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意梅,姬建勛,陸國田,夏昆宣
(1.大理學院體育科學學院,云南 大理 671003;2.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晉莊鎮(zhèn)孟莊小學,河南 南陽 473000)
拓展訓練是一項新興的運動項目,作為高校體育課程嶄新的教學內容,拓寬了傳統(tǒng)體育課程體系。目前,浙江、吉林、武漢等高校陸續(xù)開展拓展訓練課程,云南省還未有高校開設相關課程。本文試圖從拓展項目的特點和意義出發(fā),結合大理學院拓展項目的預開展情況,對拓展訓練引入云南高校的可行性進行分析,為促進云南省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提供理論參考。
在20世紀初,德國教育學家Kurt Hah(1886年-1974年)在二戰(zhàn)的啟示下,于1934年創(chuàng)辦了Gordonstoun School,用來訓練年輕海員在海上的生存能力。這種體驗式訓練的獨特創(chuàng)意和訓練方式被推崇,1972年正式進入美國學校。在B.Rentz等人的發(fā)揚下,此課程在全世界推廣開來。
這種全新的教育方式直到1995年才進入我國內地,經過本土化改造以“拓展訓練”之名在中國出現(xiàn)。借助它的體驗式學習模式,在商業(yè)培訓領域取得了成功,每年有成千上萬人在全國各地的培訓機構體驗拓展訓練的魅力與價值。而我國拓展訓練回歸校園,最早進入課堂的是北京大學。2002年,北京大學開設了供本科生選修的以“體育綜合素質訓練”為名的拓展訓練課程。
2.1 研究對象
云南省高校體育教學開設拓展項目的可行性。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30余篇,為本文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2.2.2 問卷調查法 采用隨機抽取學號的方式對2008級體育教育1班的學生8名、2010級社會體育12人、2011級音樂學2班30名學生進行調查,共發(fā)放問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50份,有效率為100%。
2.2.3 訪談法 對接觸過拓展訓練的師生進行調查訪問,聽取他們對此項目的意見。
2.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所收集的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3.1 大理學院部分學生對拓展項目的認知情況
通過拓展培訓而了解的學生占70%,說明加大培訓力度和范圍是很重要的一種宣傳方式。大學生群體有著活躍的思想,對于新鮮事物有著超出其他群體的感知和接納能力,借助于大學生群體的魅力可使拓展項目易于在高校推廣。
3.2 已體驗過拓展運動的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
學生在培訓過程中和培訓結束后身體反應良好。雖然說拓展訓練對體能要求較高,但絕大多數(shù)同學還是能勝任此項運動。拓展訓練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影響不僅限于傳統(tǒng)的跑跳投,可以借助各種器材,開拓思路,讓學生更加熱愛體育。
3.3 已體驗過拓展運動的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調查結果顯示,通過心理拓展項目的培訓,學生能夠自我反省,對自己的人際關系進行正確評估,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其中有40%的人還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感染和改變其他人。因此,拓展運動能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達到教育目的。
3.4 已體驗過拓展運動的班級內部關系
通過拓展培訓,能夠有效改善班級內部關系、消除矛盾和隔閡,使班集體更加融洽、團結,這對構建和諧校園具有重要意義。
4.1 拓展訓練的特點
拓展訓練的課程主要由野外、場地和室內3類訓練課程組成。野外課程包括遠足露營、登山攀巖、野外定向、傘翼滑翔、扎筏、劃艇、戶外生存技能等;場地課程是在專門的訓練場地上,利用各種訓練設施,如高架繩網、信任背摔、跨越斷橋等;室內課程以智力為主,主要有團隊建設、邏輯思維、觀察能力、領導能力、溝通能力等。
從教師角度出發(fā),拓展是陪參與者“玩”,因此拓展項目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參與性,對大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體育課上進行拓展項目,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對老師也是一種鍛煉,寓教于樂。
體驗式培訓是在一種情景模擬的環(huán)境中經過反復體驗與總結,并且聯(lián)系實際,最終由參加者自己找出存在的問題及實用的工作方法。拓展訓練正是以受訓者自身的體驗為主,讓受訓者在激動中、恐懼中、猶豫中、喜悅中不斷提升對生活的感悟、對挑戰(zhàn)的向往,在克服困難、順利完成課程要求以后,學員能夠體會到發(fā)自內心的勝利感和自豪感,這就是體驗式培訓所要達到的目的。
4.2 拓展運動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響
4.2.1 拓展訓練對身體機能的影響 拓展運動具有一定的運動負荷,如地面項目的“有軌電車”“刀山火?!币约案呖枕椖俊⑺享椖康饶軌蛴行У靥岣邔W生的柔韌素質、靈敏素質和心理素質。另外,適當?shù)耐卣褂柧毧梢杂行У靥岣邔W生的心肺功能和靈敏性。大學生體質測試的分析報告顯示,當代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每況愈下,而拓展運動對大學生的身體機能起到良性地刺激,能提高他們的體能狀況。
4.2.2 拓展訓練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 拓展訓練在滿足學生追求樂趣需要時,使其個性產生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改善個性自我知覺,提高自信心。拓展訓練使課程的開設形式從學校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既符合現(xiàn)代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增強體育課的實效性和趣味性,同時又可以豐富完善我國高校體育的課程體系,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鍛煉價值和社會價值。學生在訓練中必須竭盡全力,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來克服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和障礙,增強健身意識、鍛煉意志品質,培養(yǎng)集體觀念,提高協(xié)作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拓展訓練首先是教育,然后才是運動,其教育的承載力是其他任何教育難以比擬的。
4.3 培養(yǎng)學生自發(fā)鍛煉意識
高校體育課的次數(shù)和時間是有限的,在拓展運動過程中應主動培養(yǎng)學生自發(fā)鍛煉的意識,完善人格,這也是拓展訓練的目的。受訓者通過訓練項目,經歷心理挑戰(zhàn)的鍛煉,實現(xiàn)人格的完善,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拓展訓練在滿足學生展示自我需要的同時,有助于磨煉人的意志,使其產生高峰體驗,并持續(xù)相當長時間,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4.4 增強團隊凝聚力
團隊凝聚力是指團體成員之間心理結合力的總體,表現(xiàn)在2個方面:一方面是團隊成員對團體所感受到的吸引力,從而自愿參與團體的活動;另一方面是團體對其成員所具有的吸引力,從而把團體成員積極地組織到團體活動中去。拓展訓練要求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斗志、堅定的信心,既需要團隊的協(xié)作精神,更需要團隊間和團隊內部的精細分工。學生需根據訓練需要,所扮演的角色、地位也會經常發(fā)生變化。復雜的人際關系要求學生在困難面前竭力為集體爭取榮譽,在主動尋求幫助與幫助他人的同時,一方面,從集體中獲得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另一方面,在集體中充分彰顯個性。角色的定位、變換與清晰的分工在使學生體力、毅力、交往、分工與協(xié)作等全方位得到鍛煉的同時,良好的人際關系與廣泛的社交等社會能力也隨之得到培養(yǎng)提高。合適的拓展訓練既可以激勵學生為爭取優(yōu)異成績努力拼搏,又可以用集體的行為規(guī)范、集體的目標、集體的榮譽,增強團隊凝聚力,有效地發(fā)展個體交往技能,增強歸屬感。
4.5 拓展訓練與學校體育課程具有的天然聯(lián)系
學校體育教學的目的和手段與拓展訓練有許多相似之處和內在聯(lián)系,都是通過一定的身體活動增強體質,進行心理鍛煉和獲得社會精神價值。在上課環(huán)節(jié)上也是非常相似,都通過準備活動、運動項目的開展和回顧總結等幾個部分。通過對高校體育教師進行拓展培訓,使他們成為拓展項目課程的組織者和傳授者,使其更具有影響力和感染力。拓展項目可以不局限于固定的教學模式及教學場地,解決了學校體育場館季節(jié)性緊張的難題。同時,教師有著充分的自由發(fā)揮空間,改良了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課程設置單一、教學手段低下、學生滿意度較低的現(xiàn)象,教師通過豐富教學內容,變換教學手段,使其具有挑戰(zhàn)性、新穎性、刺激性,更受大學生的青睞。
4.6 高校有關拓展訓練的各種資源正在不斷整合
新生入學的“三生教育”課程、“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課程”“思品道德課程”“體育游戲”課程中,很多教師已將拓展訓練相關理念引入到課堂中,試圖通過拓展項目為該課程注入新鮮血液,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雖然并不是明確的“拓展項目課程”,但性質相似,使學生們從思想上加深了對該運動的認識,有助于此項目的廣泛開展。
5.1 以高校體育系和體工部為依托,利用高校豐富的場地資源和設施,培訓出合格的拓展訓練師。目前拓展項目更多的是依靠商業(yè)培訓機構,但收費昂貴,參與人數(shù)有限,若能充分利用體育教師和體育系學生的輻射帶頭作用,有助于拓展運動在高校乃至社會開展和推廣,還可獲得相應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5.2 充分發(fā)揮高校體育社團的作用。成立拓展運動社團,吸納拓展運動愛好者群體,壯大參與隊伍。同時,可依靠社團進行各類宣傳和推廣工作,為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拓展運動氛圍打下基礎。
5.3 目前高校體育課程的設置仍以體能訓練為主,雖然也開設了些集體項目,但均不像拓展訓練那樣通過設置情景,有意識地將學生引領到精神層面的高度。因此,現(xiàn)有的集體項目未完全發(fā)揮團隊精神的核心作用,而拓展運動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5.4 盡快完善適合大學生參與的拓展項目課程,不能完全照搬商業(yè)培訓機構的模式,應將心理學、教育學、體育學等學科聯(lián)系起來,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社會適應性,構建適合大學生參與的拓展訓練課程和教學體系,統(tǒng)一教學大綱和教案。
[1]陶宇平.戶外運動與拓展訓練教程[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289-295.
[2]楊劍.體育生活拓展訓練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心理能力的實驗探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12);1630-1632.
[3]王捷二.拓展訓練在高校學生素質培養(yǎng)中的應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1):34-37.
[4]韓宏義,劉擎.大學生野外生活生存訓練[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