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源紅
上饒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感染科,江西上饒 334000
病毒性肝炎按引起疾病的病原分類,目前已確定病毒性肝炎有五型,分別為: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其中乙型肝炎臨床并無特殊表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乏力、惡心、嘔吐、厭油、食欲減退、及肝功能異常。并且大多數(shù)患者早期并無癥狀,其中1/3出現(xiàn)肝損害的臨床表現(xiàn)。目前據(jù)統(tǒng)計學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乙肝患者多合并口腔疾病的發(fā)生,如牙周炎,口腔潰瘍等。特別是乙肝與牙周炎兩個疾病,既是發(fā)生概率很高的疾病,又可同時發(fā)生在一個患者身上,而且還可互相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在臨床上可能存在由肝吸蟲引起的表面抗原為陽性的慢性黃疸型肝炎,倘若一味使用抗病毒的藥物可能會加速患者死亡。
乙肝患者的體液具有傳染性,體液主要包括唾液、淚液、汗液、乳汁、精液、血液,只要體液中含乙肝病毒,就具有傳染性。①母嬰傳播。一般認為母嬰傳染就是垂直傳播,其實不然,懷孕期間在子宮內(nèi)胎兒被傳染的概率只有10%,不是很高。主要是在圍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觸水平傳播。②性傳播,其中包括所有帶有體液交換的親密行為,如深吻等。③血液傳播,輸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輸血后乙型肝炎的發(fā)生。目前蚊蟲叮咬不被確認為傳染途徑。和乙肝患者相處時,被蚊子叮了一下就恐懼得不得了,沒有必要。
健康教育有助于保護易受感染人群,使患者依從性得到提高,采取對CHB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方式,讓患者到醫(yī)院就診,使用藥物治療,定期進行復查,轉(zhuǎn)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個人行為,進而達到阻止病情、穩(wěn)定病情發(fā)展的目的。由于CHB這一病種的特殊性,其健康教育對象不再是單純的CHB患者,還包括患者的家庭以及陪護人員,涉及到整個人群工作和生活各個層面。
根據(jù)上述乙肝傳染途徑可相應的切斷傳播途徑并且按照預防傳染病原則分為3步。
對慢性乙肝病人及慢性病毒攜帶者均應加強管理。嚴禁此類人群鮮血,防止唾液。血液及其他體液污染環(huán)境。所用餐具。茶杯及洗漱用具與健康人群分開。對無癥狀HBV攜帶者的應定時并進一步檢測各項傳染性指標,包括HBeAg、HBV-DNA,若陽性應禁止從事托所工作。
乙型肝炎陽性者不得獻血,陽性血液不得使用。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和針灸針,重復使用的器械必須經(jīng)過消毒,金屬器械消毒可以使用高溫消毒,不能耐高溫的器械需要用氣體,射線,或者化學消毒方法2%戊二醛浸泡2 h進行消毒。
3.3.1 主動免疫 對于新生兒出生后24 h都應立即接種基因重組乙肝疫苗,按照0、1、6個月在三角肌進行注射,保護率達到95%。
3.3.2 被動免疫 對自孕20周起多次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孕婦,新生兒血HBsAg、HBV DNA檢出率均明顯降低。經(jīng)母親對胎兒行被動免疫在乙型肝炎中可有效預防病毒(HBV)宮內(nèi)感染中的作用。
①向病人闡述疾病和營養(yǎng)之間的關系,指導病人多進食,認真了解病人以往的飲食方式和飲食習慣,厭惡或喜歡的食物,是否有食物禁忌,有針對性地對病人進行飲食指導,給予病人易消化、低脂肪、高纖維、高蛋白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則,使全天攝入量增加,對于嘔吐、惡心嚴重者,按照醫(yī)囑在病人飯前口服止吐藥,禁止病人服用含酒精的飲料,囑咐病人靜養(yǎng),但并非絕對不運動,循序漸進的增加活動量,以病人不感到疲勞為宜。
②對HBsAg致敏自體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來源的樹突狀細胞聯(lián)合拉米夫定和胸腺肽a1治療HBeAg陽性慢性乙肝患者,可迅速降低血中HBsAg、HBeAg和HBV-DNA,促進HBeAb的產(chǎn)生,提高HBeAg/HBeAb的血清學轉(zhuǎn)換率。
③抗病毒治療及干擾素治療仍為乙型肝炎主要治療手段,目前國內(nèi)外公認有效的抗HBV 藥物主要包括核苷 (酸)類似物和干擾素類,有不同的優(yōu)缺點。前者的療程相對固定,HBeAg具有較高血轉(zhuǎn)換率,療程的療效持久,很少產(chǎn)生耐藥變異但需要注射給藥,有較為強烈的不良反應,不適于肝功能失代償者,后者的優(yōu)點是使用口服給藥的方式,有助于抑制病毒,減少不良反應,適于肝功能失代償者,但療程不固定,HBeAg具有較低血轉(zhuǎn)換率,療效持久,在長期服用后會產(chǎn)生耐藥變異,一旦停藥,病情會惡化,臨床醫(yī)生應針對自身的臨床經(jīng)驗和專業(yè)知識,對患者病情進行綜合考慮,病情及其個人意愿的基礎上,對病人進行合理用藥,并且對于慢性HBV 攜帶者和非活動性HBsAg 攜帶者對慢性HBV 攜帶者,應動員其做肝組織學檢查,如肝組織學顯示Knodell HAI ≥4,或≥G2 炎癥壞死者,需進行抗病毒治療。如肝炎病變不明顯或未做肝組織學檢查者,建議暫不進行治療。非活動性HBsAg 攜帶者一般不需治療。上述兩類攜帶者均應每3~6 個月進行生化學、病毒學、甲胎蛋白和影像學檢查,一旦出現(xiàn)ALT ≥2×ULN,且同時HBV DNA 陽性,可用IFN α 或核苷 (酸)類似物治療 (Ⅱ-2)。另外,根據(jù)我國中醫(yī)顯示,我們在常規(guī)治療乙肝的基礎上,采用山莨菪堿和小劑量肝素治療慢性乙肝重度郁膽取得較好的療效。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目前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全球有2億人感染乙肝病毒,大部分為慢性攜帶狀態(tài)。目前,我國的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高達1.2億,本病是一種發(fā)病率高,病程長,難治愈,易反復的常見病,由于我國合格接種合格率僅28.4%。另外,個體差異原因可能造成5%~10%的抗體水平低或陰性。乙肝疫苗的質(zhì)量、運輸、保存不當?shù)?,均可造成接種者免疫應答差的現(xiàn)象,我國中醫(yī)治療乙肝已成為幾年來的研究熱點。其中,苦參,丹參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因此對乙肝的治療應用中西結(jié)合,會取得良好療效。
[1]梁旭競.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進展[J].臨床薈萃2005,20(6):57-59.
[2]劉培慧.乙型肝炎的防治探索.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1):140.
[3]劉勇,吳邦富,胡媛媛.抗HBV-DC聯(lián)合治療e抗原陽性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1):83-85.
[4]劉碧霞.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孕婦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預防母嬰傳播[J].職業(yè)衛(wèi)生與病傷,2007,2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