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江蘇省淮安市淮州中學 江蘇淮安 223001)
初探體育教學活動中的心理健康領域
張紅霞
(江蘇省淮安市淮州中學 江蘇淮安 223001)
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形形色色的體育課確實是百花齊放,學生的學習目標也基本達成,但是對于情感目標的培養(yǎng)或多或少存在著忽視或者淡化的現(xiàn)象,其實心理健康問題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乃至以后融入社會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認識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意義以及如何利用體育課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則顯得尤為重要。
體育運動 影響 心理健康
根據(jù)《中學生健康教育》教材給健康的最新定義:即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其中心理健康的定義是指人的內心世界充實、和諧安寧的態(tài)度,并與周圍環(huán)境保持協(xié)調均衡?;诖?,我們于2009年9月對我校初三年級6個班407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問卷設計與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大約26%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對這些學生進一步的調查發(fā)現(xiàn)心理品質方面存在明顯的弱點,學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表現(xiàn)很多,與其承受的壓力成正比的,壓力越大,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問題越嚴重,直接的結果就是破壞欲望強烈,意志力薄弱,很多學生進入初三以后因為課業(yè)負擔加重,就慢慢地放棄了繼續(xù)升學的想法,遇到困難挫折,不是主動尋找解決辦法,而是聽之任之,一味地自暴自棄,是逃避,這是一種典型的享受型病態(tài)心理,還有就是不顧別人的感受,一味地自行其事,有自戀傾向,認為自己什么事情都能解決,這是典型的自我為中心的病態(tài)心理。
眾所周知,體育鍛煉是一項熱血運動,能刺激大腦皮層分泌一種物質——內腓肽,這種激素能讓人振奮,改善不良情緒。對于不良的心理情緒的產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由此看來,體育活動對于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呢?
近年來有研究發(fā)現(xiàn),體育活動對人的感知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琴森教授研究指出,人腦細胞的反應速度可以看出他的思考速度和智商的高低,而經(jīng)常從事體育活動是促進腦細胞反應速度提高的重要方法之一:諾貝爾醫(yī)學生理學獎獲得者斯佩里博士研究指出,人的許多高級思維功能取決于人腦的右半球。經(jīng)常進行體育活動有利于挖掘大腦右半球的智力,發(fā)展人的智力。智力得到發(fā)展以后又促進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體育運動能強化“自我概念”,對自尊產生積極影響?!白晕腋拍睢莻€體主觀上關于自己看法和感覺的總和。自我概念是相對穩(wěn)定的,在適應社會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眾多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顯提高,肌肉力量、情緒穩(wěn)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現(xiàn)正相關,通過力量訓練個體的自我概念顯著增強。從而比較正確地認識自我,在這基礎上,便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修正自己的認識和行為,培養(yǎng)和提高社會所需要的心理品質和各種能力,使自己成為更符合社會需要,更能適應社會的人。
研究表明:體育運動可使人減少情緒上的負擔,甚至能減輕因精神壓力造成的心理負擔。體育活動能直接地給人愉快和喜悅,并能降低緊張與不安的程度,調節(jié)了人的情緒,從而緩解和釋放了壓力,改善了心理健康。而焦慮和抑郁是人學生遇到的幾種最為常見的情緒困擾,1990年諾瑟等人的研究表明,一次性活動和長期的身體鍛煉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身體鍛煉既可降低特質性抑郁,也可降低狀態(tài)性抑郁,身體鍛煉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有氧練習(低強度、長時間)和無氧練習(高強度、短時間)均可降低抑郁;體育鍛煉與心理治療相結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郁”。
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校園整體環(huán)境,包括人文環(huán)境就會變的和諧了,人與人之間是真誠與友善,學生的榮譽感也有所增強,班級、年級、學校到處都催人奮發(fā)的感人場面。由于體育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作用是通過學生的身體運動實現(xiàn)的,所以,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體育課和學生的群體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質,從而促進其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體育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教學內容是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 田徑培養(yǎng)學生的勇敢、堅毅、果斷吃苦耐勞等良好的心理素質。而球類教學則提倡集體主義精神,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奮勇拼搏,可培養(yǎng)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良好心理素質。太極拳特別強調修身養(yǎng)性靜心。體育舞蹈具有增進人際交往和友誼,滿足人民精神需求,提高反應能力、適應能力和自我表現(xiàn)能力,增強自信心的作用” 。健美操、藝術體操課是人們交流思想、打發(fā)情感、消除隔閡、相互溝通的最好形式之一。有了這些豐富多彩的內容,學生的參與度肯定會大大地提高在優(yōu)美音樂的伴奏下,人們自我封閉的意識在這里得到徹底解脫,活動中融洽、和諧、高雅的氣氛亦能增強人們溝通和交往的意識和欲望”。
體育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運動技術水平及身體素質狀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因人而異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劉衛(wèi)民,李 平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論綱》也認為:“在體育教學中,可利用不同體育項目的運動特點因材施教。如對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交際、不合群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足球、籃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集體性活動項目,以改變孤僻的個性,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勢;對那些處事猶豫不決、不夠果斷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乒乓球、羽毛球、跨欄跑等反應靈敏性活動項目,并在練習中提出嚴厲的硬性要求,以培養(yǎng)其堅強的意志,果斷和百折不撓的品質;對那些膽子較小、做事怕風險、難為情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武術、體操(單杠、雙杠等)等項目的鍛煉,以培養(yǎng)他們勇敢無畏跨越障礙的精神品質;對那些易于急躁、感情易沖動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下棋、太極拳、慢跑、遠足等持久耐力性活動項目,以培養(yǎng)他們自我控制能力,改變易急躁、沖動的特點;對那些做事信心不足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跳繩、俯臥撐、跑步等簡單性活動項目,使他們易看到自己的進步,并及時肯定他們的進步,提高其成就感,從而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對那些自負、愛標新立異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一些難度較大、動作較復雜的靈活性運動,如健美操、技巧、跳高等;對那些遇事易緊張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足球、籃球、排球等緊張激烈的比賽活動項目,從而使他們在激烈的練習和競爭中鍛煉自己冷靜、沉著思考的心理品質。
很多學生喜愛的教師都是親和力比較好的教師,學生可謂是教師生存的基礎,再說受教育也是學生的權利和義務,因此教師完全沒必要整天板著臉、不拘言笑、冷若冰霜,這樣的情緒狀態(tài)很容易感染學生,從而割裂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拉開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相反教師要充滿陽光浴活力,用真誠的微笑、友善的目光、親切的贊語營造和諧的教學氣氛,甚至與學生一起做游戲,一起分享體育運動的魅力,這樣就能喚起學生積極的情緒共鳴,激發(fā)學生愉悅、興奮的心理狀態(tài)。教師真誠的關心、愛護、鼓勵學生,理解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尊重學生的人格,并以此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就會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體育課堂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和學生溝通互動,對于一些違反課堂常規(guī)的問題,要及時化解,消除于萌芽狀態(tài),尤其對于那些破壞器材和運動設施的同學,一定要及時疏導化解,對他們進行同情心愛心教育,同樣對待那些運動水平不高的學生,解決的策略也是談心和溝通,讓他們克服緊張害怕與膽怯的心理,因為心理問題的最大敵人就是自己,教師也絕對不要對這些學生諷刺挖苦,而應該本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眼光去審視學生,因為體育素質畢竟只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
G807.3
A
2095-2813(2012)01(b)-0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