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西莉
圖片故事是以一組按特定順序排列,用來表達事件、情感或思想的發(fā)展進程的圖片。攝影作為一種講故事的手段,現在已經被廣泛運用。一組富有沖擊力的敘事圖片,能向讀者講述一個具有意義的故事或新聞事件,而往往故事或事件具有更深刻的社會意義。受眾通過解讀故事,就可以理解媒體及創(chuàng)作者的立場觀念。在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環(huán)境下,圖片故事為媒體贏得了足夠眼球,這也是其流行的原因之一。但目前圖片故事制作的質與量都滿足不了媒體的需求。本文通過分析圖片故事制作過程,試圖總結出一些規(guī)律。
選題在圖片故事中是最重要的,是圖片故事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其次才是圖片質量。圖片故事的獨特意義來自于攝影者的知識積累,開闊視野,遠見卓識和精巧構思。優(yōu)秀的圖片故事具有獨到的價值,并且圖片故事的價值通過人物真摯的感情能觸動觀眾的心靈?!端查g:普利策獲獎照片》的作者Hal Buell先生這樣總結了六條原則:照片內容、技術技巧、歷史象征性、傳播廣度、文化沖擊力和道德力量。
主題決定著圖片故事的價值,同時也限定著受眾的觀看和理解的范圍,題材的選擇意味著傳播意義的選擇,圖片故事的意義在作者確立主題時就決定了。拍攝與傳播意圖,是攝影師用心像去關照物像的過程。確立主題時,作者也要考慮某些主題是否適合視覺表現及所在媒體的特性,這樣故事的拍攝就有一定保障。
深入實地生活,考察挖掘題材,尋找合適的形象,是拍攝圖片故事的前提。關注人的狀態(tài)和事件發(fā)展態(tài)勢,攝影師帶著感情,設身處地去看待所要表現的主題。最終圖片故事才會有生活、有細節(jié),有生氣、有靈氣。拍攝就是要把當事人的喜悅、激動、痛苦憤怒等情感捕捉下來,使照片表現的主題既有深刻的哲理,又閃爍出人性的光芒。
拍攝前列出“拍攝清單”是必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打草稿,讓每幅照片著重表達一個觀點或一種感情,使圖片內涵能有機地相互交織,多張照片圍繞一個主題,共同完成圖片故事。每一個鏡頭用文字梳理清楚,形成圖片故事后,心里會有底,拍攝起來也方便。
文字也很重要,文章、說明與圖片結合才能形成圖片故事。圖文優(yōu)勢要互補,發(fā)揮合力,說明應簡潔有力,千字左右為宜。這樣,既可以明確主題,理清思路,又可以提高效率,少走彎路。
攝影語言是利用光、影、線、形、色以及具象的信息,如人的體態(tài)等賦予畫面生命的。攝影的語法就是構圖、曝光等最基本的造型法則。攝影的修辭就是把圖像拍攝得更生動。
圖像里的名詞是構成圖像語言的基本元素,它們的形狀、色彩,元素本身也蘊含著信息。圖像中的動詞是那些讓靜止的元素相互發(fā)生關系、帶領觀者的視線在畫面中移動的力,如線條、箭頭或眼神、運動趨勢等。
畫面簡潔是攝影語言的法寶,簡潔不僅是簡單,更不是單調,是對畫面的積極選擇和取舍。清晰明了地表達畫面中各視覺元素之間的邏輯,使每個畫面元素的存都具有合理性,達到合理運用攝影語言來準確表達畫面意義的作用。多視點多角度也能改變主體和景物之間的關系,從而產生良好的邏輯關系。
當圖像的基本元素通過力的作用結構起來以后,還可以進一步分成不同的句式。最常見的是陳述句。即利用圖像符號的直觀、形象特點,用描述來陳述事情的圖像。陳述句又可分主動句與被動句。主動句強調圖像交流功能,被動句強調圖像展示功能。除了陳述句,還有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這三種句式語義的實現,都是利用圖像的象征性來表征意義的,總稱為象征句。象征句展示信息相對主觀,圖像結構元素之間充滿動感,圖像解讀具有開放性。
圖片故事傳遞信息,是通過畫面各要素形成的圖像,圖像又構成溝通拍攝者與受眾雙方的媒介,受眾通過獲取圖像信息,完成傳播過程。有效的傳播依賴于圖像表意的清晰程度。好的圖片故事視覺語言會清晰明了,形式簡潔有力,能使觀看者的目光長久停留在畫面上,并超越畫面,聯想到自身或現實生活或更廣闊的空間。
一組圖片故事要求攝影師能將要表達的內容很好地視覺化,每一張照片都要反映故事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或一個方面,要提供不同的視覺信息。攝影師要有受眾意識,多從滿足讀者需求的角度出發(fā);要從滿足版面需要的角度出發(fā),在拍攝時考慮到點題照片、結尾照片、細節(jié)照片,考慮到鏡頭、影調、色彩、橫片豎片的變化。
圖片故事,一類是攝影師對受眾心理進行推演后,對圖片邏輯元素進行合理的安排,適時把握攝影的時機,構圖,曝光等,盡可能豐富圖片的信息量,以滿足受眾觀賞、理解與分析。另一類圖片故事,不是主體鮮明的新聞攝影,而是攝影師長期關注某領域、某類人群生存等問題的紀實題材。這類題材本身的信息量并不十分大,但通過配文字介紹或說明,會讓受眾通過邏輯分析,產生無窮的感受和聯想。
圖片故事等于在做一個圖片深度報道。作為記者,首先要對拍攝的整個事件有一個全面深刻細致的了解理解。在認知的基礎上,把握好事件的的發(fā)展過程,以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高潮,結局為基本的要件。其次,要認真推敲每一階段的關鍵點,并用攝影語言準確形象的表現出來。隨著事件的進展,這個過程也在不斷的發(fā)生著變化,拍攝也要不斷地根據變化,不斷調整拍攝思路,改進拍攝方式。
圖片故事表現的是可視的形象,強調的是真實現場感。拍攝時現場抓拍是滿足傳遞準確、有效信息主要拍攝方法。圖像傳播的信息可信程度比文字更強,是文字無法取代的。通過圖像承載信息的圖片故事,必須具備強烈視覺沖擊力,拍攝就是捕捉形象的過程,“決定性瞬間”應是攝影者關注的重點,同時要重視畫面的獨特性。
圖片故事的形象要既能凝聚信息量又能反映形象的典型性。前者是為了服務報道主題,后者是圖片提煉選擇瞬間精華的重要特征體現。具體拍攝中就是用攝影的手段,記錄和反映的可視直觀的形象,是三位一體對時間、空間、對象的紀實。圖片故事要立意新、內容新,攝影者就要有政治敏感,思路開闊,不僅用相機拍攝,更要用腦思考。拍攝前要做好功課,要深入采訪,做到有創(chuàng)意、有構思。拍攝時探索新思路,創(chuàng)造新手法,不斷挖掘圖片故事的形象價值。
當然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作為更高層次要求,圖片故事中經常會穿插兩條甚至更多的情緒和線索,在故事發(fā)展過程中,圖片組合在一起,圖片之間形成的情節(jié)、情緒、節(jié)奏,從中透射出象征、隱喻、批判、呼救等意義。圖片之中凝聚的多思維多向度信息,會在整個故事中發(fā)揮疊加效應,最終指向報道主題。這樣的演繹方式能使版面的視覺表達更富有張力。
好的圖片需要有好的編輯,拍攝和編輯相互配合才能制作出上乘的圖片故事。拍攝結束后,圖片之間的邏輯關系、標題、文字、圖片之間的擺放常常需要精心編排,好形式才能表現好內容。如果說體現攝影師的攝影功力是視覺表現能力,即每一幅照片必須能把攝影師要表達思想和情感,以適當的方式呈現在畫面里,而不能依靠過多的語言或文字來解釋。圖片編輯則要對攝影師的前期拍攝,進行策劃指導。圖片編輯在與攝影師進行充分溝通后,通過圖片后期處理和編輯,幫助攝影師把更好實現創(chuàng)作意圖;同時,編輯還要對受眾負責,并通曉受眾心理及觀看習慣,能把圖像故事以最佳的敘述方式,傳遞給受眾。有人對圖片編輯做了這樣的評價:“圖片本身是沉默無語的,但是如果組織好了,就可以發(fā)出非常強有力的聲音,圖片編輯就是這個美妙樂章的演奏者?!?/p>
如果缺少慧眼的圖片編輯,拍攝的再好的圖片也可能呈現給讀者是平庸與重復。優(yōu)秀的圖片編輯能通過適度剪裁,強化視覺效果,并合理編排圖片,理順圖片之間的關系,剔除重復的、無意義的圖像,避免造成突兀和費解,使圖片之間關聯性更強,銜接更自然流暢,主體更突出。
對媒體而言,攝影記者和圖片編輯是圖片采編制作流程中的兩個重要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職責,缺一不可。前者是新聞圖片的生產者,后者是圖片處理傳播的把關人。兩者應該是互動關系,版面編輯應與攝影記者經常溝通,力求記者清楚編輯意圖,并提醒攝影記者強化版面意識。在拍攝現場,記者應積極掌控攝影的主動權,不僅要考慮到如何拍攝一張照片,心中還要裝著整個版面,通曉圖片用途,懂得怎樣突出圖片特點,這樣圖片才能最大程度地滿足版面要求,取得事半功倍的傳播效果。同樣,圖片編輯也應不斷向攝影師學習請教,經常與攝影記者進行溝通,并尊重攝影記者的勞動成果,才能提高圖片的利用率。只有采攝編合作良好,協調互動,才能提高圖片故事的制作效率,產生更多優(yōu)秀的圖片故事報道。
目前,正處在一個讀圖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圖片故事,是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傳遞信息,用視覺形象講述故事是其顯著優(yōu)勢,簡練的文字勾勒,構成圖片故事的發(fā)展線索。紙質媒體之所以重視圖片故事攝影報道,發(fā)揮圖片報道的競爭優(yōu)勢,把照片作為版面的眼睛和亮點,是因為圖片故事已成為當今現代報紙爭奪受眾,搶占市場先機的重要手段,成為城市報紙吸引年輕讀者的重要法寶。圖片故事已成為一個獨立而完整的新聞報道形式,被國內外媒體普遍采用,所以,不斷總結圖片故事拍攝制作經驗就顯得及時而重要。
[1] 任悅. 視覺傳播概論.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 齊潔爽. 攝影專題的邏輯性,http://image.fengniao. com/117/1177910.html,2012-5-11.
[3] 盛希貴,周鄧艷. 新聞攝影實務.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西藏民族學院新聞傳播學院,陜西咸陽 71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