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黃文卿
淺析數字媒體藝術中的交互技術應用
黑龍江 黃文卿
隨著網絡信息大量的增加以及人類與網絡之間聯系的越發(fā)緊密,數字媒體藝術中的交互技術應用增強。在數碼電視方面,交互技術可以利用視頻點播的模式自主選擇視頻節(jié)目,以數字電視作為信息的接收平臺,接收其它網絡用戶、信息化平臺及其它機頂盒用戶發(fā)來的信息等。在展示設計中,交互技術可以組合大容量的信息,能夠為展示設計平臺提供可觀的知識解答;還可以在展覽設計中營造出環(huán)境真實感,使游客能夠身臨其境或者在展覽設計中為游客提供寓教于樂的教育境界。在遠程教育中,交互技術通過平臺數據庫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使雙方的學習達到雙贏。在未來的發(fā)展中,交互技術還能依靠科技,為網絡服務行業(yè)、網絡圖書營銷以及人體便攜的交互式高科技產品的發(fā)展提供更加巨大的用途。關鍵詞:交互技術;可行性;交互技術的應用;前瞻
當今世界,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應用,越來越多的人習慣用網絡處理日常的生活、學習及工作,人與計算機之間的關系也逐漸緊密。在如此情形下,數字媒體得以廣泛應用,而數字媒體中的交互技術也呈現出越來越多的用途。
交互技術是一種人機之間的互動,是指通過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以有效的方式實現人與計算機之間的對話技術。它包括機器通過輸出或顯示設備給人提供大量有關信息及提示等,人通過輸入設備給機器輸入有關信息及提示等,人通過輸入設備給機器輸入有關信息、回答問題等。其主體便是人與計算機之間的溝通與協作,所以人機交互技術是計算機用戶界面設計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正因為交互技術與人類和計算機都有關系,所以交互技術與人類的認知學、心理學、人機工程學等學科領域關系密切。正因為如此,交互技術如何應用才越發(fā)顯得重要。下面請詳述之。
第一,交互技術的應用得益于網絡數字媒體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近些年,以互聯網、無線通信為載體的數字媒體技術在世界各地迅猛發(fā)展,數字媒體融合了文化和藝術,利用傳播技術傳播文化、藝術、商業(yè)、軍事、教育等各個方面的信息。越來越多的人應用數字媒體來獲取信息及學習娛樂。這些推動了人類與計算機接觸的可能性,從而使得人類依靠網絡這個平臺獲取大量的信息,人類也可以應用網絡平臺把得到的信息同別人分享。因此,人類多方面的應用網絡、資源的開放、信息的多元化為交互技術的發(fā)展提供了前提。
第二,數據庫系統的發(fā)展。交互技術需要人類與網絡之間提供一個平臺,這便促進了數據庫系統的產生。由于網絡的信息量非常大,網絡參與方式多種多樣,交互技術需要把大量的信息裝入數據庫中,人類在應用網絡的時候利用操作界面進入自己的服務區(qū)或者查詢系統,接著查詢信息向數據庫發(fā)送申請,調出相應的內容供人們查閱,這樣人們便可以得到自己所要的信息。因此,交互技術的應用得益于數據庫系統的發(fā)展。
(一)交互技術在數字電視中的應用
數字電視是從電視節(jié)目錄制、播出、發(fā)送、接收等全部采用數字編碼與數字傳輸技術的新一代電視數字電視。交互功能是數字電視最大的優(yōu)點。交互式數字電視的平臺是寬帶,其利用家庭電視機等終端設備,應用網絡進行多媒體通訊。當然,交互數字電視相比傳統的廣播電視來說,最大的特點是用戶可以利用IP網絡協定,自主選擇節(jié)目內容和節(jié)目時間,這種數字電視改變了以前用戶只能被動的接收節(jié)目、無法選擇節(jié)目播出時間的弊端,可以促使用戶依照自己的興趣主動點播自己想看的節(jié)目,更加豐富每個用戶的娛樂需要。
同時,用戶還可以利用網絡寬帶和電纜線路等借助數字電視界面向系統發(fā)出視頻點播、電視購物、游戲、網絡視頻等各種請求。
第一,交互式數字電視可以利用視頻點播的模式自主選擇視頻節(jié)目,借以實現用戶按需求觀看自己喜愛的音頻節(jié)目。這樣的視頻點播模式主要有三種情況,分別是準點播電視(NVOD)、真點播電視(TVOD)和交互式點播電視(IVOD)。當然,以上這三種視頻點播的模式都是交互式數字電視的服務形式,只有在具體的功用上有所不同而已。
第二,交互式電視可以以數字電視作為信息的接收平臺,接收其它網絡用戶、信息化平臺及其它機頂盒用戶發(fā)來的信息,比如社區(qū)公告、國家新聞或者個人繳納水電費、日常生活用品費用、買賣商品、股票交易,進行諸如淘寶在線交易等,這樣不僅可以確保用戶接收信息的安全,還可以為用戶繳納費用提供安全服務。并且,交互式電視發(fā)展到后期可以涉及文字錄入、收發(fā)郵件、遠程教育、遠程醫(yī)療等領域,這些都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第三,交互式電視可以利用電視平臺,開展諸如電視網站、電視游戲、K歌等業(yè)務。這樣不僅使人們可以利用交互式電視開展自己的娛樂項目,還可以使交互式電視更加深入人們生活,獲得長遠發(fā)展。
當然,交互式電視的出現本身便具有傳統的廣播電視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這些優(yōu)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性能角度來看,交互式電視顯然有著操作簡單,控制靈活的優(yōu)勢。與傳統的通過按動遙控器按鈕來控制廣播電視不同,交互式電視主要采取遙控器來控制遙控機頂盒,以便選取自己喜愛的電視節(jié)目,并且還能把自己喜愛的電視節(jié)目存儲到交互電視的機頂盒中,這些都方便了用戶的使用,對電視機的實用性和方便程度也是極大的改善。第二,從傳遞信息的角度來看,交互式電視不僅具備傳統廣播電視可以接收新聞、信息等特點,還能利用交互技術在電視屏幕上進行超鏈接,用戶通過遙控器點擊超鏈接,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此外還能進入活動界面借以實現自身網上交易、學習娛樂等活動。第三,從外觀來看,交互式電視還具有傳統廣播電視所不具備的優(yōu)點,即體積薄、屏幕大、清晰度高等特色。交互式電視由于采用先進的液晶技術及離子技術,屏幕越來越平,這樣可以使人們在視覺上更加舒服清晰;交互式電視屏幕越來越大,不僅亮度高、色彩豐富,還能迅速轉移畫面,滿足了人們欣賞影像的需求;交互式電視還具有高清晰度的特點,彌補了以往電視機低分辨率影響電視機圖像輸出及信息傳遞受限的缺點。
(二)交互技術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
湯因比曾經說:“人類將無生命的和未加工的物質轉化成工具,并給予它們以未加工的物質從未有的功能和樣式。功能和樣式是非物質性的:正是通過物質,它們才被創(chuàng)造成非物質的。”[1]如果說人類與計算機網絡是物質的,那么多媒體所展示的交互技術則是非物質的。正是由于交互技術這種非物質的存在,才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物質上的享受。所以,尼葛洛·龐帝也說:“未來的關鍵科技將是人與電腦之間的互動力。”[2]而交互技術在展示設計中也顯示出巨大的作用。
第一,交互技術可以組合大容量的信息,能夠為展示設計平臺提供可觀的知識解答。當今世界,媒體技術高度發(fā)展,人們可以從各種各樣的渠道搜尋到大量信息,包括圖片、文字描述、網絡視頻、三維立體模型等等。這些信息可以使人們從不同的途徑去了解同一件事物。比如上海世博會在展覽設計中利用交互技術最成功的范例便是“網上世博”,網上世博是通過3D高科技元素和網絡虛擬平臺結合,在互聯網上直觀、真實的展示出上海世博會園區(qū)及數百家展覽館的館內收藏。透過網上世博,游客們根本不用親自來到上海世博園區(qū),只需要坐在家中,輕輕一點鼠標,便能在各個展覽館中自由觀看,并且通過三維立體,游客們還能從各個角度、各個時間段體現世博園區(qū)的不同風情。這些都體現了交互技術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
第二,交互技術還可以在展覽設計中營造出環(huán)境真實感,使游客能夠身臨其境,更加客觀直接地感受到藝術的魅力。正如一個好看的電影劇本必須具備事情發(fā)展的起因、沖突、高潮及結果一樣,一個大型的博物館若想吸引游客,其展覽設計必須具備故事性。當然,展覽設計的故事性肯定跟文學上的故事不同,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策劃故事、表達故事、講述故事及游客互動。在策劃展覽時,設計師首先應該具備明確的故事觀,利用圖片和大量的文字或者視頻短片來展現故事,然后利用交互游戲或者控影沙盤達到與游客互動的目的。比如中國自然博物館里展示神州八號載人飛船升天模型,便利用多媒體投影及虛擬現實交互技術,真實地反映出載人飛船的燃料動力、外觀機身及宇宙無重力的失重現象,這些都能使游客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科學自然的魅力。
第三,交互技術還可以在展覽設計中為我們提供寓教于樂的教育高境界。首先,交互技術主要是通過變化多端的平面展板為游客們提供藏品說明,在很多展覽館中都提供特殊的光效、聲音及展布,以便更加明確的展示出本館的特色。比如,在天文館中講解我國傳統意義上的二十八星宿時,便在一個封閉的黑暗的屋子中,在天空利用燈光投影展現出二十八星宿的具體位置及形狀大小,配以導游充滿神秘的解說聲音,使游客在這些極具感染力的場景中能夠更好地把握住星體的誕生及變化。
可以看出,交互技術主要是應用更多的手段,展現出藏品的大量信息,并通過身臨其境的體驗,使得游客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滿足自己的求知欲。這樣不僅使人們自己選擇觀看內容,還能通過交互技術開發(fā)出更簡單直觀的信息交流平臺,幫助人們去獲取知識、體驗科學。正如賴赫·納卡蘇所說:“研究交互技術,以及通過整合通信技術與交互技術,來發(fā)展并實現高度擬人化的溝通方式是十分必要的?!盵3]交互技術聯系著人類及計算機,勢必在未來的展覽設計中展現出越來越多的用途。
(三)交互技術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
現代遠程教育是利用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它包括學生和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也包括學生與學習內容、教學平臺之間的交流和作用[4]。
當然,在網絡環(huán)境下,由于教學環(huán)境的特殊,我們還應注意到師生的授課狀態(tài)是分離的,這時,網絡交互手段非常重要[5]。通過網絡交互手段,師生之間才能相互啟發(fā),相互幫助,相互激勵,相互促進,這樣才能在網絡遠程教育中達到雙贏。比如,我們可以在遠程教學過程中加強和豐富交互活動,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加強溝通,多多討論,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
具體而言,遠程教育中的交互手段還有以下幾種。第一,建立適合遠程教育學習的聊天室[5],師生之間開展在線答疑活動。第二,建立討論課程的論壇,學生可以根據問題在BBS系統上自由的討論文章、下載資源、回復問題,切磋知識。同時,教師及學生也可以自己擬定需要討論的題目,在一定的范圍內,形成學習及討論小組,針對各個主題進行討論,并評論別人的觀點,這些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辯解能力。第三,通過飛信、QQ、msn、微博等實時通訊軟件實現答疑。如新浪微博,學生們可以在微博上即時發(fā)表自己學習上的問題,接著博友轉發(fā),相互之間切磋碰撞,帶動業(yè)外相關人士的參與,有利于學生之間解決問題。第四,創(chuàng)建校友錄。很多高校出現了校友錄,加強了學員的交流,使得同校的學生之間感情交流加強,溝通也更加方便。第五,利用電子郵件E-mail作為網絡課程交流的工具。電子郵件不僅方便迅速,并且容量大、安全性及保存性高。所以電子郵件非常適合討論專題及作業(yè)批閱等。在現代的網絡教育中,師生之間的交互手段往往是通過電子郵件完成的。
總之,交互技術在現代遠程教育中起著巨大的作用,它溝通著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狀況,我們必須對其認真對待。
前文已述,數字媒體中的交互技術在諸多領域都有著巨大的用途。由于網絡信息高速化的發(fā)展及數據庫的應用,利用交互技術可以使人們在數字電視上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節(jié)目,并與親朋好友分享自己心愛的視頻節(jié)目;利用交互技術也可以使人們在參觀展覽藏品時更多地借助各種電子科技手段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并能更加直觀真實的體驗歷史、體驗科學;利用交互技術還能使人們在遠程教育中加強自身與教師、與其他同學的學習聯系,最終使得師生都能在遠程教育發(fā)展中獲得知識,雙方受益。那么,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以及科技的日新月異,信息化的大量增加更能帶動多媒體藝術中交互技術的發(fā)展應用。筆者認為,在以下幾個方面可能使多媒體中的交互技術大放異彩。
第一,在網絡服務行業(yè),交互技術能夠給人們提供生活上的便利。除了上文提及的數碼電視可以利用交互技術提供社區(qū)公告、國家新聞或者幫助個人繳納水電費、日常生活用品費用、買賣商品、股票交易、進行諸如淘寶在線交易等,在現代的很多服務行業(yè)都開通了網絡售后業(yè)務,利用交互技術使人們與賣家溝通更加方便,也能更加迅速的解決問題。
第二,在網絡圖書營銷方面,一些商家有計劃的利用Flash交互技術實現自身網頁個性化的布局,借以吸引大眾的眼球。同時,商家還用Web2.0交互技術促進圖書營銷,不僅在網絡上提供共享空間,加強出版社與讀者的溝通;還組建共同興趣小組,使志趣相投的人為彼此提供更多的書籍;此外出版社還加強了與讀者之間的互動,在網上宣傳圖書營銷理念,并利用微博等工具對讀者進行征文、書信比賽,借以促進圖書銷售??梢钥闯觯嗝襟w中的交互技術在圖書營銷方面的應用,能夠更加激勵買家與賣家的互動,達到雙方的共贏。
第二,在科技方面,多媒體中的交互技術正呈現出璀璨的光芒。正如幾千年前的原始人類還無法想象如今的電視、汽車一般,未來的人群和計算機之間的交互模式究竟有一個什么樣的未來,這點使很多人都十分好奇。其實如今的交互技術在科技上正逐漸向人機一體靠攏,確切說來便是人群方便攜帶的高科技產品日漸興盛。如動作型的交互技術可以使電腦自動識別人類的動作與行為,甚至能夠解讀人類的面部表情,這樣我們便能夠用手指在寫字板上滑動代替鼠標輸入,而現在的很多觸摸屏手機、平板電腦都是此原理。并且,聲音交互技術還能為手機或者電腦提供語音識別,這些更加方便了人類與計算機之間的溝通,也更加方便了人類自身的生活。
總之,數字媒體中的交互技術憑借數字媒體產生的大量圖片、文字、聲音、視頻影像和動畫等信息,以及計算機或其它設備上為人群及網絡提供的數據庫平臺,在制造業(yè)、消費業(yè)、服務業(yè)等領域促進人群與計算機的交互,促進人群與人群之間的網絡溝通,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使人類的世界更加豐富多彩。在未來的世界里,讓我們拭目以待數字媒體的交互技術憑借科技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奇跡。
[1](德)奧立佛·格勞.虛擬藝術[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M].??冢汉D铣霭嫔?,1996.
[3]奧立佛·格勞.虛擬藝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高連東.網絡交互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信息化,2003.3.
[5]趙欣楠,郭敏.關于網絡教育中交互的幾點思考[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11.
[6]王楠,喬愛玲.“視頻交互式”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J].中國遠距離教育,2006.5.
【注】本文系黑龍江省藝術學科規(guī)劃課題一般項目結題成果,課題編號:2011B0003。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編輯 李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