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陣英
(黑龍江寶清縣七星泡鎮(zhèn)畜牧場英杰蜂場,155607)
黑龍江地處北國邊疆,屬高寒地區(qū),蜂群越冬長達5~6個月之久,最低氣溫經常達到-40℃左右。越冬蜂出房后和春季排泄之后總共有一個月有余,而繁殖期和生產期僅有5個月時間。在山區(qū)能夠采到夏季椴樹和秋季農田作物兩季蜜源,而在平原只有秋季一個蜜源。因此,選擇飼養(yǎng)的蜂種應為東北黑蜂、高加索蜂及喀爾巴阡蜂等黑色品種,這些品種在該地區(qū)適應性強、抗寒、節(jié)省飼料、善于利用零星蜜源、抗病力也優(yōu)于黃色蜂種。
春繁開始氣溫低,寒流頻繁,在外界無蜜粉源的條件下,應以強群為基礎。在我地區(qū)春繁開始時每群需有1萬只以上工蜂,蜂王才能達到充分產卵。養(yǎng)蜂年復一年,四季管理環(huán)環(huán)相扣,但基礎還必須從秋季繁殖越冬蜂抓起。
黑龍江地區(qū)8月百花盛開,是養(yǎng)蜂的黃金季節(jié),就在養(yǎng)蜂人喜獲豐收成果,忙于搖蜜取漿時,下一年基礎生產也由此開始。根據筆者經驗,我地秋繁最佳日應在8月5日為宜,最遲也不能超過10天,立秋(8月7~8日)以后氣溫明顯下降,蜂王產卵逐漸減少,影響越冬蜂的培育。部分蜂友越冬蜂群群勢弱,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此時顧此失彼,忽視了越冬蜂的培育,對秋繁不像春繁那樣重視。
7月份有計劃培育新王,到繁殖越冬蜂開始,介入新王,可在有限的時間內培育出較多的適齡越冬蜂。
流蜜期工蜂泌蠟積極,可3~4天一次在巢箱加巢礎造脾。新脾無病菌,房孔大,培育出的新蜂體質強壯。
在我地區(qū)從蜂群開始有大幼蟲時,蜂螨也開始新一年的繁殖,夏季蜂群開始培育雄蜂,蜂螨繁殖轉移到雄蜂幼蟲房中,秋季培育越冬蜂時蜂群基本沒有雄蜂,蜂螨繁殖已進入高蜂,而大批蜂螨將繁殖場所又轉移到工蜂大幼蟲房內,致使工蜂發(fā)育不良,出現(xiàn)“白頭蛹”,頭尾發(fā)黑無翅,有翅的也不能飛到處亂爬。我地越冬蜂出盡(10月上旬)是治螨的最佳時機,可根據氣候條件采用水劑、粉劑或煙劑團結治螨2~3次,可將蜂螨水平降至最低。
近年來,受環(huán)境、氣候、水污染等因素影響,蜜蜂爬蜂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春季開繁早,補喂糖漿,蜂群長時間不排泄,晴天大量幼蜂在地上欲飛不能,最后死于低洼處。預防措施:柳樹流蜜前不喂稀糖漿,開繁后要巢門喂水,撤除包裝后應在蜂場設立公共飲水器,避免工蜂采污水。
筆者經驗是我地每個越冬蜂群應有5脾足蜂,即15000只以上,每張巢脾應有2kg以上的封蓋蜜。蜂群越冬結球大,只在巢脾上下、前后稍加移動,安全可靠。越冬飼料最后在秋季流蜜期留存凈重2kg以上封蓋蜜脾,緊脾時插入群中,可防止甘露蜜混入越冬飼料。另一個途徑是9月份扣王時繼箱飼喂,利用秋季老蜂搬運越冬飼料。
9月份,天氣艷陽高照,雖然外界無開花流蜜的作物,但是因高溫影響,蚜蟲、植物莖葉會分泌甜汁,工蜂采回巢后釀成“甘露蜜”,特別是松樹甘露蜜,糊精含量高,蜜蜂中毒現(xiàn)象嚴重,造成越冬蜂群死亡現(xiàn)象嚴重。補喂冬貯飼料時含有甘露蜜的半蜜脾應該提出,重新飼喂以防不測。
越冬準備工作到位,意味著越冬成功了一半,加上精心管理,蜂群可安全越冬。目前,我地區(qū)蜂群越冬方式分為室內越冬和室外越冬。無論采取哪種方式,中心工作就是防寒。室內越冬最重要的是進出氣孔要暢通,室外越冬巢門要根據氣溫高低靈活調節(jié)。預防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