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敏
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 常州 213164
教學信息化是指以學校組織建設和教學環(huán)境建設信息化為基礎,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現(xiàn)代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進行教學的活動。教學信息化不僅大大擴充了學習者的學習資源,改善了教學環(huán)境,而且讓學習者改變了學習方式,學會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實踐創(chuàng)新學習和有責任感,實現(xiàn)知識重構和知識創(chuàng)新。
高校教育信息化持續(xù)發(fā)展迫切需要對高校教學信息化整體情況和課堂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測度和評價,建立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整合條件下的科學、完善而實用的信息化教學評價系統(tǒng),通過評價推動和引導教育信息化。
目前國內外關于高校信息化評價的研究仍處于理論探索階段。鑒于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類型學校的巨大差異,現(xiàn)有的一些指標體系尚不夠全面和完善,缺乏廣泛的測評實踐;功能設置偏重教育管理監(jiān)控職能;指標體系類型設置忽視專業(yè)、學科以及課程的內在差異,忽略了教師、學生的自主性。相比目前常用模糊評價法、層次分析法等評價方法,本文提出一種基于雷達圖分析法的教學信息化評價方法,能直觀、形象、簡潔、方便、精確地用圖形數(shù)值相結合地表示綜合評價結果,給出實現(xiàn)教學信息化評價的一種新思路。
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時應遵循全面完整性、層次性及簡明科學、可測性等原則。通過對高校教學信息化系統(tǒng)結構的分析,結合已有的社會信息化、企業(yè)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成果,我們構建了面向學校和面向課程教學兩個方面的測評指標,分別宏觀考察學校整體和微觀考察課程信息化教學過程。各校實際應用時可根據(jù)自身的類型、政策及考評的偏重等情況對指標及其權重進行必要的調整。
學校是教學信息化的開發(fā)者、建設者和保障者,一級指標包括課程目標設置、課程環(huán)境構建、課程資源建設、課程組織和實施、課程評價,如表 1。
表1 教學信息化評價體系(面向學校)
課程教學評價從完整的教學流程出發(fā),可以從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教學效果等方面考察,如表2。
表2 教學信息化評價體系(面向課程教學)
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的確定,對綜合評價結果的客觀性、準確度等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指標賦權方法主要有“德爾菲”法、兩兩比較法、層次分析法等幾種單準則條件下的指標權重計算方法,至于同一層次所有因素指標對目標層的相對重要性的排序權值,即層次的合成權數(shù),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分層次進行,最后獲得各層次指標重要程度不同的權數(shù)值。
每項指標的評價均有5個選項,分值設置有兩種模式。如果是主觀體會類的項目分值從高到低依次正向排布;而對客觀狀態(tài)描述的項目是兩端選項得分低、中間得分高。例如“教學內容”,評價選項依次為“過深”、“較艱深”、“適中”、“較簡單”、“過于簡單”,兩端選項的分值均為1分,第2、4選項的分值為3分,而中間選項的分值為5分。
評價的目的首要考慮的是有針對性地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工作,學校的監(jiān)管居于其次地位。因此可增加自選指標評價項目,即教師結合學科和課程特點自己設計或選擇的指標。另外也可以考慮預先設計有多項標準化評價項目供教師和院系選擇。
雷達圖分析法是指基于一種形如導航雷達顯示屏上的圖形而構建的多變量對比分析技術,其最大特點是直觀。雷達圖綜合分析法引入雷達圖和特征向量、面積和周長,不僅能進行直觀對比分析,還能進行定量綜合評價。
將雷達圖分成五個扇形區(qū),分別表示信息化教學評價的一級指標。影響信息化教學評價的各項因素指標經過標準化、歸一化處理后,用[0,1]之問某一數(shù)值表示,數(shù)值越大,表示教學信息化效果越好。其中各指標用從原點射出的軸表示,軸的截距表示各指標的值,各指標從原點射出的角度可根據(jù)評價經驗確定,將相鄰軸上的點連接起來,形成折線閉環(huán),就可以得出如圖1所示的雷達圖。在實際應用中,一般繪出一級指標的雷達分析圖已足以滿足分析決策的需要,但也可以按研究需要進一步繪出二級甚至三級指標的雷達分析圖。
圖1 基于雷達圖的教學信息化評價
雷達圖可以畫一個代表同行平均水平的中間圓圈,又稱標準線;當指標值處于標準線以內時,說明該指標低于同行平均水平,需要加以改進;若處于標準線外側,說明該指標處于理想狀態(tài),應加以鞏固和發(fā)揚。基于雷達圖的教學信息化評價還可以綜合、定量地進行評價分析。引入雷達圖的面積和周長作為兩個特征量,雷達圖的面積越大表示教學信息化綜合評價越好;當雷達圖的面積一定時,其周長越小,圖形越趨于圓形,說明各項指標協(xié)調性越好。
用雷達圖可以分析同一課程不同教師不同班級的教學信息化評價,也可以分析不同課程的教學信息化評價,如某項指標相對較低,則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揚長避短,教師能有針對性地獲取教學反饋,對改進教學不足提供較大的幫助。
雷達圖法對教學信息化進行綜合評價,以其獨到的直觀性、簡潔性,使教師能獲得及時的教學反饋,并積極改進教學方法?;诶走_圖分析法的教學信息化評價模型有助于高校教學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值得深入的研究。
在教學信息化評估結果統(tǒng)計時,既要兼顧學校對教學整體監(jiān)控的需要,更多的是要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幫助。通過評估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排序,不僅反映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也使教師了解自己課程教學水平的相對位置;同時,適當重視教師自評,可以允許教師自己選擇一些評價項目,使被評教師處于一種主動狀態(tài),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真正以教師的發(fā)展需求為目標,對教師改進教學提供更好的服務。
[1]南國農.信息化教育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杜勁,劉戰(zhàn)強.基于雷達圖法的材料切削加工性評價[J].機床與液壓,2011,39(15):1-4.
[3]焦寶聰,柳少軍.教學信息化決策理論與方法[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1.
[4]羅士美,侯平,童曉暉,陳方.高校理論課學生評教指標體系構建的實證研究[J].教學研究,2011,34(4):23-27.
[5]劉俏芝,陳磊.高校學生評教指標實證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2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