備輔導員,但實際情況遠遠超過這個數(shù)字,一個輔導員帶400多、500多甚至600人的情況普遍存在.這樣,輔導員雖為專職人員,但工作難以做得細致深入,能了解每一個同學的實際家庭情況更是奢望.
在這樣的狀況下,通常的做法是輔導員下發(fā)名額,負責對班委就獎助學金工作進行培訓,具體評選則交由各個班自己評選,而班主任通常則會把這個工作交給班干部去完成.班干部雖然是學生群體中的佼佼者,但是,他們能否認真秉公辦事呢?這點值得思考.
通常,獎學金評定工作做得是轟轟烈烈,但一旦名額確定,很多高校的獎助學金的工作就嘎然而止了.獲獎同學他們拿這些獎金去干什么了?他后面的學習怎么樣?有沒有積極參加班里活動?有沒有遵守學校的校規(guī)?學校很少去關注.學生的名單一旦被學校公示,有的學生本性就暴露,或者說對自己松懈下來.評定獎助學金前哭窮,評定獎助學金后炫富的同學大有存在,這點筆者和同事深有同感.筆者細讀本校的國家獎助學金、各項企業(yè)獎助學金評定細則沒有發(fā)現(xiàn)一條是關于評定后學生后續(xù)表現(xiàn)的,向其他學校輔導員打聽也沒有聽說哪所高校有此方面的規(guī)定.現(xiàn)實中也沒有聽說哪個同學因為后續(xù)表現(xiàn)不好而被追回相應獎金或收回榮譽稱號的事情發(fā)生?這樣缺乏后續(xù)的監(jiān)督約束機制,自控力較差的同學就容易松懈或出現(xiàn)驕傲自滿的情況.
〔1〕陳健,梁思影.高校貧困生認定、資助體系評析[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2(1).
〔2〕段志雁,魏景柱,楊金保.高校獎助學金發(fā)放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1(7).
〔3〕梁金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熱點問題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
G467.8
A
1673-260X(2012)06-01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