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靈芝 李 娜 韓海霞 商全梅 商麗
濱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山東濱州 256603
ICU是醫(yī)院救治危重病人的特殊單元,對重癥患者的生命支持技術,直接反映醫(yī)院的綜合救治能力,而護理質量水平直接影響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國際醫(yī)療質量指標體系 ( IQIP)是美國績效科學研究中心 (CPS)研發(fā)的專門用于評價醫(yī)療機構醫(yī)療質量的臨床指標體系。IQIP目前在國內外應用的最廣泛,尤其器重視醫(yī)療服務為主要特征的醫(yī)療質量評價指標體系[1]。常被發(fā)達國家用于促進醫(yī)院質量管理[2],達到通過評審的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依據IQIP,結合ICU發(fā)展需要,注重護理服務結果,探討符合ICU的護理質量評價體系。
抽取江蘇、重慶、湖北、河南、山西等10所醫(yī)院ICU護理管理、護理質量管理領域20名專家為咨詢對象。所有專家均具備以下條件:本科或研究生學歷、副主任或主任護師職稱,具有10年以上的臨床護理工作經驗,為護理部主任或ICU護士長,熟悉重癥監(jiān)護專業(yè)知識,熟悉國內ICU護理質量評價相關內容,熟悉國外ICU護理質量評價發(fā)展態(tài)勢。其中男2名、女18名,年齡40~49歲。學歷:碩士5名,本科15名;職稱:主任護師2名,副主任護師18名。
本次研究方法使用“專家對比排序法”以及數(shù)學方法計算出各項各級指標的權重。
1.2.1 設計ICU護理質量評價指標專家調查表 由本院ICU護理質量研究小組(包括護理部主任、護士長、帶教老師)多次開會,依據國際醫(yī)療質量指標體系,并根據衛(wèi)生部《2009年成人綜合ICU??剖蟀踩|量目標》及《三級綜合醫(yī)院評審標準實施(2011年版)細則》,在查閱和參考大量與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相關的國內外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結合臨床ICU的護理工作特點,并進一步與各位護理專家交流,采用篩選原有指標與增加新指標相結合的原則,初步擬定重癥監(jiān)護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45項要素,其中包括了8項一級指標要素以及37項二級指標要素。
1.2.2 在綜合20名專家建議的基礎上 對評價指標各要素進行對比排序后,再采取Email及信件快遞的方式,將20份調查表發(fā)到20名專家手里,邀請所有專家(用V1~V20進行編號)進行兩次(每次調查表回收率均達到100%)意見調查:第1次對兩級指標的45項指標要素的合適度進行調查,并探討各級指標在相應指標體系整體中的重要意義計分(增加或刪減的要素以1~5分制進行排序并計分,其中評價指標要素最不重要者為1分,重要性稍強為2分,再強者為3分,最重要者為5分),然后由研究人員把所有專家對各級指標45項評價指標要素的重要程度作頻數(shù)的匯總,計算第一次專家反饋的各指標要素的合適頻率。同法,1個月后,進行第2次專家意見調查,且第2次問卷有第一次調查匯總作基礎,僅需計算各指標要素的重要程度即可。
專家的權威程度以Ca表示,其決定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①專家對調查方案進行判斷的參考依據,以Ci(判斷系數(shù))表示;②專家對調查問題的熟悉程度,以Cs(熟悉程度系數(shù))表示,兩種系數(shù)主要來自于專家的自我評價[4],該研究通過對20名專家對ICU的護理管理及護理質量了解程度調查結果進行匯總計算,得出專家的權威系數(shù)=0.970,可見,本次研究調查專家的權威性比較高,具有較高的可信度[3]。
20名專家在第1輪函詢中,符合以下條件之一保留:①條目選擇率達70%,即回答該條目“合適”的專家>70%;②條目選擇率達50%~70%,且條目修改率為20%,即回答該條目“需修改”的專家20%。第2輪函詢中對指標項目的重要性計分,確定指標權重。
所有調查專家對各級指標的各項指標評價要素的重要程度計分進行頻數(shù)匯總,結果各級別各小項的評價指標要素以及權重見表1。
表1 重癥監(jiān)護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要素及權重
對ICU護理指標體系的評價指標方法眾多,且多數(shù)具有科學性及合理性,如德爾菲法已經在臨床護理研究廣泛推廣并得到應用,不過該方法亦有其局限性,如專家對研究的內容有很強的主觀性,因此本次研究采用“專家對比排序”與數(shù)學計算法進行指標權重的構建,比德爾菲法更均有合理性,計算簡便、實用可靠,調查專家20名即可。
3.2.1 注重護理服務結果和患者利益 本研究重癥監(jiān)護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是一種對結果進行評價的指標體系,結果表明是直接反應護理服務結果和患者安全的指標。在包含的二級指標中,結果表明是與護理服務結果和患者安全高度相關的指標;是側重反映患者利益的指標。
3.2.2 為持續(xù)改進護理質量提供依據 以護理服務結果評價護理質量更加客觀評價護理質量,可以發(fā)現(xiàn)護理質量存在的問題、特別是持續(xù)改善護理質量提供更直接和明確的信息。各醫(yī)院所用的護理質量指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形成對ICU護理安全質量的清晰認識[5]。例如,使用“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評價護理質量要比使用“消毒隔離管理合格率”更加真實地反映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該研究設計的各級別的評價指標要素全面,權重重點突出,整個體系比較科學、客觀,具有合理地及實用性。護理質量指標更細化,既能作為自身護理質量的評價工具并有效改進,又能與國際其它類似的醫(yī)療機構作橫向對比,對于強化ICU護理質量的管理有重要的臨床參考價值。
[1]Mattes N,Wood N.Developing performance measure for sedation andAnalgesia:The approach of the quality indicator project [J].Journal for Health Care Quality,2001,23(4):5-10.
[2]R ichard Thom son,Sally Taber,Joanne Lally,et al. UK Quality In-dicator Project (UK QIP)and the UK independent healthcare sector:a new 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Journal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2004,16(1):51-56.
[3]白書忠.軍隊醫(yī)學科研管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5.
[4]于秀榮,葉文琴,藺香云,等.產科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2):1080-1084.
[5]Rice BA,Nelson C.Safety in the Pediatric ICU:The key to quality outcomes[J].Crit Care Nuts Clin N Am,2005,17(4):43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