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會強 李新華 蔡巧芳
江西省安義縣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江西安義 330500
貧血是維持性血透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可以引起組織氧供與氧耗下降、心輸出量增加、心臟擴大、心室肥厚、心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認知能力和思維敏度下降等,顯著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病情進展[1]。為提高尿毒癥患者的生活質量,收集了我院4年來接受維持性透析3個月以上的85例典型病例的貧血原因作一臨床分析,并對采取兩種不同治療方法進行分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2007年7月—2011年12月進行維持性透析3個月以上的85例典型病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26例,透析時間最長5年,其中慢性腎小球腎炎67例,糖尿病腎病8例,高血壓腎病6例,結石性腎衰竭2例,狼瘡性腎炎1例,多囊腎1例,8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貧血,分為2組,兩組年齡、性別、透析時間比較無明顯性差異。
①分析在該院維持性透析85例患者透析前的血液學變化,探討其貧血原因。②按透析時間選擇該院2007年7月—2008年12月透析的患者35例為對照組,選擇該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透析的患者50例為觀察組,其中觀察組給予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rhEPO),3000 IU皮下注射或透析結束時注入透析器靜脈端,每周用量6000~9000 IU,同時給予靜脈補充蔗糖鐵或口服鐵劑治療。對照組患者僅給予適量輸血。觀察患者血液學變化,探討其最適宜的貧血治療方法。
治療開始前分別測血紅蛋白(Hb)、紅細胞壓積(HCT)。治療第2周和第4周、第8周復查上述所有指標。
85例患者血紅蛋白80%在70~90 g/L之間,15%在60~70 g/L之間,5%在60 g/L以下,血清鐵蛋白69%在300μg/L以下,23%在300~400μg/L以下,7%在400~500μg/L,1%在500μg/L以上,紅細胞壓積72%在0.1~0.2之間,22%在0.2~0.3之間,6%在0.3以上。
貧血原因:85例患者中90%由于促紅細胞生成素不足,65%由于鐵劑不足,23%由于紅細胞丟失,10%由于透析不充分、血透過程失血引起貧血。
觀察組在治療第2周時所有患者Hb及HCT均無明顯變化。治療第4周時10例患者Hb及HCT上升,Hb最高達100 g,HCT達35%。治療第8周時46例患者Hb升高達90~100g,HCT達35%。4例治療至第8周,Hb及HCT無變化。對照組在輸血后患者Hb及HCT上升,第2周后5例患者Hb及HCT下降。第4周18例患者Hb及HCT下降,第8周時所有患者Hb及HCT都下降。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貧血,而且血液透析不能糾正貧血的發(fā)生。引起血液透析患者貧血的原因有腎臟產(chǎn)生促紅細胞生成素不足、鐵攝入不足、紅細胞丟失、紅細胞壽命縮短、透析不充分、血透過程失血等,目前認為,腎臟產(chǎn)生促紅細胞生成素不足是血透患者貧血的主要原因,缺鐵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貧血的第2位原因[2]。頻繁取血化驗,殘留在透析管路和透析器的血液以及胃腸道失血等造成的慢性失血是鐵缺乏的主要原因[3]。有效的紅細胞生成既需要rhEPO又需要補鐵。本組資料顯示,rhEPO和鐵劑合用,Hb及HCT上升速度快,維持時間長而穩(wěn)定,明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貧血癥狀。我們在臨床上應用Epo的同時,給患者補充鐵劑治療腎性貧血達到了更為顯著的效果,可使患者的Hb和Hct得到了更為迅速的提升,且Epo的維持量較單用Epo者減少,此種方法既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又節(jié)省了患者的醫(yī)療費用。
[1]陳孝文.慢性腎衰竭[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6:208.
[2]王海燕.腎臟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673-1680.
[3]李寒,王世相.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鐵代謝狀況的初步分析[J].中國血液凈化,2010(9):48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