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銀
江蘇省中醫(yī)院西17病區(qū),江蘇南京 210009
本文筆者對2008年1月—2010年1月診治21例需置入永久起搏器的21例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
2008年1月—2010年1月診治21例需置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齡74~82歲,平均年齡79歲,其中Ⅱ°及Ⅱ°以上房室傳導阻滯17例,房顫律伴長間歇3例,竇性停搏伴長間歇,最長為8.97秒1例;合并高血壓14例,合并慢性腎功能不全11例,合并糖尿病9例。置入單腔起搏器4例,置入雙腔起搏器15例,置入ICD 2例。
1.2.1 健康教育路徑的制定 患者自入院開始就應用制定好的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責任護士按照臨床護理路徑完成各項護理、檢查、健康教育等,并及時記錄,護士長隨機進行檢查評價。實施過程中不斷了解患者及家屬的意見和感受,對臨床護理路徑加以補充、修改和完善。
1.2.1.1.1入院時:熱情接待患者及家屬,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作息時間、陪護制度、物品保管、管床護士,及時介紹并通知護士長、管床醫(yī)生及主任。發(fā)放住院須知。
①入院第一天: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講解輔助檢查的目的和意義、相關注意事項,做好飲食指導,做好心理疏導。
②手術前:簡單介紹手術方法、優(yōu)點、成功病例,介紹手術醫(yī)生,手術大致經過,做好術前準備,做好心理護理,訓練床上大小便,必要時遵醫(yī)囑予以鎮(zhèn)靜劑口服。發(fā)放永久起搏器置入患者護理需知。
④手術當日:囑患者手術前一餐進食不可過飽,告知手術時間,換好手術衣褲,囑其排空小便,檢查手術區(qū)皮膚準備情況,建立靜脈通路(左手),與DSA室護士進行交接。手術后返回病房后注意觀察患者局部敷料情況,局部予沙袋壓迫6 h,囑患者平臥或輕微向左側翻身,必要時可床頭抬高小于15°,但肩關節(jié)需制動。囑患者如有頭暈胸悶不適,及時匯報醫(yī)護人員,并予以心電監(jiān)護。床尾懸掛起搏器置入病人健康教育計劃安排表。
⑤術后第1天:指導患者手術側上肢1~2周內不可大幅度活動,如高舉過頭,防止電極脫位;與醫(yī)生溝通后告知患者是否可下床活動。
⑥術后第3天:教會患者自測脈搏,告知患者應循序漸進活動,不可用外力撞擊起搏器置入局部,注意避開強磁場,3個月內術側肢體不可劇烈活動及重體力勞動。
⑦術后第4天:檢查患者及家屬對起搏器相關注意事項的掌握情況。
⑧術后第7天:一般病人7~10 d拆線,觀察局部情況,再次評估患者及家屬對起搏器相關知識德掌握情況。
⑨出院前:再次進行相關內容的考核。向患者及家屬介紹出院后 1、3、6個月各復診一次,以后每年一次,使用后期(6~8年)尤其需要注意了解起搏器的電池情況和工作狀態(tài)。告知患者外出時需攜帶起搏器擔??ǎ阌谝馔鈺r及時提供信息。乘飛機時需出示起搏器擔??ā3鲈簳r發(fā)放起搏器置入病人出院指導。
⑩臨床護理路徑實施的具體方法 根據個體差異采用:個別指導,示教與指導相結合。由責任護士對患者和家屬的需求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并及時反饋效果。責任護士在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和醫(yī)生進行溝通,如未能及時完成的健康教育與下一班護士交接,執(zhí)行后的健康教育在執(zhí)行時間及執(zhí)行人一欄簽字。
讓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及護理,縮短了住院天數(shù),節(jié)省了醫(yī)療費用,節(jié)約了醫(yī)療資源。同時護患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是引起護患糾紛的主要原因之一。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提高年輕護士??萍膊∽o理能力,使其在短期內掌握護理規(guī)范和醫(yī)療流程,提高工作主動性,避免處置不當,避免由于年輕護士經驗不足、業(yè)務水平低和能力不同而造成的疏漏,減少差錯事故的發(fā)生。深化了整體護理以人為本的內涵,滿足病人需求,同時也培養(yǎng)了護士的自律性和責任感。
通過臨床護理路徑,指導護士科學的的安排護理工作,通過明確的職責分工,減少了護理環(huán)節(jié),提醒了護理人員什么時間該做什么、怎么做,減少了隨意性,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
臨床護理路徑使護理活動標準化、程序化、規(guī)范了護理行為,使診療和護理更加人性化、更全面、更科學,順應了我國“以人為本,建設和諧社會”的思想,迎合了護理改革的需要。
[1]王華.新加坡醫(yī)院實施臨床路徑的體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2):96.
[2]戴紅霞,成翼娟.臨床路徑-科學的醫(yī)療護理新模式[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3)∶208.
[3]蒲繼紅,黃少娟.臨床護理路徑在通風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7):34-35.
[4]趙相英,王愛芹.臨床護理路徑在抑郁癥病人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2):212.
[5]張正華,高居中.實施臨床路徑的意義和方法[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0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