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紅
遼源市中醫(yī)院,吉林遼源 136200
月經過少是指患者的月經生理周期正常,但是月經量較正常時有明顯的減少或者是月經量點滴即凈或者月經期小于2 d且經量較少,并且患者連續(xù)2個月出現上述情況。近年來月經過少在臨床上的發(fā)病率越來越多,中醫(yī)上認為月經過少的發(fā)病原因為經虧血少、寒凝瘀阻、血海滿溢等[1]。可以分為腎虛型、血虛型、血寒型、血瘀型4種,筆者采用補腎活血調經法治療月經過少患者90例,現報道如下。
全部90例病例均為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月經過少的患者,年齡24~41歲,平均(29.76±15.47)歲。其中33例患者為腎虛型、23例患者為血瘀型、18例患者為血虛型、16例患者為血寒型。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與方劑選用》中關于月經過少的診斷,并經過B超以及婦科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
所有患者均給予補腎活血調經法加減進行治療,處方為:益母草 20g,山藥、熟地、杜仲各 15g,當歸、丹參、桃仁、山茱萸、牛膝、紫河車各10g,紅花9g,甘草6g。氣血不足的患者加用黃芪、阿膠各15g,白術、白芍各10g;形寒肢冷的患者加用人參、肉桂各10g,淫羊藿5g;夜尿頻繁的患者加用桑螵蛸、益智仁各10g;心悸失眠的患者加用五味子、炒棗仁各15g;脾虛食少的患者加用砂仁、雞內金各15g;小腹冷痛的患者加用吳茱萸、肉桂各10g;小腹疼痛伴有舌紫黯、苔黃的患者加用丹皮15g,澤蘭、梔子各10g。水煎服,1劑/d分為早、晚兩次服用,于經期第5日開始服用,至下次月經來時停用,連續(xù)服用3個周期為1療程。
患者臨床的臨床療效按照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判定。痊愈:患者的月經量恢復正常,其他癥狀完全消失,且停藥后月經量未減少;顯效:患者的月經量增加1/3或者月經量超過20mL,其他癥狀明顯減少或消失,且停藥后月經量逐漸減少;有效:患者的月經量有所增加,其他癥狀減少,且停藥后月經量明顯減少;無效:患者的月經量以及其他癥狀與治療前相比無明顯改善。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全部數據資料用 <!--[if!vml]-->表示,采用 t檢驗,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90例患者中,33例腎虛型患者的療效為痊愈8例(24.24%),顯效 10例(30.30%),有效 13例(39.39%),無效 2例(6.06%),總有效率為93.94%;23例血瘀型患者的療效為痊愈6例(26.09%),顯效 7例(30.43%),有效 5例(21.74%),無效 2例(8.70%),總有效率為91.30%;18例血虛型患者的療效為痊愈5例(27.78%),顯效 4例(22.22%),有效 6例(33.33%),無效 3例(16.67%),總有效率為83.33%;16例血寒型患者的療效為痊愈3例(18.75%),顯效 5例(31.25%),有效 3例(18.75%),無效 5例(31.25%),總有效率為68.75%。腎虛型以及血瘀型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血虛型和血寒型患者(P<0.05),血寒型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低于腎虛型、血瘀型以及血虛型的患者(P<0.05),見表 1。
表1 不同辨證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中醫(yī)認為,腎乃生殖之本,月經之源,當患者的腎精不足時,會造成氣血不足、血海不盈等情況,從而導致月經量的明顯減少[2]。臨床上中醫(yī)診斷月經量過少主要有四種類型:腎虛型、血虛型、血寒型、血瘀型,其中以腎虛型和血瘀型最為常見,因此,采用補腎活血調經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月經情況,取得標本兼治的效果[3]。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腎虛型以及血瘀型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血虛型和血寒型患者。
綜上所述,補腎活血調經法治療月經過少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易于患者接受,值得臨床推廣。
[1]傅寶君,徐巧燕.補腎調周法治療人工流產手術后月經過少52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9,18(8):1252.
[2]唐厚秀,蔡秀蓮.補腎活血法治療人工流產術后月經過少癥50例[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26):3340-3341.
[3]胡嬌嬌.補腎活血調經法治療月經過少50例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1,13(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