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英,吳岳衡
(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自擴招以來,越來越多的體育教育專業(yè)考生是緣于中學文化成績不好,考理想大學無望而突然轉報的體育專業(yè),其體育技能也是為了應試而突擊習得的,這種先天不足一定程度上給專業(yè)教學帶來了難度。為了緩解這個矛盾,吉首大學體育學院自2007年9月起開始嘗試改革課外體育活動組織管理模式,主要思想是“構建專項體育社團,以高年級帶低年級,組織學生課外自主參與基本運動技能訓練”,此舉不僅有效地提高了高年級學生自身的教學能力,而且提升了低年級學生的技能水平,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活動。本文總結了吉首大學體育學院5年多的實踐做法與經驗,期望同仁不吝賜教,以求共同提高教學質量。
1.1 組織設計
為了把課外專項體育社團工作落到實處,學院成立了專門的組織機構并明確責任。以教學副院長為組長,統(tǒng)籌全局,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制定各種制度措施,確保體育社團工作健康發(fā)展;書記監(jiān)督,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確保體育社團工作通暢有序;學工部主任負責招聘,負責考核、招(選)聘有專長的學生教練;輔導員分管項目,技術指導,及時處理突發(fā)事件,切實提高活動質量;班干部負責學生考勤,組織學生選項,督促學生按要求參加,及時反饋學生對體育社團活動的意見和要求,各組織機構齊抓共管,狠抓落實。
1.2 培訓內容及時間安排
1.2.1 培訓內容 活動內容主要分為5類,即球類(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健身操(健美操、廣場健身操等)、田徑(短、中長跑、跳高、跳遠等)、舞蹈類(集體舞、現(xiàn)代舞、交誼舞等)、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跆拳道、散打、舞龍舞獅、高腳、苗鼓、拳術、棍術、刀術、劍術、太極拳等),共計20余項。不僅是技術技能的培養(yǎng),還進行競賽組織的實戰(zhàn)練習,如組織籃球賽、健美操過級賽、散打爭霸賽、羽毛球賽等運動競賽,合格者頒發(fā)裁判證書。
1.2.2 時間安排 (1)早操:除周末外,每日早上 6: 30~7: 20 在相關場地進行體能、基本功訓練。(2)晚操:下午或晚上組織技能訓練。
1.3 制度保障
除大四學生外,要求學生全部參加體育社團活動,學院制定了體育社團活動“體育教練(高年級學生)負責制”“班干部督促管理制”“教研室人員對各運動項目督查評估制”等制度。按照學院規(guī)定的活動時間,學生自主選擇運動項目,按時到達指定場地、運動區(qū)域參加活動,體育教練(高年級學生)負責具體項目的組織管理和技術指導,體育器材由學院購置并安排落實。
1.4 獎勵機制
根據(jù)體育社團各運動項目開展情況的考核得分,分別設置不同層次的集體、個人項目獎勵標準,對學生教學水平、運動技能進行檢驗,檢驗合格的社團及體育教學成果突出的教練員,體育學院進行獎勵。另外,學期末還舉行社團技能展演,根據(jù)技能展演水平,評比出優(yōu)秀社團、優(yōu)秀教練員、優(yōu)秀裁判員。訓練情況及教學成果與學生學期綜合測評掛鉤。對不參加或參加培訓不積極的學生,視情況進行教育并給予相應處理。
2.1 改善了學生的課外專業(yè)學習狀況
長期以來,體育專業(yè)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組織形式單一,活動內容缺少創(chuàng)新,與校外、社會上開展的各種競賽相比,存在教學質量不高等問題,得不到廣大師生的認同。創(chuàng)辦體育專項社團后,師資力量配備充足,場館設施得到有效保障,為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參與學習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組織形式和運動項目,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調查結果顯示,96.9%的體育專業(yè)學生認為教練水平能夠滿足學習的需求。同時,有68.8%的人認為場館設施能夠或基本滿足需要,有 81.2%認為器材數(shù)量能夠或基本滿足學習的需求??偠灾?,體育社團的教練師資力量、場館器材設施情況基本能夠滿足學習需求,確保體育社團活動的順利進行。
調查結果顯示,選項排在前3位的項目均是球類、舞蹈類和健身操類,所占總百分比分別為28.6%、25.7%和24.2%??梢钥闯鲶w育專業(yè)學生更青睞競技性、對抗性和協(xié)作性強的球類項目、健身、健美等娛樂、靈巧性高的舞蹈和健身操類項目,而一些傳統(tǒng)的課外體育活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shù)體育專業(yè)學生參加體育社團活動每周達4~5次,占到47.1%,其次每周2~3次,每周6次以上的相對較少,參加一次或干脆不參加的所占比例很少??梢钥闯?,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學生參加體育社團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學生課外的專業(yè)學習。
2.2 增強了學生專業(yè)學習的興趣
吉首大學體育學院體育社團創(chuàng)辦伊始就堅持把體育教育作為辦好體育社團的切入點,重在激發(fā)學生對體育專業(yè)的認識,熱愛體育,認真學習,刻苦訓練。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來選擇專業(yè)項目,使學生成為體育社團活動的主人。
調查結果顯示,95.1%的學生對參加體育社團“非常愿意”或“愿意”,而不愿意參加體育社團人數(shù)僅為4.9%。學生參加體育社團的動機排占前3位的分別是“學習專業(yè)”(49.9%)、“提高專業(yè)”(33.7%)和“鞏固專業(yè)”(12.1%)??梢?,體育社團對提高學生的專業(yè)學習興趣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2.3 提高了學生的專業(yè)技能
學院體育社團堅持從強化學生的專業(yè)興趣出發(fā),促進學生掌握1~2項專業(yè)技能,為終身體育教學、訓練奠定基礎,主要衡量辦法是具有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的能力與奪標水平。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在參加體育社團活動、掌握1~2項運動技能方面,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積極參加體育社團的比賽和表演活動,達90.8%。其中,58.5%是代表個人參加比賽,占第1位,其次是代表班級和代表學校,分別達21.1%和11.3%。在參加校內體育社團比賽中,一些原本體育技能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脫穎而出,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3.1 體育社團是完成體育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任務的有效補充,通過體育社團把技能基礎參差不齊的學生組織起來,不僅改善了他們的專業(yè)學習動機,而且對他們運動技能的掌握、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團隊意識的增強都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3.2 專項體育社團與課外體育活動相比,具有活動有保障、專項突出的特點,是“課內外一體化”教育教學思想的有效實踐。
3.3 學院領導對創(chuàng)辦體育社團的認識及重視程度高,是開展體育社團活動的前提條件,數(shù)量充足的師資力量、場館及器材是體育社團的物質保證。
3.4 學生教練是體育專項社團的重要人力資源,通過準備教案、技能展示、教學試講等環(huán)節(jié),選拔高年級學生作為社團教練,挖掘了學生的潛力,保證了體育社團對師資力量等方面的需求。
4.1 加強學習與宣傳,進一步提高創(chuàng)辦體育專項社團重要性的認識。把學生參加體育社團的態(tài)度、興趣、愛好、意識、能力和習慣等納入到學生體育成績評價體系中,進一步調動和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社團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4.2 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進一步嘗試新的管理方式,及時地調整訓練計劃和內容,使其更具有針對性。
4.3 積極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從面向學生終身受益的專業(yè)項目角度來設計,思考發(fā)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途徑。
[1]周永奇.高校體育社團對大學生四項能力影響的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0.
[2]何維民.高校體育社團的文化載體效用及其發(fā)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5).
[3]張本家.論體育社團對高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影響[J].改革與開放,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