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濱海分院,天津 300457)
對于任何一個城市而言,各種交通模式的有效整合,是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個核心問題。樞紐為組織多模式交通的紐帶,將公共交通各個模式聯系起來,從而形成一個網路,便于出行。樞紐最大的功能是為人們從一種模式換乘到另外一種模式,或一種模式不同服務線路之間提供了設施和換乘場所。樞紐的建設是實現多模式的一體化交通方式、提高交通網路效率最有效的措施。世界各大城市都很重視樞紐的規(guī)劃建設,并將公共交通改善和優(yōu)先作為城市交通發(fā)展的方向和出路。值得說明的是,樞紐規(guī)劃和分級需支撐城市交通戰(zhàn)略格局和差別化城市空間發(fā)展布局,并與城市總體規(guī)劃保持一致。
倫敦通過換乘樞紐將公共交通服務連接為一整體,從而形成一體化網絡。倫敦有將近600個軌道站點(國鐵、地鐵、輕軌、有軌電車),公共汽車站約17 500個,以及水上巴士、出租車站和所需提供的自行車、行人設施。將它們有機組合起來并提供多模式換乘,任務還是十分艱巨的。如果不同交通模式間以及同種模式不同服務間換乘變得容易、方便和快捷,那么整體城市交通一體化和網絡的靈活、機動性可以得到顯著的改善。
換乘樞紐有不同的特性,主要取決于其發(fā)揮的作用和位置。因此,樞紐位置被分為五類,反應了其在交通網絡中的作用,并便于相互比較,見表1所列。
該分類有助于倫敦交通局發(fā)展每一分類的最低標準,即為乘客提供有保證的設施,同時改善換乘某一特定方面,如網絡標牌。倫敦交通局對每一分組分類進行投資優(yōu)先排序,優(yōu)先建設換乘品質缺口比較大的樞紐。
表1 換乘樞紐分類定義一覽表
北京樞紐劃分主要基于軌道交通站點,按照軌道站點銜接方式種類和性質,以及銜接線路條數為指標來分類。其主要分為三級,見表2所列。
表2 北京公交樞紐分類標準一覽表
廣州公交樞紐根據銜接方式種類及換乘客流規(guī)模將公交樞紐分為三類,見表3所列。
表3 廣州市公交樞紐分級一覽表
上海公交樞紐分類是依據《上海城市交通白皮書》和《上海市綜合客運交通樞紐布局規(guī)劃》,主要以客流服務體系和轉換客流規(guī)模為指標,對樞紐進行分類,分為 A、B、C、D四類。2006年,《上海地面公共交通系統(tǒng)規(guī)劃研究報告》對地面公交巴士樞紐分類進行了優(yōu)化細分,按照樞紐中設置的線路性質,以及首末站線路和途經線路規(guī)模對公交樞紐進行分類(見表4)。
表4 上海市公交樞紐分類一覽表
從國內外經驗可以看出,公共交通樞紐分類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各個城市都按照自己發(fā)展需要和城市本身特點來對公共交通樞紐進行分類,但是分類考慮的基本要素是相似的,一般來說,樞紐分類均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樞紐所處的城市區(qū)位,與城市土地利用的關系;
(2)樞紐的功能定位;
(3)樞紐換乘模式種類和數量及換乘客流量;
(4)樞紐的科學、系統(tǒng)分級有利于促進經濟發(fā)展,一般越是發(fā)達的地區(qū)越重視樞紐的分級規(guī)劃研究,及投資建設;
(5)樞紐的分級可以改善出行模式選擇,增強公交的地位和改善公交的形象,不同樞紐服務功能不同以及區(qū)位不同,便于不同類型的乘客進入和使用。
國外樞紐站大多以軌道交通為主,而國內大中城市換乘系統(tǒng)主要以公交首末站和中途站換乘為主。
通過對城市樞紐站點分級規(guī)劃,確定城市公交樞紐的位置、等級,以及相應配套設施和規(guī)模。樞紐平面布局設計包括樞紐站集結的各種交通模式、進出安排、各種交通模式所需場站的規(guī)模、停放空間、運營空間,以及行人設施安排、樓梯和電梯等。
在平面布局設施中,應妥善安排內部交通組織,尤其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小客車停車和上落客安排;
(2)巴士車流和人流分離;
(3)巴士車輛停靠和停放空間;
(4)行人路線安排。
通常,公交樞紐站集結了多條公交線路和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因此需要具備客流轉換和集結大量客流的基本功能,并通過各種交通模式運營調度組織管理、場站管理和乘客信息服務等幾個方面,實現客流的高效管理。在多模式換乘的公交樞紐中,地面公交總站占主導作用,即使是軌道樞紐站,地面公交接駁也是該樞紐站規(guī)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直接影響到軌道車站的客流及可達性。
總的來說,地面公交站分為路內公交中途站和路外公交總站。公交總站布局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形式,如圖1所示。
(1)傳統(tǒng)型:一個停泊區(qū)僅供一條(最多兩條)公交線路使用,對場站管理、乘客使用來說都是很有條理的安排。然而,泊車區(qū)域有效利用率較低,乘客需要穿越巴士停泊區(qū)和行車道,乘客排隊侯車區(qū)域沒有條件設置空調等設施。
(2)鋸齒型中間存車:能夠有效利用泊車區(qū),乘客不用穿越巴士交織區(qū),可以有條件為排隊乘客提供空調,為公交換乘提供便利,而且每個巴士都有特定的泊車區(qū),不影響其他巴士停泊或駛離。存在的缺點是:場站面積需求較大,根據需要可能要設置多個進出口,乘客通常要在場站內步行較長距離,為保證巴士的機動性,要為停泊區(qū)提供足夠較大的列寬。
圖1 公交總站布局形式圖
(3)鋸齒型外圍存車:有效利用站臺空間,排隊等待不同線路的乘客可以被安排在一個中央島上,可以為排隊乘客提供空調,可以為乘客提供諸如涼亭,服務臺等便利設施。不足之處是:面積需求較大,根據需要可能要設置多個進出口,需要在場站或拓展區(qū)與中央島之間設置步行專用道。
三種公交樞紐站方式的適用條件如表5所列。
表5 公交總站設的適用條件表
另外,對于城市中心區(qū)域,用地較緊張,可考慮利用中途公交站組織各類交通,形成樞紐站。
圖2為深圳地鐵一號線車公廟站公交樞紐平面布局圖。車公廟站位于深圳福田區(qū)深南大道上,地鐵站周邊已為建成區(qū),并已形成城市一個重要的CBD中央商務區(qū),每日積聚大批人流進出該區(qū)域,途經該站的公交線路達到10余條,而周邊用地又十分緊張,如考慮利用地鐵站周邊土地路外建設樞紐站已無法實現。因此,考慮以依托地鐵一號線車公廟站,在出入口附近設置中途公交換乘樞紐站,有效的組織了包括軌道交通、公交、自行車和行人等多種交通換乘模式,達到集約用地和有效疏散客流的目的。
圖2 深圳車公廟公交樞紐站平面布置圖
樞紐規(guī)模主要取決于樞紐內集結的公交線路數量,匯集的線路又分為首末站線路和途經線路兩種,規(guī)劃考慮未來城市的發(fā)展,一般較大型樞紐站內應集結8條以上公交線路。
根據上述確定原則,考慮樞紐站內每條線路平均占地面積,可推算出各級樞紐最小占地規(guī)模,為了合理確定樞紐占地規(guī)模,該項規(guī)劃借鑒了當地及北京、上海的經驗,北京市動物園樞紐占地面積1.5萬m2,容納了12條線路,平均每條線路占地1 250 m2;參考上海市公共交通規(guī)劃,樞紐內每條線路占地面積約400 m2。目前正在使用的天津市天津站公交樞紐占地面積1萬m2,容納了22條線路,每條線路占地面積約450 m2。因此,綜合考慮建議樞紐中每條線路占地不小于500 m2左右為宜。據此可推算出各級樞紐最小用地規(guī)模。
另外,也可以根據所規(guī)劃線路配置車輛數目,確定樞紐站的用地。根據《城市公共交通站、場、廠設計規(guī)范》CJJ 15—87,規(guī)定了各種場站設施的用地標準,對于提供乘客候車的公交首末站,每標準車占地120 m2。如公交首末站、停車場和保養(yǎng)場綜合設置,按每標準車占地不低于200 m2計算。
以公交為主導的多模式一體化交通體系可以顯著提高公交吸引力,增加公交客流。在廣義上,有助于取得經濟、社會和環(huán)境等目標,特別是可以有效增強城市節(jié)點的可達性,從而實現各種交通方式的相互協(xié)調,取得整個規(guī)劃區(qū)域總體規(guī)劃目標。
[1]羅伯特.瑟夫洛著.宇恒可持續(xù)交通研究中心譯.公交都市[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
[2]Barry J.Simpson.Urban Public Transport[M].London,E&FN Spon,1994.
[3]城市公共交通站、場、廠設計規(guī)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