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芳
(中共天水市委黨校,甘肅天水741018)
屈騷精神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意義
劉國芳
(中共天水市委黨校,甘肅天水741018)
孕育于我國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屈騷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資源。本文比較全面地探討屈騷精神的豐富內涵及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意義。
屈騷精神;愛國精神;民族精神;核心價值
屈原精神以屈原的事跡、屈原的作品《離騷》等為載體,傳承了兩千多年,傳播于海內外,故被一些學人稱之為屈騷精神。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今天,屈騷精神成為我們培育、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
“屈騷的思想內涵是極為豐富的、復雜的,對于讀者有著‘橫看成嶺側成峰’的不同效果?!保?]深刻而豐富的屈騷精神,蘊含在《離騷》、《天問》、《涉江》、《哀郢》等作品之中,可歸納為四個方面:
據趙逵夫先生對屈氏世系的考證,屈氏乃楚國羋姓的分支,即屈氏是楚王的同姓貴族。屈原的先祖中,有許多給楚國做出重大貢獻的杰出人物,“如屈重能托以大事,屈完的不辱君命,莊子時屈蕩的直規(guī)諫,屈到、屈建父子的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屈大心的視死如歸及屈廬、屈固的臨危不懼以衛(wèi)社稷、救君王;屈宜臼的以民為本,追求善政等,都在屈原頭腦中成了行為的準則和規(guī)范?!保?]
所以,作為一名楚國的宗室之臣,屈原甚為英雄的祖輩自豪,對楚國的興亡也有著超于常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峨x騷》一開頭,詩人便自豪而鄭重地介紹自已的身世:“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面對朝廷群小的攻擊陷害,詩人坦然回答:“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泵鎸σ庵静粓?、隨波逐流的楚懷王,詩人直接發(fā)出了呼吁:“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這種臣對君的表白,更像宗親之間的傾訴。
篳路藍縷、開疆拓土的祖輩給屈原極大的自豪自信,也給予自強的動力。《離騷》開頭交待了自己高貴的血統(tǒng)后,便說自己非凡的生辰,先天的內美,后天的修潔,表現出高度的自信。由于振興楚國的強烈使命感,屈原樹立了“美政”理想,他的“美政”并非空中樓閣,而是有著明確的內涵:對外他主張聯齊抗秦,對內則希望通過改革內政、修明法度、舉賢授能,建立圣君賢相的政治向面。
屈原認為只有圣君賢相才能改變楚國的政治和社會現實,使楚國強大起來。他熱烈頌揚古代的圣君如堯、舜、禹、湯、文、武以及齊桓、晉文和楚之三后等[3],也頌揚古代的賢臣如傅說、伊尹、比干、伯夷、叔齊、伍胥等。
由于黑暗勢力的阻撓,屈原的“美政”理想難以實現,但他沒有放棄,而是只爭朝夕,不斷地完善自己,以圖建功立業(yè),報效祖國:“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辈还庾约号M取,為了實現他那美好的政治理想,他還培養(yǎng)了一批人才:“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但是他培養(yǎng)的人才也遭到打擊,或喪失氣節(jié):“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在“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的環(huán)境中,他潔身自好,永不懈怠,不向惡勢力低頭:“茍余心其端直兮,雖僻遠之何傷?!辈⑶覟榱俗约旱摹懊勒崩硐?,為了祖國的振興,自強不息,奮斗不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并為之奮斗不息的一個縮影。當他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報效祖國的時候,卻遭到了佞人的離間,被懷王疏遠廢棄不用,由于“美政”不可為,楚國不可救,詩人就只能從彭咸之所居。
屈原一生崇尚光明正大,他歌頌先圣堯舜的耿介,鯀的剛直,他以先賢為榜樣潔身自好,修身養(yǎng)得,而不愿同茍且偷生、卑鄙齷齪的楚國貴族同流合污,即使遭到他們的迫害和排擠也不改初衷,在被流放中仍堅持自己的處世準則:“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
在《涉江》中詩人也明確表達自己對高潔的追求:“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屈原對當時楚國朝廷的昏暗腐敗是清楚的,對自己的處境是清楚的:“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圓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芭e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子是一個清醒的、孤獨的戰(zhàn)斗者,這更見其信仰之堅定,理想之執(zhí)著,品德之頑強高尚?!拔岵荒茏冃亩鴱乃踪猓虒⒊羁喽K窮”、“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終身!”
屈原早年曾寫作《桔頌》以明志:“后皇嘉樹,桔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边@種深厚的鄉(xiāng)土情節(jié),在《離騷》中也有淋漓盡致地表達:“陟陞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xiāng)。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痹谏硎艹F族的孤立陷害,被楚王離棄放逐,自己的“美政”理想在楚無法實現后,屈子曾閃現過去他國實現理想、追尋明君知己的念頭,可是對祖國的眷戀,已潛入心底,融于血液,去國遠游的想法在故國面前灰飛煙滅。不管楚王如何令他失望,他受到了朝廷群小多少的迫害,就是身遭放逐也不放棄祖國,魂猶須臾不忘欲歸:“羌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臾而忘反”、“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哀郢》)這一聲聲至純至誠地表白,表達的是對祖國無比的熱愛。
鄉(xiāng)土情結的深層次內涵乃是情系鄉(xiāng)民百姓。屈子在《離騷》、《九章》等作品中反復談到“民”的問題,“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夫惟圣哲之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極”;“愿搖起而橫奔兮,覽民尤以自鎮(zhèn)”(《抽思》)。面對受苦受難的百姓,詩人是感同身受,悲天憫人,痛心自己報國無門,無回天之力:“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去故都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哀郢》)。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歷代志士仁人多受屈原愛國主義精神的熏染,自好自強,執(zhí)著進取,心系祖國,關懷百姓,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忘卻個人榮辱,為了堅持真理,雖九死不悔。
司馬遷《史記》引劉安語稱贊屈原“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推其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史記》),“志潔行廉”是對屈原高尚品質的最高禮贊,此語也確立了屈子遺世獨立的崇高形象,兩千多年來他一直聳立在炎黃子孫的心中。
不只文人志士,就是普通老百姓,包括楚文化圈外的老百姓,也對屈子的愛國精神、高潔品德推崇有加,端午節(jié)成了中華民族專門紀念屈子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的鄰國如韓國、越南、日本等,也過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推出當年紀念的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名列其中。
自晚唐開始,屈原被統(tǒng)治者敕封為“昭靈侯”、“威顯公”、“清烈公”、“忠潔清烈公”等,在屈原出身地湖北秭歸和沉身地湖南汨羅等地,屈原祠使用的朝廷封號就不盡相同。宋元以后,祭祀屈原已經被統(tǒng)治者納入祀典[4]。由此可以看出炎黃子孫對屈騷精神的認同、推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些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思想源泉,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精神動力,也是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主導精神。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崛起,離不開精神力量的支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便是凝聚中華民族的牢固精神紐帶和促進中華民族發(fā)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思想傳統(tǒng),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斗”。五千多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倒,飽經風霜而彌堅,屢遭挫折而愈勇,就是靠愛國主義精神激發(fā)出的整個民族的強大凝聚力、戰(zhàn)斗力。
要加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必須大力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是屈騷精神的核心,屈原是愛國主義的典范。屈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深沉的使命感,革新除弊、振興祖國的抱負,高尚的政治情操和理想,堅持真理、不屈不撓的斗爭意志,自強不息、勇于探索的精神,高潔無私、忠貞不渝的品質,以及至死不渝的故土情和民族愛,這種種表現,種種品質,究其根源都是他愛國主義精神使然,也可以說是他愛國主義精神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屈子的靈魂是高貴的,品格是高尚的,人格是完美的,炎黃子孫對他推崇備至,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義的化身,他的精神品質熔鑄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并從時間和空間層面不斷彰顯著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所以說屈騷精神是培育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必須繼承和弘揚屈騷精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以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精神的現代性,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精神的吸引力和感召力?!?/p>
[1]趙輝.楚辭文化背景研究[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107—108.
[2]趙逵夫.屈原與他的時代[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75.
[3]趙逵夫.屈騷探幽[M].成都:巴蜀書社,2004.252.
[4]龔紅林.從歷代封崇看屈原精神軟實力的生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On the Significance of Qu-sao Spiri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LIU Guo-fang
(Party School of Tianshui Municipal Committee,Tianshui 741018,China)
Qu-sao spirit,bored in Chu State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Warring States,is both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and significant resour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his thesis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s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Qu-Sao spirit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Qu-sao spirit;patriotism;national spirit;core value
D618
A
1099-6566(2012)05-0054-03
2012-07-24
劉國芳(1968—),女,甘肅武都人,中共天水市委黨校副教授,文學碩士,主要從事先秦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