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武
瑞典的反腐敗經(jīng)驗借鑒
■顏 武
一個國家的首相,下班和外出居然都是步行的,沒有保鏢跟隨,也沒有道路管制,更沒有龐大車隊呼嘯而過,結果,一天晚上,在看完電影步行回家途中不幸遇刺身亡;一個國家的副首相,因為使用了公務信用卡購買個人衣物,被媒體曝光引起非議被迫辭職。前者發(fā)生在1 9 8 6年,首相名叫帕爾梅,后者發(fā)生在1 9 9 5年,副首相名叫薩林。這兩件事,都發(fā)生在一個叫瑞典的北歐國家。它們典型地反映了瑞典的社會現(xiàn)實,特別是反腐敗和廉政建設那種“所向披靡”的巨大威力。
當然,瑞典不僅僅對中央政府高層人物嚴厲監(jiān)督,對每一位政府官員都有嚴格的清廉要求和嚴密的監(jiān)督。馬爾默市一名主要官員僅僅是應從商的好友之邀去南非度假,期間住在了好友的別墅內,回國后便被控涉嫌收受商業(yè)賄賂——檢方并沒有實質性的證據(jù),然而檢察官認為他的南非之旅有導致權錢交易的可能性,單憑這一點,即可提起公訴。這個案子很多外國人難以理解,但瑞典人卻覺得理所當然。
瑞典的清廉舉世公認?!巴该鲊H”公布的2 0 1 1年度清廉指數(shù)排行榜顯示,瑞典在全球1 8 3個國家和地區(qū)中,得分9.3分,排名第四。而且,多年來,其清廉指數(shù)都非??壳埃@示著國家整體的清廉。
瑞典前議會監(jiān)察專員克勞茲·埃克倫德說:“我當了1 6年的議會監(jiān)察專員,從未遇到一起官員腐敗案件。”一位女檢察長也說,她當檢察官3 0多年來,從未受理過一起官員腐敗的案件。
克勞茲·??藗惖抡f:“在瑞典,腐敗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事,這可能跟我們的歷史和文化有關?!?/p>
確實,在瑞典,因受歷史和文化的影響,腐敗行為被認為是天理難容,貪污受賄等權錢交易被認為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與偷盜行為沒有什么區(qū)別,并且因為貪賄犯罪手段更為狡詐可惡,更為世人所不齒。因此,很少有人幻想通過貪污受賄來發(fā)財。一則,健全的制度和嚴密的監(jiān)督,使搞腐敗不太容易得逞;二則,腐敗行為一旦被發(fā)現(xiàn)、查處,涉案官員將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公務人員一旦被認定貪污受賄,除喪失優(yōu)厚的經(jīng)濟收入和福利保障外,私營機構也不愿雇用;三則,誰要是背負腐敗臭名,就將被視為缺乏誠信、喪失道德,無法在社會上立足,連整個家庭、家族都難以抬起頭來,本人則甚至不被家族接納。
這種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道德傳統(tǒng)和社會氛圍,對瑞典官員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和約束力。
同時,瑞典公民認為,公平正義和誠實守信是必須遵守的社會準則和個人操守??梢赃@么說,這樣的榮辱觀,已經(jīng)深入人們的骨髓。
正因為強調社會的公平正義,所以,在瑞典,從一般公務人員到政府首腦,都絕不允許搞特權。首相就居住在普通居民區(qū),家里沒有公務人員,更沒有廚師、保姆等政府配給的后勤服務人員,上下班必須乘坐公共汽車或開私家小車,平時沒有保鏢,出入也不帶隨從,除非履行國務,才可以使用公務車輛。因此,在首都斯德哥爾摩,經(jīng)常可以看到首相一個人在街上行走或在商店購物,與一般百姓沒有什么兩樣。周末,警察甚至可以截住任何公務車輛包括首相的車輛進行檢查。
公民重視誠信的品質,政府也很重視公民的誠信建設。國家通過信息聯(lián)網(wǎng),將每一位公民的誠信情況記錄在案,一個人如果有不良行為,就會作為污點被如實記錄下來,并在求學、就業(yè)、晉級時產(chǎn)生應有的影響。一位在瑞典取得博士學位的外國留學生,在申請一家著名跨國公司職位的考試中,筆試面試均拔得頭籌,其他條件也很優(yōu)秀,但最后還是落選了。什么原因?總裁告訴他,未被錄用的原因是他在求學時有兩次乘車逃票的記錄——雖然事情已過去一年多,還是被照錄案底。這種不良行為,就成為其誠信記錄中的嚴重污點,如果他長期生活在瑞典,那么,其負面影響將是終生的。
瑞典官員和普通民眾的這種思想觀念和文化意識,與國家持續(xù)不斷的教育也大有關系。
確實,瑞典非常重視培養(yǎng)整個公務人員隊伍的職業(yè)道德和操守道德,尤其突出了執(zhí)法系統(tǒng)的廉潔自律教育,同時,重視培養(yǎng)公民的守法觀念,學生在初級學校就學習社會學課程,到高中則開始學習法律知識。這樣,青年人在步入社會之前就已具備了基本的法律知識,形成了較為健康的廉潔意識。
透明與公開是瑞典政治領域的一個重要原則。一是透明的政黨政治。瑞典制定有規(guī)范的政黨籌款制度,實行按照得票的數(shù)量對政黨進行補貼的政策,個人向候選人捐款有明確限額并向社會公開。二是現(xiàn)代公務員制度。政務官與事務官分開,占職位少數(shù)的政務官通過選舉由黨派輪流充任,占職位多數(shù)的事務官員由考試錄用,不受政務官更迭的影響。三是政府信息公開,這一點,瑞典聲名卓著。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執(zhí)行政務公開的國家。早在1 7 6 6年,議會就確立了政務公開的原則。據(jù)此原則,任何一位瑞典公民都有權查閱任何一個政府部門的文件(涉及國家安全的除外),包括財務文件。公民還有權查閱任何公務人員乃至國家元首的財產(chǎn)與納稅情況。如果有人想知曉某一官員的收入和納稅信息,可以到國家稅務署申請查詢;如果他懷疑某一官員公款私用或揮霍公共資金,就可以向有關機關或媒體舉報,隨后,就會有檢察官跟進調查。
國會監(jiān)督委員會國際部的夏洛特說,瑞典法律規(guī)定,政府部門處理公民的投訴信件時,也要將信件的處理意見放在專門的辦公室公開一天,任由新聞記者和公眾查看,然后再轉入下一個程序辦理。
在這樣的制度面前,瑞典政府的政務運作和經(jīng)濟運作都非常透明,被國際社會稱為“透明政府”和“透明經(jīng)濟”。瑞典還建立了嚴格的招標投標制度,即使是私人出售財產(chǎn),比如出售房屋、汽車等也要招標。在其他國家,啤酒生產(chǎn)商用銷售提成鼓勵商家促銷他們的酒,或者出錢請商家把他們的酒擺放在顯著的位置,都是很平常的銷售手段,但這些在瑞典都不允許。而且,瑞典很早就實行了政企分開,經(jīng)濟資源配置充分市場化,所有流程都是透明的。
可以這么說,公開透明的政治與行政,使其政黨和公共機構始終置于民眾的視線之內,極大地保障了政治民主,遏制了腐敗行為的發(fā)生,或者說是從源頭上切斷了權錢交易等腐敗的鏈條。
瑞典的反腐敗立法相當成熟。它先后于1 9 1 9年、1 9 6 2年、1 9 7 8年制定和完善了《反行賄受賄法》,并將賄賂犯罪的主體由公務人員擴展到企業(yè)的職員。同時,構成腐敗犯罪的起點規(guī)定得很低,收受價值超過2 0 0瑞典克朗(約2 0 0元人民幣)的禮物就可被視為腐敗,因此,只有一些小禮品可以免除處罰。瑞典官員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公務員可以接受一杯熱啤酒和一個冷三明治,如果喝上葡萄酒就危險了”。而且,公務人員一旦被定罪,后續(xù)的負面影響將是終生的,甚至很有可能“寸步難行”乃至無法立足于社會,這種后續(xù)的負面影響可說是致命的。更嚴厲的是,外國的公務人員或企業(yè)雇員在瑞典行賄或受賄,瑞典刑法對他同樣適用。
同時,瑞典還首創(chuàng)了很多先進的制度。專門的檢察官制度就是瑞典人的首創(chuàng)。1 8 0 9年,瑞典就設立了議會監(jiān)察專員,他具有很強的獨立性,監(jiān)察專員如何辦案,不僅上司不能命令或指示,就是首相也無權指揮或操縱。監(jiān)察專員的產(chǎn)生來自議會選舉,監(jiān)察機構的運作資金直接來自議會撥款,這就從根本上擺脫了政府的控制,保證了司法獨立。因此,監(jiān)察專員可以在不受外界干擾的情況下依照法律獨立行動??梢赃@么說,司法獨立是瑞典反腐敗的成功之道。同時,隨著形勢的發(fā)展,反腐敗制度也得到不斷的完善。比如,以前,政府官員的消費如果是因公的,可以直接使用公務信用卡,但前副首相薩林利用公務信用卡為自己購置衣物的丑聞曝光后,政府馬上就改變了這一做法?,F(xiàn)在,官員即使是因公消費,也必須自己先墊付,然后拿發(fā)票報銷,而且所有的發(fā)票都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審核。這樣一來,即使想利用公務信用卡購買私人物品也不再可能。
此外,屬于瑞典首創(chuàng)的還有官員財產(chǎn)申報制度。它是世界上最早實行財產(chǎn)申報和公開制度的國家。1 7 6 6年,它就通過了公民有權查閱官員乃至首相的財產(chǎn)與納稅情況的法律。每個公務員在任職之初,必須詳細申報個人財產(chǎn),包括其擔保人或家庭成員所擁有的投資和利息情況;若財產(chǎn)在任職后有所變動,應自動填寫變動財產(chǎn)申報清單,并注明變動原因;政府部門職員必須填報個人財產(chǎn)申報表,申報財產(chǎn)如果說不清來源,特別是有關部門調查時不能說清合法來源,這部分財產(chǎn)就會被推定為貪污所得。
另一方面,瑞典充分發(fā)揮媒體和民眾的監(jiān)督作用,營造全民監(jiān)督的氛圍。在瑞典,反腐敗絕不僅僅是監(jiān)察專員和檢察官、法官的事,而是全民關注的事情,媒體和民眾都有很強的監(jiān)督意識。瑞典與其他西方國家一樣奉行新聞自由,報紙、電視等媒體可以觸及經(jīng)濟、政治、社會等各個領域,有權對任何現(xiàn)象發(fā)表言論,可以通過新聞報道、轉播、調查、評論等,對政府有關行為操守進行批評和監(jiān)督,并進行揭露和曝光,可以這么說,報紙、電視等媒體可以極盡猜測、窺探、曝光、揭露之能事。2 0 0 6年9月,瑞典四年一度的大選結束,新內閣組建才十幾天,就有兩位大臣由于多年前漏繳電視費等問題被媒體曝光,不得不引咎辭職。這樣嚴密的監(jiān)督,使得大大小小的官員始終處于眾目睽睽的監(jiān)督之下,必須嚴格自律,一言一行都得十分謹慎,這也使得包括權錢交易在內的腐敗行為不可能“失控”。國家反腐敗辦公室負責人稱,有很多賄賂案件的敗露就源自媒體和民眾的監(jiān)督、曝光和檢舉。
社會團體對政府機關及其官員的監(jiān)督也非常嚴厲。在瑞典,9 0%的公務員分別參加藍領、白領及高級公務員工會,工會代表公務員利益,一旦發(fā)現(xiàn)政府有不良行政行為,就會進行公開的批評,甚至組織罷工或示威游行。
在瑞典,如今基本已不存在制度性的腐敗。它也因此與其他幾個北歐國家一樣被譽為世界廉潔之地。雖然,腐敗丑聞還是時有披露,尤其是當前經(jīng)濟全球化時代,“(腐敗的)危險不會停止在國界線上”,比如,瑞典國家酒局曾曝出9 0多名員工接受供貨商賄賂的丑聞,然而,從總體上看,不得不承認,瑞典的腐敗已經(jīng)被遏制在非常低的限度。這,確實與瑞典反腐敗制度的健全、完善,監(jiān)督體系的嚴密、嚴厲,以及清廉的文化和廉潔的社會環(huán)境,有相當大的關系。
這些,應該可以給我們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