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梅
包頭市電視臺,內蒙古包頭 014030
當前娛樂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達到了一個歷史高峰,這與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極大的關系,人們更渴望通過娛樂來達到滿足豐富生活的作用,而引領這些群體娛樂的必然是主流娛樂群體,那么關注主流娛樂群體的報道也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的一部分,而對于新聞機構來說報道娛樂新聞,吸引眼球,廣大媒體的知名度成為競爭的關鍵,然而在報道新聞事件的過程中,夸大和虛假報道屢見不鮮,這一方面反映了監(jiān)管機制的不足,而更為重要的是新聞從業(yè)人員本身價值取向的不健康和不道德,那么如何進行糾偏,成為研究的課題。
中國的娛樂新聞發(fā)展歷程較短,但是呈現(xiàn)井噴式的發(fā)展,從80年代開始伴隨著港臺地區(qū)出現(xiàn)的一些影視歌明星,中國的青年人開始追逐明星,有了自己的偶像,從那時開始,隨著流行音樂在中國的興起和電影電視業(yè)的發(fā)展,在1999年以《中國娛樂報道》為標志的娛樂頻道和欄目在中國遍地開花,但當時的娛樂新聞倍受爭議,因為當時在中國新聞報道還是電視主播形式和平面小豆腐塊的記帳式,沒有表現(xiàn)和突出娛樂新聞的重要性和表現(xiàn)手法,而以中國娛樂報道為先鋒的報道形式,在節(jié)目表現(xiàn)形式上也受到了新聞界和學術界的聚焦,學術界靈石在2002年發(fā)表了《娛樂新聞到底娛樂了誰?》以及楊青在2003年發(fā)表了《娛樂新聞報道中值得注意的三種心態(tài)》對娛樂新聞報道中新聞的倫理和價值取向提出了廣泛的質疑和批評;多年來中國娛樂新聞報道是缺乏引導的,人們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和思想的開放,似乎能夠習慣這種中國式的報道,但是中國式的娛樂新聞不管是在新聞的形式和報道的內容上都不能成為主流輿論認同的存在。在廣泛的質疑聲中,中國娛樂新聞從業(yè)者也在不斷地思考和改變;近幾年來娛樂新聞報道開始注重內容的修正,強調對受眾的影響力,國家廣電總局也對娛樂新聞報道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加以引導,娛樂從混亂中走了出來,走向了一個健康的軌道上來,然而娛樂新聞逐漸成為新聞重要版塊的時候,一些新聞媒體為了吸引眼球,開始大肆制造假新聞和夸大事實,甚至嚴重影響和侵犯新聞報道當事人的生活,然而對于娛樂新聞從業(yè)者來說,新聞的稿酬是其它新聞報道的幾倍甚至是幾十倍,所以在利益的驅動下,仍然一如既往的從事著,被許多人認為“狗仔隊”的行動,許多電視媒介也開始報道花邊新聞和八卦新聞來制作節(jié)目,平面媒體更是一窩蜂的鎂光燈頻閃,以當事人難堪和性感的圖片來制作新聞,這里面存在著嚴重的價值取向偏差,新聞從業(yè)人員和新聞媒體應該反思。
娛樂新聞報道以博取眼球為主,沒有經(jīng)過調查了解和必要的雙方采訪,報道缺乏事實的基礎,一些新聞從業(yè)人員把一條“價值”新聞可能同時賣給好幾家媒體,從中收取稿酬;有些媒體也不經(jīng)過認真的審核就開始大肆的報道,這就給當事人和事件本身造成了惡劣的影響也誤導了受眾的判斷力,這種沒有事實為依據(jù)的報道是責任心的嚴重缺失,這種情況非常普遍。
我們時常在媒體上看到關于某位明星的緋聞,這些緋聞都是未經(jīng)當事人確定的個人隱私,然而娛樂新聞的從業(yè)人員非常擅于捕風捉影,夸大未經(jīng)了解確定的事實,通過震憾的標題,比如:某某男星背著女友在外偷情;某某女星進了誰的公寓,報道形式上通篇一律的強調快餐性,大篇幅的偷拍視頻和圖片充滿整個版面,電視媒介主持人更是發(fā)著港臺腔,嗲嗲的說著媚俗的話,失去了一個娛樂新聞報道和新聞播音員之間的區(qū)別,仿佛這位主持人也成為了事件的當事人,這是嚴重的新聞報道錯誤,娛樂新聞與娛樂節(jié)目還是有一些區(qū)別,新聞報道的本身要以事實為依據(jù),報道者要語氣平緩的加以說明,平面媒體也要對稿件進行審核,而一味的追求形式大于內容的做法顯然是不對的。
前面說到了形式的低俗而伴隨著就是內容的單一,這種單一是千篇一律的,除了偷情還是偷情,然而作為公眾人物的娛樂明星,他們是很多青年人的偶像,如果娛樂新聞不能很好的引導和如實的報道,勢必給青年人造成巨大的影響,特別是青年人處于模仿力很強的時期,曾經(jīng)港臺的黑幫片給中國青少年造成的影響可見一般,大街小巷都充斥著“古惑仔”拿著大馬刀在路上走,把人腦袋打破了是英雄行為,整個社會是需要輿論正確引導的,輿論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娛樂報道的內容一定要健康,不能光顧吸引眼球,一定要從事實出發(fā),并積極的評論加以說明。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娛樂事件當事人,被娛樂新聞搞的頭痛腦脹,甚至還有很多人因為受不了這樣的壓力而選擇結束自己年青的生命,這是非??上Ш涂杀模覀兊男侣剰臉I(yè)人員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報道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生命,如果這樣的意識只是限于道德的范疇,那么國家應該立法來約束新聞報道者的行為,娛樂新聞是為了告知受眾娛樂事件的發(fā)展和變化,并不是為了去侵害當事人的身心健康,所以立法是解決娛樂新聞價值取向偏離的一個基礎。
伴隨著全民娛樂時代的到來,作為窗口娛樂新聞要規(guī)范從業(yè)人員的自身素質,要進行必須的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相結合,并對娛樂新聞從業(yè)人員進行定期的考核和不定期的抽查,要讓從業(yè)人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新聞倫理道德,不能一味的追求一些涉及到個人隱私的事件,要以報道娛樂新聞對社會意義的角度出發(fā),把報道作為服務娛樂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娛樂新聞的報道形成獨立而科學的報道體系,這在西方國家是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而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要有自身的新聞報道的規(guī)律,所以要嚴肅報道內容,正確的報道新聞事實。
中國娛樂新聞報道的從業(yè)人員很多不具備上崗的條件但仍然在大肆報道和制造虛假新聞,這嚴重影響了娛樂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受眾的精神分享,所以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xiàn)象要通過立法和人員的考核培訓來加以完善。
[1]李海明.新聞記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新聞調查,2011,9.
[2]王明.娛樂新聞報道的價值取向研究.中國報道,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