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春[浙江廣播電視大學(xué)新昌學(xué)院, 浙江 新昌 312500]
⊙周月光[浙江省新昌縣城西小學(xué), 浙江 新昌 312500]
作 者:王國春,浙江廣播電視大學(xué)新昌學(xué)院校辦主任,中學(xué)高級教師,縣專業(yè)技術(shù)拔尖人才;周月光,浙江省新昌縣城西小學(xué)音樂教研組長,小學(xué)高級教師,縣音樂學(xué)科帶頭人。
“七雄雄雌猶未分,攻城殺將何紛紛。秦兵益圍邯鄲急,魏王不救平原君。公子為嬴停駟馬,執(zhí)轡愈恭意愈下。亥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非但慷慨獻奇謀,意氣兼將身命酬。向風(fēng)刎頸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這是王維以《史記·魏公子列傳》中“信陵君竊符救趙”故事為題材所創(chuàng)作的敘事詩,詩名《夷門歌》。從內(nèi)容看,它把故事主人公信陵君富貴不淫、禮賢下士的高尚品格和英勇救趙的仁愛精神,與把門隱士侯嬴的貧窮不賤、舍生取義的事跡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成功地塑造了侯生的英勇形象,可謂是構(gòu)思精妙、視角獨到。從藝術(shù)手法看,是一首“縮龍成寸”的絕唱,他將二千余字的史傳改寫成了八十四字的小型敘事詩,手法精妙,令人嘆絕。
王維(701—761)字摩詰,祖籍太原祁縣(今山西太原),其父徙官蒲州,遂為河?xùn)|(今山西永濟)人。他崇信佛教,精通佛學(xué),人稱“詩佛”。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居士維摩詰向弟子講學(xué)的書,王維很欽佩,所以自己取名為維,字摩詰。他是盛唐的著名詩人,且精通書畫和音律,是個多才多藝的人。
王維的創(chuàng)作才能是多方面的,根據(jù)題材大致分為軍旅邊塞、山水田園和禪理等三類,其中最能代表其創(chuàng)作特色的是山水田園詩。王維描繪自然風(fēng)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成為與孟浩然并稱的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
王維今存詩四百余首,他的山水田園詩主要描寫他隱居終南、輞川的閑適生活和山水風(fēng)光。王詩的藝術(shù)成就頗高,無論是描述細(xì)致入微的自然物態(tài),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還是雄奇壯闊的自然景象,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他皆能以對大自然的天性感受,敏銳地捉住大自然瞬息間的聲貌和動態(tài),或精心素描,或入骨刻畫,筆觸揮灑自如,意境清新靈動。正如宋代詩人蘇東坡所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詩如畫卷,情境交融,渾然天成。他把繪畫的精髓帶進詩歌的天地,以靈性的語言、生花的妙筆為我們展示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靈、或淡遠(yuǎn)、或脫俗的傳神之作。他的山水詩無論是著色取勢,還是結(jié)構(gòu)畫面,都能做到層次豐富,遠(yuǎn)近相宜,動靜相兼,聲色相倚,如“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積雨輞川莊作》)、“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松含風(fēng)聲里,花對池中影”(《林園即事寄舍弟》)、“草間蛩響臨秋急,山里蟬聲落暮悲”(《早秋山中作》)“、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山居秋暝》),等等,都能給人一種蔥蘢氤氳之感覺。王維的山水詩在寫景的同時,不少詩作也飽含濃情,不時流露出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生活情趣,如“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浼彝磼?,鶯啼山客猶眠”(《田園樂七首·其六》)“、倚杖柴門外,臨風(fēng)聽暮蟬”(《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渭川田家》)等,皆從細(xì)微處入筆,捕捉典型情節(jié),抒發(fā)無限深情。王詩寫情還多言及相思別離和慰勉之情,如“相逢笑一方,相送還成泣”(《淇上別趙仙舟》)“、相送臨高臺,川原杳何極。日暮飛鳥還,行人去不息”(《臨高臺送黎拾遺》)“、鳥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時”(《送楊長史赴果州》)等等,能以景襯情,含蓄不露,回味深長。有的采用直抒胸臆的表達(dá)方式,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語言自然流暢,蘊藉含蓄,關(guān)懷之情溢于言表。
王維另一類詩是詩滲禪理,天機流蕩。如《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背浞煮w現(xiàn)出清逸、淡遠(yuǎn)、空寂、脫俗的禪意。又如《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弊髡咭环矫妗巴ㄟ^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現(xiàn)自己在深幽的禪修過程中的豁然開朗”,另一方面“極力強調(diào)自然現(xiàn)象不過是瞬息即逝的幻覺”,即是《金剛般若經(jīng)》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同時也為后人創(chuàng)造了“以一瞬為永恒,以當(dāng)下色攝了過去、將來,以有限表現(xiàn)無限境界”的創(chuàng)作范例。另外,“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里館》)、“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酬張少府》)、“但去莫復(fù)問,白云無盡時”(《送別》)等等,無不既深藏禪理,卻又如羚羊掛角,不著痕跡。
除山水田園詩和禪理詩有名外,以軍旅邊塞為題材的詩也頗具特色,如“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其四》)、“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人依遠(yuǎn)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從軍行·其七》)、“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關(guān)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隴西行》)、“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出塞》)等詩皆為豪邁壯闊之作,把邊境紛擾,戰(zhàn)火不斷,環(huán)境惡劣,軍士英勇的場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吧斫?jīng)大小百余戰(zhàn),麾下偏裨萬戶侯。蘇武才為典屬同謀,節(jié)旄落盡海西頭”(《隴頭吟》)、“一身轉(zhuǎn)戰(zhàn)三千里,一劍曾當(dāng)百萬師?!薄靶l(wèi)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shù)奇。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xué)種先生柳。”“莫嫌舊日云中守,猶堪一戰(zhàn)取功勛”(《老將行》)等抒發(fā)了將軍有功不賞之悲哀,“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zhàn)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偏坐金鞍調(diào)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少年行》)等表彰了俠少的勇敢豪放,而《夷門歌》:“非但慷慨獻奇謀,意氣兼將身命酬。向風(fēng)刎頸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歌詠了歷史人物的俠義精神……總之,王維的軍旅邊塞詩,雄渾豪邁,筆觸犀利,既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蒙昧無知,又歌頌了將士們的英勇精神和愛國熱忱,達(dá)到了理正而文奇,意新而詞高的藝術(shù)境界。
信陵君,名魏無忌(?—前243),是戰(zhàn)國時期魏國魏昭王少子,魏安厘王的異母之弟,戰(zhàn)國“四大公子”之首。其余三大公子依次為齊國的孟嘗君(名田文)、趙國的平原君(名勝)和楚國的春申君(名黃歇)。魏安厘王元年(前276)被封于信陵(今河南永陵縣),號信陵君。《史記·魏公子列傳》載:公子對于士,無論賢與不肖,都很謙虛,以禮相待,不敢以富貴而傲人。因此,方圓幾千里內(nèi)的名士都來投奔他,以致食客三千人,因而也就坐定了戰(zhàn)國“四大公子”之首席。
侯嬴,戰(zhàn)國時人,魏國隱士。因家貧,時年七十,還為大梁(今河南開封)夷門監(jiān)門(守門小吏)。夷門,即大梁東門,據(jù)說大梁城內(nèi)東北角有一座山叫夷山,因東門離夷山較近,故把東門叫做夷門。到了后代,夷門幾乎成了大梁和開封的別稱,民國初年開封有七位齊名的書法家,人稱“夷門七子”,當(dāng)代也有書法家在自己的鈐印上刻上“夷門”二字,如“夷門王澄”。
朱亥,戰(zhàn)國時魏國人,與侯嬴交好,有勇力。隱居大梁,以屠為生。
尊禮侯生。魏公子聽說年過七十守夷門的侯生家貧,就前去拜訪他,想饋贈一份厚禮,可侯生不肯接受。公子設(shè)筵會賓客,等大家落座后他才駕車親自去接侯生。而侯生整理一下破舊的衣冠,卻毫不謙讓地就坐到了公子左邊虛著的首座上。而公子手握馬韁,顯得越發(fā)恭敬。侯生對公子說:“我有一個朋友在市中為屠,希望您能駕車載我去看望他?!庇谑枪右嚨绞兄?,嬴下車去見他的朋友朱亥。侯嬴一面?zhèn)饶扛Q察公子的動態(tài),一面故意拖長時間與朱亥說話,以觀察公子對自己之誠心。經(jīng)仔細(xì)觀察,發(fā)現(xiàn)公子的臉色越發(fā)溫和,毫無不耐煩之意。這時,公子家中滿堂的將相、宗室及賓客們都在席中等待公子回來開席,市民也都看到公子手執(zhí)韁繩在等待侯生,隨從都暗自在罵侯嬴無理。侯嬴見公子始終面不改色,心中也就有了主意,于是,就告別朱亥上車。到了公子家,公子引侯生上座,而侯嬴卻毫不謙讓,賓客無不驚異。酒酣,公子又起立向侯嬴敬酒,祝他長壽。侯嬴借機說:“今日嬴之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也,而公子親枉車騎自迎嬴,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車騎市中,過客,以觀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為小人,而以公子為長者,能下士也?!睆拇撕钯统闪斯拥纳腺e。侯嬴對公子說:“我所拜訪的屠者朱亥,是個賢人,世人都不知道,今隱身在屠戶間。”爾后,公子曾多次去看望朱亥,而朱亥卻不曾答謝。
竊符救趙。據(jù)《史記·魏公子列傳》載,魏安嫠王二十年(前257),秦軍在長平之戰(zhàn)大破趙軍后,乘勝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的弟弟平原君夫婦多次寫信向魏國及信陵君求救。魏王懼秦,雖派大將晉鄙領(lǐng)兵十萬救趙,但屯兵湯陰不敢前進。一來平原君是魏公子的姐夫,二來若趙亡則魏有“唇亡齒寒”之憂,故信陵君屢次勸諫魏王救趙,但魏王不聽。信陵君決計不獨自茍存而使趙國滅亡,于是請求賓客們湊集了一百多乘車騎,準(zhǔn)備帶著他們?nèi)ジ剀娖疵?,誓與趙國共存亡。走過夷門時,拜望了守門的侯生,并告知與秦軍拼死之決心。侯生說:“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惫幼吡艘怀毯?,心想:“我平時待你不薄,現(xiàn)在我要去拼命了,你連一句話都不肯送我,難道我做錯了什么?”于是駕車返回問侯生。侯生笑著說:“我就知道您要回來的啊。”侯嬴知道信陵君于魏王寵姬如姬有恩,于是獻計,請如姬偷出兵符,以奪晉鄙之兵救趙卻秦。如姬果真從魏王臥室竊得兵符。公子行前,侯嬴說:“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公子即使有了兵符,但晉鄙若不授公子兵,而向魏王報告,那么事情就暴露了,公子您也就危險了。”于是叫他的朋友朱亥和公子一道去,如若晉鄙不從時就擊殺他。侯生又對公子說:“我年老了,不能跟隨公子。等公子到達(dá)晉鄙軍時,我就自剄以謝公子?!惫又拎拏髁?,晉鄙果不從,朱亥遂以大鐵錐擊殺之。公子統(tǒng)帥晉鄙之軍,進擊秦軍,秦軍潰去,邯鄲之圍得解。公子也因怕竊符之事被魏王責(zé)怪,于是就留在了趙國。
《夷門歌》全詩十二句,分三層。
“七雄雄雌猶未分,攻城殺將何紛紛。秦兵益圍邯鄲急,魏王不救平原君?!鼻八木錇榈谝粚?,交代故事背景。前兩句寫七雄爭霸天下的局勢,后兩句寫竊符救趙的因起。雖粗線勾勒,但“敘得峻潔”?!昂渭娂姟比郑瑢⑵咝蹱幇?、天下大亂的局面,攻城殺將、尸橫遍野的場景再現(xiàn)于讀者面前,使人猶如身臨其境,不寒而栗。魏安厘王二十年(前257),秦軍在長平之戰(zhàn)大破趙軍后,乘勝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魏王懼怕秦國,不敢出兵相救。詩中只用“邯鄲急”三個字,就營造出了兵臨城下、十萬火急的戰(zhàn)爭氣氛,勾畫出了趙國危如累卵的緊逼形勢。這“邯鄲急”三字既扣題,又傳神,可謂是羚羊掛角、不著一字?!拔和醪痪绕皆本?,看似輕描淡寫,實為“竊符救趙”起個懸念,其行筆之深、構(gòu)思之妙絕非常人所能及也。
次四句為第二層,寫公子禮遇侯嬴。魏趙兩國唇齒相依,且平原君又是魏公子的姐夫,無論于公于私,魏國不救趙是講不過去的。無奈魏王懼秦,不敢出兵,詩筆行此突起懸念?!肮訛橘q嗰R,執(zhí)轡愈恭意愈下。亥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弊髡哂锰S的手法、交錯的視角接寫戰(zhàn)前公子禮遇侯嬴的故事。“公子為嬴停駟馬,執(zhí)轡愈恭意愈下”兩句敘事極略,用一個“?!焙蛢蓚€“愈”字,寫出了魏公子對待“夷門抱關(guān)者”侯生的真心與誠懇,道出了信陵君“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的名實相輔狀,無形中與侯生的“傲慢”相對比照,真乃神來之筆!但緊接兩句“亥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卻又不厭其煩地交代侯嬴和朱亥的身份,“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也”,“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均為史傳中人物的原話。兩句妙在強調(diào)侯、朱二人卑微的地位,從而突顯出了“卑賤”者的傲骨,同時也映照出了信陵君的高尚品格。此等構(gòu)思,充分反映出作者“人格平等”的思想。
最后四句為第三層,寫侯嬴知恩圖報、舍生取義的英勇事跡?!胺堑犊I奇謀,意氣兼將身命酬。向風(fēng)刎頸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遙接第一層,重新回到魏公子救趙之事上來。作者把“信陵君誓死救趙,侯生獻計竊取魏王兵符,策劃朱亥擊殺晉鄙”等事件僅用“獻奇謀”三字搞定,語言之精,少有人及!“意氣”句是指侯嬴既得公子知遇,此愿已可足慰平生,因年邁不能追隨公子殺敵,愿以刎頸謝公子!“向風(fēng)”二句更掀高潮,說明侯生壯舉并非有求于公子,而是自己意氣使然??犊肋~,震撼人心!行詩至此,裂帛一聲,戛然而止,讓人回味無窮!
總之,作者采用“圍邯鄲”、“禮侯生”、“竊兵符”三個重要情節(jié)就把一個有頭有尾的史傳故事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把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成功地塑造了侯嬴舍生取義的英雄形象。這樣,既突顯了侯嬴貧窮不賤與信陵君富貴不淫的人格魅力,又映照出侯生卻敵的高深智謀與魏公子拼死救趙的決心和膽略,言簡意賅,動人心魄,正如清代詩人沈德潛所說:“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xué)識,斯有第一等真詩。”
[1]周嘯天.古詩詞鑒賞方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2]劉建瓊.論王維詩的特點及其形成[J].河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7,30(7).
[3]游國恩,王起等.中國文學(xué)史(修訂本·二)[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3.
[4]隨慧娟.《唐詩宋詞》導(dǎo)讀[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