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富
(寧波高新區(qū)萬里國際學校,浙江 寧波 315040)
理論與方法探索
體育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幾點探索
彭麗富
(寧波高新區(qū)萬里國際學校,浙江 寧波 315040)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學會自己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去探究、解決問題。在體育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而且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挖掘?qū)W生的潛能??梢姡瑒?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新課程;體育教學;問題情境
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問題發(fā)生時的客觀情境,說得具體點,是指課堂上教師通過巧妙的問題設計,從而引起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以求解決問題的一種課堂氣氛,問題情境從問題開始,問題是問題情境的一個組成因素,但問題情境更主要的是一種氛圍,一種教師與信息間、信息和學生間的充分交流,促使學生積極探索,完整理解的整體氣氛,它不僅包括問題,而且還包含著老師的啟示、鼓勵、激將、暗示、點拔,包含著老師對問題的設計方式,包含著教師的言談表情,也包含著學生對問題的反應方式,是一種最初由問題引起的,整個的課堂的動態(tài)表現(xiàn)。
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一個成功的教師應該使他的學生感到,他們的成功是自己在課堂上努力獲得的,他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巧,良好的問題情境,要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充分看到或感到自己的努力與成功。例如,在教四年級《跳上成跪撐—跪跳下》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先啟發(fā)道:這個動作可以分解為哪幾步來進行練習?你選的是哪一種,為什么?當同伴有困難時,你們是采用什么方法來幫助和保護好同伴的?為了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先用多媒體演示完整動作,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組合成6個小組,反復觀看、討論后,同學們便起勁地練了起來。有的兩人一組,一人練習助跑起跳,一人保護,再互換;有的三人一組,一人做跪跳下,二人幫助,再互換;有的練習輔助動作跪跳起。又如游戲“釣魚鉤”,規(guī)則要求學生要站在地上畫的圈內(nèi),原地向上跳起。由于學生怕被“釣”到,游戲時總不按規(guī)定要求做,老是向后邊躲、溜。在這種情況下,不能一時強調(diào)怎樣,應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向?qū)W生提出“我做老魚翁,你們大家當魚,今天我要專釣‘滑粘魚’”,并且問學生為什么專釣這種魚。學生肯定會回答出原因,此時教師用生動形象手法,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動作要點和要領(lǐng),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地完成教學任務。
當問題提出,觸發(fā)如同競賽一樣的激勵情境時,學生的目的特別明確,興趣非常濃厚,求知欲十分強烈,渴望解決問題,追求獲得課堂上的好評,這種積極的情境成為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動力,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探索,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例如,教“象行”教材時,教師先不告訴學生教材的名稱,而先設下懸念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好奇心,求知欲特別強烈,教師在示范“象行”動作時,先布置兩個問題:這是什么動物行走?它的腿與別的動物相比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并啟發(fā)學生搶先回答問題,顯然第一個問題是很容易回答的,對于第二個問題,學生會根據(jù)從動物園、電視動物世界片、電影圖片等處,得到的知識來進行回答:“大象腿很粗,像大柱子”。教師要在學生具體形象思維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發(fā)展抽象思維,把“象形”動作要領(lǐng)通過語言概括為一首兒歌:“我學大象走,俯撐直腿臂,身體左右移,腳手同離地”。使學生建立明確動作概念,當“象行”教學任務將完成的時候,可進一步創(chuàng)設研究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尋找答案,討論研究,并向?qū)W生介紹一點關(guān)于大象的有趣知識。
教師對一個問題的講解,創(chuàng)設還是不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對教學所產(chǎn)生的效果大不一樣,平鋪直敘,滔滔不絕的講解,只能讓學生被動地聽著、記住,激不起思維的浪花,因而聽課的準備性和目的性差。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則可使學生帶著疑難聽課,以解決疑難為動機,于是思維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容易發(fā)揮出來,學習的準備性,目的性也就自然變了。例如,在進行彎道跑教學時,如果照本宣科地講解,學生聽了不痛不癢,很難掌握動作技術(shù)要點。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準備性和目的性,利用圓周運動原理做一個實驗,先用繩子扎一小球在平面上做圓周運動,突然剪斷繩子,球由于缺少了繩子對它的牽引力,結(jié)果向外飛去,此時及時強調(diào):假如在彎通中跑進缺少一種向心力的作用,那么人將作一種什么運動?學生在老師的演示和啟發(fā)下,注意力集中,不但了解了實驗的目的,而且又了解了彎道跑的技術(shù)要領(lǐng),為自己在練習中理解掌握正確的彎道跑技術(shù)打下了基礎(chǔ)。這種由問題情境引入課題的課堂設計,能促進學生很快由無意注意轉(zhuǎn)為有意注意,無意識轉(zhuǎn)為有意識,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良好的問題情境,對于學生來說,尤如吹響的號角、擊起的戰(zhàn)鼓,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放開思維的僵繩,迅速地選擇和提取已有知識,從而達到靈活而又機智地掌握知識,并由此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和變通性。例如,在游戲“踏石過河”中,教師提出利用三塊小木板,如何才能又快又穩(wěn)的渡過小溪?學生沿著“疑問-假說-實驗-探索-驗證-認識”的順序,小組討論,積極嘗試,最后創(chuàng)造出了4種又快又穩(wěn)的渡小溪的方法。
總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已經(jīng)自覺或不自覺地為各級教師、各科教師所利用,但創(chuàng)設情境應該明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要求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同時,還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及智能水平,這樣才能通盤地把握整個教學流程;(2)問題情境從問題開始,問題是問題情境的一個方面。因此,教師應對問題設計,問題設計可能引起的種種后果,以及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充分的預測和準備;(3)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問題設計應該考慮不能太難和不能太易,良好的問題設計應該不僅引發(fā)良好的課堂氣氛-問題情境氣氛,而且促使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師生間巧妙而有機地配合,信息迅速把教師與學生雙邊間充分交流,使課堂的“人”-教師與學生,“財”-課堂40分鐘,“物”-教材、教具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發(fā)揮;(4)問題設計應考慮問題的明確性、可行性和準確性,提問的時間和方式應多種多樣,讓學生通過問題調(diào)動興趣,引起思考,通過問題而解決問題。
[ 1 ]鄭威.A. M. 馬丘什金問題式教學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 2 ]呂為民.問題情境縱橫談[ J ].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2006(1).
[ 3 ]陳劍光.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進行啟發(fā)式教學[ J ].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
G807.0
A
1674-151X(2012)05-117-02
投稿日期:2012-02-18
彭麗富(1978 ~),小教高級,本科,寧波市學科骨干教師,寧波大市教壇新秀一等獎第一名。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