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第二中學 王瑩芳
1.1 近年來,在縣一級中學,由于學校資源條件的限制,其班級容量呈逐步擴大趨勢。尤其是中考成績比較突出的一些學校,吸引了大批學生入校就讀,其班級容量達到80 人以上。初中階段由于學生對英語的認知水平存在多元化現(xiàn)象,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結構嚴重分化。因此,采取分層教學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是當務之急。
1.2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版)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的思想,在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和教學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等方面都應考慮全體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盵1]在班級人數(shù)較多的情況下,一般只有采取分層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采取分層化,才能使整個教學過程面向全體學生。若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教學評價的縱向化,可以使有限的教學資源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全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精細分層,以迎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英語的需求,使他們按照由低到高的層次逐步增加學習英語的熱情。
2.1 根據(jù)學生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隱性分層,動態(tài)管理
班級學生人數(shù)多的情況下,英語的認知水平呈現(xiàn)多元化,導致英語基礎知識結構層次差距較大,初中階段尤其明顯。教師首先應分析學情,針對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的差異將學生進行隱性分層。教師采用內(nèi)在的尺度法,以一個自然班為單位,綜合考慮學生原有基礎、智力特點、興趣愛好、學習潛力等具體情況,“暗中”把相當水平的、某些方面相類似的學生歸結為一個個“層次”并分配在不同的組內(nèi)。[2]隱性分層克服了顯性分層固有的缺陷,避免了中學生在班級集體中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受到負面的挫折感。使日常教學中每位學生有很有體面地學習英語,創(chuàng)造學習英語的成功感,逐漸建立學習英語的信心。
對于80 多人的大班,我把學生分成四層,“拔尖層”、“奮進層”、“追風層”及“潛力層”,分層集中在“奮進層”、“追風層”,二者約占班級總人數(shù)的65%。這樣的分層只用于學生成績分析和授課老師與班主任的交流時使用。課堂活動中一般只將學生分成兩層,以測試卷滿分為150 為例,90 分及90 分以上的為A層,90 分以下的為B 層,對于學習很努力但暫時沒達到90 分的同學,可以自愿完成A 層的任務,保持A層,發(fā)展壯大B 層。因為學生的不同時期有不同表現(xiàn),取得不同的成績,所以學生的分層是動態(tài)的,鼓勵學生向上一層沖刺,避免班級內(nèi)“拔尖層”、“潛力層”英語成績兩極分化嚴重。
2.2 教學目標分層
維果斯基(Lev Vygotsky)認為,最近發(fā)展區(qū)是教學的最佳期,教學設計要診斷學習者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根據(jù)學習者的認知發(fā)展需要設計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3]教學目標的分層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定位相應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提供符合其發(fā)展水平的支架,更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和接受?!皾摿印蹦軌蛲瓿傻娜蝿毡欢槊抗?jié)課的基本任務,班級內(nèi)每位學生都應理解掌握。“追風層”和“奮進層”是課堂知識反饋的主體,“拔尖層”從學生的角度釋疑解難,使課堂回歸為學生的課堂。以人教版Go for it 八年級下冊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Section B 3a~4 為例,教學目標分為三層:1.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in this period.2.Read and understand the passage in 3a,then fill in the chart alone.3.Write about your life in ten years.“潛力層”完成目標一,向目標二進軍;“奮進層”和“追風層”前兩個目標應能以優(yōu)秀等級完成,目標三力爭達標;“拔尖層”除優(yōu)秀等級完成所有三個目標外,寫作部分應有自己的新穎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靈活運用所學句型。
2.3 教學內(nèi)容分層
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接受程度,整合教材,設計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nèi)容。例如教學人教版Go for it 每個單元的Self check 時,“潛力層”和“追風層”只需完成Activity 1 的前一個任務——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given,“奮進層”和“拔尖層”則還需完成后一個任務——Then make your own sentences with the given words。教師要要活化教材,精心組織學生參與大量的信息輸入與輸出的基本語言活動。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移情,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設計符合他們的心理要求和知識水平及表現(xiàn)能力的教學活動,形成融洽的師生雙主體關系,更好引導學生喜歡英語學習。
2.4 課堂提問、課堂展示分層
課堂提問教師根據(jù)題目的難易程度、題型等綜合因素,采取最容易的是非題給“潛力層”回答(一般不需講解做題思路),中等偏易題請“追風層”來選擇、辨別,中等偏難題交給“奮進層”,他們偶爾會主動分析出題者的意圖,“拔尖層”能將題目拓展、延伸,適當時可以請他們擔當小老師,讓學生感受不同“老師”的理念和風格,使課堂氣氛跟融洽。寫作課,教師可從“奮進層”(“追風層”)、“拔尖層”(“奮進層”)各選出一名學生在黑板上展示他們的寫作成果,進行對比分析。
2.5 課后作業(yè)分層
課后作業(yè)是英語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它起著鞏固知識的作用。很多教師在布置英語課后作業(yè)時往往按照統(tǒng)一布置的方式進行。而課后作業(yè)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做著統(tǒng)一的作業(yè),這時“拔尖層”的學生會覺得一些作業(yè)過于簡單;而“潛力層”的學生會覺得一些作業(yè)難度大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導致作業(yè)的延誤,甚至部分學生不想做。因此,面對多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花費一定的時間對作業(yè)進行分層布置。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別差異出發(fā),除了基礎練習共同完成之外,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了不同的作業(yè)。例如:學完每個單元Reading 部分,要求“潛力層”學生能背誦四會單詞和課堂短語,“追風層”學生背誦并能運用四會單詞,“奮進層”“拔尖層”學生能聽、說、讀文章中的句型及段落。這樣分層布置作業(yè),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學得開心,壓力與挑戰(zhàn)并存,也少了許多學生完不成課堂任務的現(xiàn)象。
2.6 教學評價分層
英語教學過程作為教育的一部分,不僅應培養(yǎng)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而且應培養(yǎng)學習者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以培養(yǎng)完整的人為目的,即全人教(whole-person education)。[4]個體評價縱向化,不僅讓學生在課堂中評價自己的學習表現(xiàn),還要在課下進行自我評價,同時還對他們進行互動性評價,達到用評價來促進學習的目的,建立起學生的榮譽感,而且教師用作業(yè)文字表揚、物質(zhì)上的獎品來對進步的學生給與肯定評價,更重要的是用精神上的表揚評價,滿足他們心理上的需要,使他們獲得學習英語的自信。
3.1 結論
分層教學是目前縣一級中學英語大班教學中教學效果比較顯著的一種教學方式。學生的分層主要集中在“奮進層”、“追風層”層面上,通過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內(nèi)容分層,在課堂提問、課堂展示上結合學生的基礎情況進行提問;而對課后作業(yè)同樣進行分層次布置激發(fā)了學生及時高質(zhì)量地完成作業(yè);并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互動性教學評價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促進了學生間的傳、幫、帶。
3.2 建議
初中階段是學習英語的關鍵階段,若英語成績較差則會影響其他學業(yè)的正常發(fā)展。因此,教師要關注每位學生的成長,就需要針對每位學生不同的性格特征、接受水平,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布置與之水平相符的練習、作業(yè),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才能保證不同層次學生得到關注和英語學習的提升。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6.
[2]王先榮.大學英語隱性分層教學實驗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5(1).
[3]魯子問、康淑敏.英語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魯子問.中小學英語實施任務教學實踐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