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虎 李兆鳳
(山東省平邑縣平邑鎮(zhèn)濟容希望小學;山東省平邑縣資邱中心校)
淺談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趙 虎 李兆鳳
(山東省平邑縣平邑鎮(zhèn)濟容希望小學;山東省平邑縣資邱中心校)
計算機輔助教學將圖像、聲音、動畫等手段融于一體,使教學更生動、活潑,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增長了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
教育技術 語文教學 學習效率
傳統(tǒng)的閱讀以“一本書、一支筆、一張嘴”為基本工具,師生之間進行的是比較枯燥、刻板的機械性活動,教學效率不言而喻。而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將圖像、聲音、動畫等手段融于一體,使教學更生動、活潑,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增長了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敝谱髡n件首先要選好平臺。目前教師常用的平臺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每一種平臺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和功能。我們制作課件應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選擇相應的制作方法。Powerpoint是幻燈演示文稿軟件,易學易用。它能實現(xiàn)簡單的交互,能插入Authorware和Flash制作的動畫,能鏈接相關網(wǎng)站,讓學生拓展性地學習,制作一個課件只需1~2個小時,甚至更短的時間。由于它制作耗時少,能集音頻、視頻、動畫、文字為一體,基本滿足教師教學的需要,所以受到教師的歡迎。Authorware可以在交互應用程序中加入文字、動畫、聲音,銜接性好,交互性強。但在Authorware中把圖形放大,邊緣會出現(xiàn)鋸齒,而Flash卻不會。Flash中的動畫,具有使物體自動縮放、旋轉、變色、變形等功能,制作動畫更輕松,交互功能更強大。教師應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教學的需要,多項整合,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巧妙地利用現(xiàn)有素材,在縮短制作時間的同時,讓課件的功能更強大。如制作《草原的早晨》一課課件,選擇Powerpoint制作平臺。由于去過草原的學生并不多,我們可以從網(wǎng)上下載有關草原的風景和牧民生活的圖片,讓學生對草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可以結合課文內容插入有關牧民放牧的錄像,幫助學生理解“一群群羊兒涌出圈門,歡快地奔向遠方”等詞句,還可以插入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讓學生在悠揚的樂曲中,感受牧羊人的快樂和理解“遠處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的含義。制作水平一般的教師,只需兩小時左右就能制成集文字、圖片、錄像、音樂為一體的課件。用此課件教學,和傳統(tǒng)的方法相比,它不僅調動了學生的情感,豐富認知,而且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多媒體技術再先進,還要靠人來運用。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關鍵在于有先進的理念和教學思想的指導。教學思想不更新,制作出來的課件可能會將“人灌”變成“機灌”,甚至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所以,我們在課件的設計上,可以采用內容呈現(xiàn)的非線性方式,或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將課件做成網(wǎng)頁的形式,師生隨機調用有關資料,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地發(fā)揮。如《識字5》一課的教學,教師創(chuàng)設了報名參加奧運會比賽的虛擬環(huán)境,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教師調用相應的資料,在“參賽活動”中,理解鐵餅、標槍、鉛球等比賽規(guī)則和運動器械的用途。教師在這課的設計上就不是僅僅給學生提供相關的資料,而是將興趣、學習和認識事物有機結合起來。所以我們制作課件首先要鉆研教材和大綱,明確設計意圖,按需定制,按需取材,著眼點不要放在設計的美觀上,而是課件本身的內涵上,讓教學課件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
和諧的教學情景,就是充分再現(xiàn)教材的有關形象,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愉快地學習,產(chǎn)生一定的內心體驗,同時也陶冶了情感。
在學習《臺灣的蝴蝶谷》一文時,教師在出示課題后,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這樣一幅圖畫:一群群色彩繽紛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聚會;有一種黃顏色的蝴蝶,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閃閃;游人一至山谷,立即被蝴蝶圍住,爭著讓游人欣賞自己的舞姿。面對如此美妙的畫面,學生深深地陶醉了。教師隨機播入了優(yōu)美的觀賞音樂,并聲情并茂地進行范讀,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們全神貫注地聽,盡情欣賞那誘人的美景。這樣蝴蝶谷的整體美就自然而然地映入學生的腦海,孕育了愛美情操,學生紛紛舉手用語言描繪這份美,然后教師再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因此,利用多媒體手段營造的這種教學氛圍,無需教師講解,美妙的聲響顯示已像磁石一樣吸引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使學生身臨其境,在不自覺中融入了美感教育,并陶醉其中。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認識水平有限,在閱讀中經(jīng)常遇到困難,從而產(chǎn)生思維梗塞。為此,在閱讀教學中,運用錄像手段能夠有效地突破學生認知和思維難點,加速學生所學知識由感性向理性過渡,增強閱讀效果。
如《大江保衛(wèi)戰(zhàn)》一課,主要寫了1998年一場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災害,給人們帶來了慘重的災難,人民子弟兵奮戰(zhàn)在抗洪搶險第一線,戰(zhàn)士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住大堤和感人肺腑的動人故事。然而,光是憑借著教師的講解,學生難以想像當年這場洪水給人們帶來多大的危害和戰(zhàn)士們英勇?lián)岆U的動人場面。于是我利用了多媒體讓學生欣賞祖海演唱的《為了誰》這首歌曲,播放了1998年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場接著一場,奔流不息的長江,轉瞬間變成了一條暴怒的巨龍,瘋狂地撕咬著千里江堤,到處是漂動的樹梢,滅頂?shù)姆课?,搖搖晃晃的電線桿。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朝著大江挺進,從而打響了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wèi)戰(zhàn)。通過生動的畫面,增強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學生濃濃的學習激情。
多媒體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它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形象,將教師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原理,將學生難以理解的概念,直觀形象地提示出來,提高學生的理解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常常感到說明類、游記類文體的課文課堂教學秩序呆板,容易形成一副“板面孔”、唱成一臺“獨角戲”,運用多媒體教學就很好地避免了這一點。例如,《北京》這篇說明文,大部分學生沒去過北京,對課文缺乏感性認識,教師運用多媒體手段,展示“天安門”、“廣場”、“柏油馬路”、“立交橋”、“花壇”、“名勝古跡”的影像資料,將北京的美麗風光展示給學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感情,學生就會帶著自己的體會去美讀課文,提高了他們的理解能力。
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運用多種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共同參與活動,同時接受教育信息,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正如語文特級教師蔡澄清先生所說:“語文教學的現(xiàn)代化,就是要適應當代知識飛速發(fā)展與當代生活高速運行的客觀需要,采用高效率的教學手段,去加快學生掌握知識與發(fā)展能力的進程?!比缃?,在繁花似錦的語文教改百花園中,多媒體教育技術充滿著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