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開林 徐學富 李春文 蔣波
髕骨骨折臨床十分常見,臨床治療方法較多,對于有移位的骨折需要手術治療,方能加快骨折的愈合,筆者自2006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臨床實踐中應用雙“8”字扭結加壓張力帶固定法治療髕骨骨折24例,均獲得滿意療效。
1.1 本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齡16~60歲,平均38歲,左側10例,右側14例,其中10例為粉碎性骨折,閉合性損傷21例,開放性損傷3例,多傷至手術時間2 h~7 d,僅有一例經保守治療不佳于1月后來院接受手術。
1.2 手術方法 采用連硬外麻醉取仰臥位,于髕前橫弧形或縱行切口,逐層切開,分離顯露骨折斷端,清除關節(jié)腔及骨折斷端的凝血塊;將嵌入斷端的骨膜,軟組織等復原于髕骨表面。檢查斷端無嵌入物后進行復位,尤其注意位于關節(jié)面的骨折端的平整、光滑,然后以巾鉗固定,于髕骨前后1/2,居中各1/3處平行打入直徑2.0克氏針,于髕兩端保留0.5CM后剪斷,取16-18#鋼絲分別于克氏針兩端8字環(huán)繞壹周于髕前,位于髕上端打結牢固,然后將克氏針兩端折彎,彎頭方向置于髕后,同法操作另一克氏針“8”字環(huán)繞固定,沖洗關節(jié)腔干凈后,于手術臺上將膝關節(jié)屈曲90°,檢查固定效果后逐層關閉傷口,對于粉碎性髕骨骨折,可先用可吸收縫合線或鋼絲做環(huán)形固定后再行張力帶固定。
1.3 術后處理 單純橫端骨折可不必外固定,粉碎性骨術后可用伸直位石膏托外固定以予保護,術后2~3 d練習股四頭肌收縮,2周后拆除傷口縫線,功能鍛煉。
本組隨訪8~12個月,平均10個月,骨折臨床愈合時間6~12周,平均9周,內固定無斷裂或滑脫,無再骨折發(fā)生,膝關節(jié)功能根據(jù)陸裕樸等膝關節(jié)功能評定方法。評定:優(yōu)16例,良7例,可以1例,優(yōu)良率95.8%。
髕骨骨折屬于關節(jié)內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1.65%。①閉合性骨折復位,石膏托外固定等僅適合股四頭肌腱擴張部損傷輕、骨折移位小、關節(jié)面平整患者。②也有用彈力帶固定治療老年髕骨骨折的,但尚未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對于移位明顯,粉碎性的髕骨骨折,手術治療仍為首選,方法很多,通過臨床實踐,認為采用雙“8”字扭結加壓張力帶固定法治療髕骨骨折效果較好,且經濟實惠,便于操作,此外還有記憶合金內固定,關節(jié)鏡下經皮空心螺釘鋼絲固定,可吸收螺釘?shù)戎委燇x骨骨折的方法,雖然報道臨床效果較好,但由于價格、材料、條件等各種原因干擾,并未在臨床廣泛推廣適用。
雙“8”字扭結加壓張力帶固定法與其它張力固定法原理相同,但“8”字扭結加壓優(yōu)點在于使張力帶緊貼髕骨面,避免了單純環(huán)繞導致鋼絲在與克氏針兩端接觸處產生的相對滑動,由于存在的這種滑動致使張力帶與髕骨表面接觸不良,影響了對骨折端的加壓效果。雙“8”字扭結加壓張力帶增加了對骨折端的雙重加壓效果,使加壓的力量直接作用于骨折斷端,降低了相對滑動及后期功能鍛煉時鋼絲折斷的可能性,且手術操作簡便,取材容易,效果滿意,尤其值得基層醫(yī)院推廣應用。
[1]王亦德.髕骨骨折治療方法的選擇和評價.骨與關節(jié)雜志,1995,10(4):208-209.
[2]陸裕樸.部分切除術治療髕骨橫斷及一端粉碎性骨折的運期療效.中華骨科雜志,1985,5(5):280-281.
[3]林森雄.半月板多頭彈力帶固定治療老年人髕骨骨折85例.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6,25(7):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