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昱
(晉中學院外國語學院,山西晉中030600)
新建本科院校英語教師信念調查研究
羅 昱
(晉中學院外國語學院,山西晉中030600)
教師的教學受到自身信念的影響。要提升新建本科院校英語教師信念、促進教師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必須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尤其要加強對新手教師的培訓;重視學生反饋,建立教師合作機制,鼓勵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盡可能提供更完善的教學設備,幫助教師實現從教學信念到教學實踐的轉換。
教師信念;英語教師;新建本科院校
“教師信念可以幫助教師篩選和分析他們遇到的新的教學知識和現象;同時,還會影響教師的教學及其與學生的互動?!保?]在外語教學領域,Borg認為,教師信念是在外語教育或教學中,教師自己認為可以確信的看法。[2]外語教師的教學信念包括:對英語的認識(地位與作用、難易程度、最難學習部分、學美式或英式還是其他英語、學習方式等)、對學習的認識、對項目和課程的認識、對語言教學職業(yè)的認識等。[3]
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我國涌現出為數不少的新建本科院校。以山西省為例,新建本科院校的數量幾乎占到全省本科院校的50%。因此,對新建本科院校教師信念做深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筆者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課堂觀察的形式,對山西省三所新建本科院校的部分英語教師進行信念調查,主要研究教師對英語學習、英語教學、學習者角色和教師角色的認識。
本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為山西省三所新建本科院校67位英語教師,其中,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44人、具有學士學位的教師23人。并選取不同教齡段的3位教師為訪談和課堂觀察的對象。
定量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問卷的設計結合了Horwitz的BALLI問卷和朱苑瑜的教師信念量表。調查問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信息(包括教齡、學歷等);第二部分為教學信念,其中關于英語學習的有12項(第1~12項),關于英語教學的有9項(第13~21項),關于學習者角色的有9項(第22~30項),關于教師角色的有7項(第31~37項)。使用Likert 5級量表,選項包括“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不確定”、“基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70份,收回有效問卷67份。采用SPSS17.0對所得數據進行有效性和描述性統(tǒng)計。
定性研究包括對3位教師共計20小時的課堂觀察和每人約30分鐘的半結構式訪談。觀察的過程中填寫觀察量表,主要包括教學內容、過程、方法以及教師如何與學生互動等。訪談安排在課堂觀察之后,旨在了解問卷中不能體現的潛意識的信念。
定量研究展示的是對英語學習、英語教學、學習者角色和教師角色的認識四個方面內容的統(tǒng)計數據結果;定性研究主要探討不同教齡段大學英語教師的信念特點。
(一)定量研究結果與討論
在進行描述性分析時,從“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標注分值從5分到1分,因此,均值在4以上代表對該項持有積極信念。
英語學習方面。12項中有8項內容的均值大于4,可以看出,調查對象對英語學習的核心信念比較一致,認為興趣是學好英語的關鍵,而且有人天生就有學好英語的特殊才能。絕大部分教師都認為,語法、朗讀背誦、寫作和聽說練習對英語學習非常重要。但是對于在英語學習中模仿的作用、是否要及時糾正錯誤以及學習策略對學習效果是否有決定性作用,調查對象并不是很確定(均值都在3左右)。本部分的數據結果顯示,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師重視聽說讀寫及語法練習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
英語教學方面。數據的均值大多在4以上,說明調查對象對大部分信念持積極態(tài)度。他們認為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興趣和成就感;承認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認為教學內容應該和學習者生活經歷相聯系,教師應該給學生機會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讓他們做練習。對于評價方式,大部分教師認為不能只依靠成績。第20、21項的均值較低(小于3),標準差較大(大于1),這說明,雖然多數教師認為通過四、六級考試不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但是調查對象對此的分歧較大。對于學生是否應該參與教學內容、過程和評價,分歧也較大。
學習者角色方面。大部分教師認為,學生應該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主動去探索知識。第25~27項的標準差較大(1.21,1.14,0.97),說明教師對是否應該與學生保持距離,學生是否依賴性很強,以及學生之間的關系是競爭還是互助的看法不是很一致。
教師角色方面。從數據結果可以看出,絕大部分教師認為,成功的教師應該善于運用交流技巧,并且應該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均值4.37,4.53),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建立自信。大部分教師認為,自己在教學中扮演的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而不是控制者的角色,自己的主要任務是教給學生學習技巧和方法。從第31~33項的均值(2.19,3.33,3.65)和標準差(1.05,1.15,1.07)可以看出,調查對象對于自己在課堂上扮演的角色是翻譯者、示范者還是交流對象的認識差異性較大。
(二)定性研究結果與討論
三位受訪教師的教齡、學歷分別為:A:4年、本科;B:13年、碩士;C:25年、碩士。通過觀察和訪談,筆者發(fā)現,新手教師重視與學生的交流,但在教育理論上有所欠缺。A說:“我本科畢業(yè)就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工作,雖然之前參加過短期的培訓,但是我感覺自己在教育理論上有很大欠缺,很多理念只是憑自己的感覺和學習經驗?!苯听g在10年以上的教師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和理論儲備,信念比較穩(wěn)定,但是苦于發(fā)揮的空間較小。B說:“學校對教學大綱和進度有嚴格的統(tǒng)一要求,自己調整的空間比較小。有時一些想法和理念會由于學校的設備不足而無法實現?!苯听g在20年以上的教師教學經驗和理論都比較豐富,能夠宏觀地認識問題,但是感覺和學生的距離越來越遠,信念與教學實踐出現偏差。正如C所講:“根據教育部的規(guī)定,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但是我認為在新建本科院校,應該對這樣的規(guī)定做適當的調整。比如應該提倡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因為這類學校大部分學生基礎都不是特別好。由于年齡問題,我對學生現在常用的學習和交流工具不熟悉,所以教學信念面臨著挑戰(zhàn)?!倍ㄐ匝芯康慕Y果顯示,雖然這三位教師的核心信念基本一致,但處在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教師信念有著不同的特點。
新建本科院校英語教師的信念特征包括:對于英語學習與教學的認識,教師的核心信念比較一致;對于學習者角色和教師角色的信念差異較大;不同教齡段的教師所持有的信念面臨不同的問題。
“由于英語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階段性、漸進性和長期性特征,教師信念的發(fā)展應該持續(xù)到教師生涯的終止。”[4]針對本研究發(fā)現的問題,筆者就提升新建本科院校英語教師信念、促進教師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提出以下建議:第一,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尤其要加強對新手教師的培訓。第二,重視學生反饋,建立教師合作機制,鼓勵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第三,盡可能提供更完善的教學設備,幫助教師實現從教學信念到教學實踐的轉換。
[1]Richardson,V.The Role of Attitude and Beliefs in Learning to Teach[A].J.Sikula,T.Buttery,E.Guyton.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C].New York:Macmillan,1996.
[2]Borg,M.Teacher Belief[J].ELT Journal,2001(2).
[3]韓瑞芳.教師信念體系對大學英語教學的現實指導意義[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0(6).
[4]陳麗萍.大學英語教師信念實證調查與研究[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G645
A
1673-1395(2012)08-0097-02
2012 -05 -10
羅昱(1982-),女,山西榆次人,助教,碩士,主要從事英語教育與教學研究。
責任編輯 強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