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衛(wèi)紅 吳江艷 梅靜
溝通是指護理人員與患者、患者家屬及其親友之間的溝通,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交換意見、觀點、情況或情感的過程。護患溝通是護士人際溝通的主要內(nèi)容,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圓滿完成護理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掌握了溝通交流的原則,并能恰如其分地運用一些溝通的技巧[1],才能與患者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開放性的護患關系,贏得患者的信任。
溝通是心理學常用的一種治療手段,是一種技巧,目的是幫助患者面對與適應不能改變的環(huán)境和狀態(tài),克服心理上的障礙。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與患者及家屬接觸最頻繁,護患間的溝通對于了解患者身心狀況、向患者提供正確醫(yī)療知識、減輕患者的身心痛苦、幫助醫(yī)生進一步了解患者及家庭情況,提高療效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護患溝通可增進護理人員對患者了解,降低護理差錯事故的發(fā)生,降低患者的投訴率,從而獲得與患者有關的全面的、有用的信息,使患者處于一種最佳的身心狀態(tài)。
與患者及家屬溝通時區(qū)分溝通對象、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根據(jù)患者年齡、職業(yè)、文化背景及各地的風俗民情,采用不同的交談方式,根據(jù)不同的時機、場合及溝通的目的,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2]。
2.1 語言交流技巧 語言是護士與患者進行信息傳遞和思想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是心理治療與心理護理的重要手段,語言交流在護士與患者溝通中對加速疾病的轉(zhuǎn)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1.1 運用得體的稱呼會給患者一個良好的印象,為以后交流打下信任的基礎。
2.1.2 掌握語言交流藝術,對不便直說的話題要用委婉的方式表達,巧避諱語、善于使用美好的語言,充分發(fā)揮語言的積極性,用知識和智慧,去解開患者心結(jié)。
2.1.3 盡量少用醫(yī)學術語,運用通俗易懂語言使患者有親切感,自然坦誠與患者交談。多使用安慰性語言,解釋性語言,鼓勵性語言,贊美性語言,詢問性語言。
2.2 非語言交流技巧 非語言又稱體態(tài)語言[3],也叫行為溝通。非語言溝通主要指通過姿勢、動作、表情、行為而達到的溝通,護士可通過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姿勢、手勢來評估患者,同時患者也可通過護士非語言暗示了解信息。體態(tài)語言常能表達語言所無法表達的意思,且能充分體現(xiàn)護理工作者的風度、氣度,有助于提高溝通效果,增進和諧的護患關系。
2.2.1 儀容儀表 護士的儀表是一種無形的語言,整齊的服飾,大方的儀表,恰當?shù)呐e止,可使患者感到安全,能調(diào)節(jié)病房的氣氛,轉(zhuǎn)換患者的不良心境,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完善自己的外在形象和服務禮儀,將美的禮儀奉獻給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尊重與生活的美好,產(chǎn)生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2.2 目光接觸與微笑 目光是面部表情的核心,在人際交往中,眼睛是最清楚最準確的信號。恰當?shù)剡\用眼神,能調(diào)節(jié)護患雙方的心理距離。真誠的微笑[4],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關切的眼神,可以增加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包容。護士的微笑可以給患者莫大的安慰,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2.2.3 手勢 手勢語言是通過手的動作、姿勢來傳遞信息的語言。手勢同眼神一樣,靈活多變,富有極強的表情達意的功能,提高表現(xiàn)力和感應性,是護理工作中常用的溝通技巧。
2.2.4 聆聽傾聽技巧 傾聽不僅是指聽對方說話,而且包括生理、認知的情感過程。傾聽除了聽取對方講話的聲音并理解其內(nèi)容外,還須注意其聲調(diào)、表情、體態(tài)等非語言行為所傳遞的信息,即通過聽其言,觀其行而獲得全面的信息。
體會:護患溝通是處理護患之間人際關系的主要內(nèi)容,不僅是臨床護理的一種服務手段、服務內(nèi)容,而且是一種服務的方式。掌握溝通的技巧可以贏得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尊重和認同,增進彼此間的信任和理解[5]。增強與患者和家屬間的親和力,增強護士與患者之間的信息交流,從而減少沖突、矛盾、糾紛,構(gòu)建和諧護患關系。
[1]孫治國,吳靜.醫(yī)患溝通的技巧性.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12(251):245.
[2]吳靜,吳素平.從情緒資本視角談醫(yī)護患關系.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1,19(3):266-267.
[3]余淑萍,余瑜.心理護理語言的分類相互關系及特征.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1,20(18):116.
[4] 宋新.淺談微笑服務在綜合病房(VIP)護理工作中的應用.中外健康文摘,2011,8(26):377-378.
[5]溫淑華.護患溝通在創(chuàng)建和諧病區(qū)中的重要性.中外健康文摘,2011,8(45):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