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豈凡
(福建省長泰縣林業(yè)局,福建 長泰363900)
森林火災是指失去人為控制,在林內自由蔓延擴散,對森林自然生態(tài)系統及人類造成危害和損失的林火災害。森林火災是森林最危險的敵人,也是林業(yè)最可怕的災害,它會給森林帶來最具毀滅性的后果。森林火災不但燒毀成片的森林,造成現有森林由低價值的樹種、灌木、雜草更替,降低森林利用價值,破壞森林生物的棲息環(huán)境,導致土壤的貧脊和喪失森林涵養(yǎng)水源的作用,甚至使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失去平衡。盡管當今世界的科學技術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但是,人類在對森林火災的突發(fā)事件,卻依然尚未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由此,森林防火工作的預防和撲救對于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仍具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森林防火條例》規(guī)定,森林防火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領導負責制,要組織有關部門設立森林防火指揮部。森林防火指揮部要認真制訂和落實防火責任制,做到各負其責,各司其職,把森林防火工作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森林防火指揮部成員單位及轄區(qū)內各責任單位要將森林防火工作擺到突出位置,制定防火應急預案,建立統一指揮,精干高效,反應快捷,保障有力的指揮體系,做到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包片人員親自抓。要層層簽訂責任狀,對本轄區(qū)的森林防火工作落實到個人,落實到山頭地塊,領導及工作人員實行劃片包干,明確各自的任務和責任。
(1)加強各級黨報、廣播電視媒體、政務信息的宣傳。積極爭取配合支持新聞媒體記者進行森林防火宣傳報道。鼓勵涉林人員向各級報刊媒體進行投稿宣傳。加強保持與當地新聞媒體和宣傳部門的協調和溝通,充分利用其信息資源綜合性、權威性的優(yōu)勢,大力宣傳森林宣傳工作,有力營造森林防火良好輿論氛圍。新聞媒體同時要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作用,對一些典型案例進行公開曝光,發(fā)揮警示和震懾作用。各級森林防火部門要高度重視林業(yè)信息報送工作,把森林防火的工作動態(tài)及時上交給各級領導掌握的信息渠道之中,取得當地黨委政府的認可和支持。
(2)突出對林區(qū)基層群眾和中小學生的宣傳。通過鎮(zhèn)、村、組、農戶開會形式、村村通廣播、本地電視臺、辦墻報、重要林業(yè)區(qū)進出口樹立宣傳牌、印發(fā)通告、宣傳單、出動宣傳車、組織文藝演出等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宣傳,讓森林防火宣傳工作融入林區(qū)基層老百姓生活之中。同時,要充分利用各類中小學校,把森林防火教育工作融入學生課堂,形成學校教育學生,學生告知家長,家長教育孩子的良性循環(huán)。
林權制度改革后,林業(yè)發(fā)展迅猛,林區(qū)林相密,雜草灌叢生長茂盛,林下可燃物積累豐富,林農進山入林從事林事活動頻繁,進入林區(qū)的人員次數比以往成倍增加,加上傳統的燒荒、燒田埂、燒灰積肥等農事用火很難從根本上轉變,拜墳祭祖、燒香點燭、燃放鞭炮等習俗難以禁止,人為火源防不勝防。
(1)嚴格控制火源,在防火期間,嚴禁在林區(qū)和林緣地段隨意用火,嚴禁燒荒燒灰、上墳燒香、燒紙、點燭、放鞭炮等一切野外用火活動。電力部門要組織人員全面巡查林區(qū)范圍內線路通道,對老化線路及時排查更新,及時清除火災隱患。
(2)管理野外違章生產用火和非生產用火人員,重點管理林區(qū)周邊及過往林區(qū)的殘障人士及兒童。
(3)按照《森林防火條例》加大對違章用火的處理力度,發(fā)揮處罰一個教育一片的作用。
(1)以現有武警消防隊伍為主的專業(yè)撲火隊伍遠不能滿足各級政府應對嚴峻森林防火需要,應加快組建、培訓當地森林火災撲救的專業(yè)化、半專業(yè)化隊伍。森林火災的撲救要盡量改變以往的采用發(fā)動人民群眾的作法,要以林業(yè)系統干部職工為主,特別要發(fā)揮國有林場、鄉(xiāng)村辦林場職工的力量,結合鎮(zhèn)、村組干部中年富力強的青壯年組建隊伍,加強隊伍的業(yè)務知識培訓和撲火技能演練,配備必要的辦公設備、通訊工具、撲火物資,增強應急保障力量和能力。
(2)加強村組巡山員隊伍建設,重點林區(qū)每個村至少要配備1名巡山員,實踐證明,巡山員制度對森林防火的作用非常關鍵。
(1)以縣級行政區(qū)劃為單位,積極籌措資金,規(guī)劃先行,落實時間節(jié)點,加緊推進建設以生物防火林帶為主體的森林防火阻隔體系,實現森林防火的科學化。生物防火林帶的規(guī)劃要堅持先邊界后內界,先主林帶后副林帶的原則分步實施,縣界(特別是大山脊)的防火林帶建設要先行實施,然后是鄉(xiāng)鎮(zhèn)界、村界之間的建設。防火林帶的規(guī)劃重點要突出在山腳、田邊、墳場、村莊、旅游景區(qū)周圍,生態(tài)公益林區(qū)、風景名勝區(qū)外周及縣鄉(xiāng)交界處等林火易發(fā)、多發(fā)地段和區(qū)域,形成林外火源隔離圈。規(guī)劃時既考慮防火樹種木荷、火力楠、楊梅水曲柳、接骨木等難燃的闊葉樹種,又可考慮經濟林樹種(如油茶)既有生態(tài)效益,以增加收入,一舉兩得。同時,要把林區(qū)便道的建設規(guī)劃在工程建設中,既提高防火能力,又有利于林木的運輸。
(2)制定政策,強化落實營林措施,凡連片大面積針葉林新造林地,必須配套建設防火林帶,實行與造林同步規(guī)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采取政府以獎代補方式,鼓勵林農多造混交林,增加生物多梯性,提高防火能力。原沒有配套防火林帶或林帶配套不達標的,必須結合撫育間伐,重新配置或補造防火林帶,對營造改造型防火林帶需采伐林木的,所需采伐指標要優(yōu)先給予滿足。
(1)上山火,順勢追著兩翼推進打。上山火火燒狀態(tài)呈“八”字形,要避開火頭,派兩支撲火隊順著火勢發(fā)展方向的兩翼火線跟進撲火,遇到危險時就退到已燒過地方。同時,派一支撲火隊穿插到后山,等待火頭繞過山脊后火勢降低燃燒,形成下山火時,突擊滅火。打兩翼火時,余火一定清理徹底,并派人沿線看守,防止復燃后對前方撲火人員造成威脅。
(2)下山火,抓住時機堵截合圍打。下山火蔓延速度慢,火勢平穩(wěn),要集中優(yōu)勢兵力多點突進圍打,將山火消滅在山坡或堵截消滅在山腳下,嚴防火下溝后越溝重新發(fā)展為上山火。下山火余火和暗火消除要細致,因為下山火慢,燃燒的時間長,較粗可燃物已開始燃燒,枯立木也可能產生新的火源。如果火線燒成直線型,應把撲火隊員分成幾組,把火線截成兩段或幾段,分段撲打;如果火線燒成“丫”型(即兩邊燒的快,中間燒的慢)則先從兩邊控制住火頭,由外向內夾打,控制住向外蔓延擴展,逐漸縮短火線至火撲滅,決不可先中間打,以免兩邊燒得快把撲火隊員圍在中間而發(fā)生危險。
(3)樹冠火。地表火在風吹作風下異常猛烈,沿著樹冠燒去,時常伴有飛星和飛火發(fā)生,難以撲救,應對的主要辦法是開防火路,用油鋸迅速將隔離帶上的樹木全部伐倒,倒向火場一邊,及時消理雜物,防止林火蔓延,阻隔帶寬度有5~10m,當火頭接近時,火勢受阻減弱,撲火隊員應立即靠近撲打火焰。
(4)地表火。地表火主要在林地中雜草、雜灌、枯枝、落葉燃燒,蔓延速度快,一方面采取用樹枝和二號工具沿火線撲打,控制燃燒速度,另一方面選擇距火頭一定距離開設防火阻隔帶阻止火勢蔓延。對火勢較猛,風勢又很大的火,靠簡單工具很難控制火勢,只能沿火勢方向或依靠道路河溪、山脊等有利地形,開辟臨時防火線,阻止火勢蔓延,必要時采取以火攻火。
為了阻止火勢突破天然道路(小路)河溝(小溪)或人工開設的阻火帶,在人力不能及時迅速加寬阻火帶的危急情況下,在原有控制線和火場之間點迎面火來加寬阻火帶。要安排有經驗人員點燒火線。點火前必須確定火場無人情況下進行,陡坡地帶應從高處先點,后密集往低處點燃,平緩地帶應從中間點燃后向兩邊邊點邊退。
3.3.1 劃分滅火帶
根據火災威脅程度,劃分主次滅火帶。如火場附近沒有天然和人為防火障礙物,火勢可以自由蔓延,這里為主要滅火帶,要組織主力撲火隊撲救。在火場邊界外有田垅,河溪,道路等天然和人工防火屏障,作為次要部位,可少量布署防守。
先控制蔓延后消滅余火,撲火中越是風大、火大,越要注意火頭的撲救,著重控制住火頭,則基本控制了火勢快速擴散。
3.3.2 打防結合,以打為主
凡能靠近的地表火都要抓住時機撲打,當火勢猛烈情況下,應及時派主力撲火隊到火頭前進方向選擇有利地形開設防火阻隔帶,同時對兩翼火追著打,防止火災擴展蔓延。
3.3.3 集中優(yōu)勢兵力,打殲滅戰(zhàn)
火勢不斷變化,撲火要審時度勢,全局意識,重點部位重點防御,危險地帶重點把守,抓住時機,集中優(yōu)勢兵力撲滅頭,一舉把火撲滅,決不搞人海戰(zhàn)術,勞民傷財。
3.3.4 犧牲局部,保存大局
在撲火人員不足情況下,后續(xù)撲火隊尚未到之前,先人民生命后財產物資,先重要地段后一般地段,先重點林區(qū)后一般林區(qū)。
[1]吉瑞欽.賀蘭山林區(qū)連續(xù)卅一年無森林火災[J].內蒙古林業(yè),1981(3):39~41.
[2]李 祥.森林火災造成的巨大損失[J].內蒙古林業(yè),1981(3):114~115.
[3]劉洪諾.國外護林防火[J].云南林業(yè),1981(2):60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