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靜,高 峰,杜日映,白懷生,李曉莉,李 飛
(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東關心腦血管??撇^(qū)心血管內科三病區(qū),陜西 延安 716000)
心房顫動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顫后患者心功能受損,誘發(fā)心力衰竭或使心衰加重,最重要的是易形成左房血栓,使缺血性卒中的風險大大的提高,而房顫引起的缺血性腦卒中是老年患者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對心房顫動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炎癥因子水平的變化及他汀類藥物的抗炎作用進行探討。
選擇2011-03~2012-05在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心內科及神經(jīng)內科就診的患者206例為研究對象。分為心房顫動組(AF組)及心房顫動伴缺血性腦卒中組(AFIS組)。根據(jù)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將病情分為3型:輕型(0~15分)21例;中型(16~30分)29例;重型(30~45分)24例。按最大梗死灶平面直徑分為3組,A組(≥5.0 cm),B組(2.1~5.0 cm),C組(0.5~2 cm)。
房顫患者在入選時有可靠的心電圖依據(jù)。房顫伴發(fā)卒中的患者既往有房顫病史,有腦卒中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并經(jīng)頭顱MRI證實,且房顫病史在卒中病史之前。
急、慢性血液病、腫瘤、新近外傷、手術、活動性出血、急性感染、風濕活動、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情況。出血性腦卒中,低血糖、偏頭痛、TIA、阿斯綜合征等在內的假性卒中。有嚴重的腦部疾病者。
收集患者的病例資料,同時記錄卒中病人的腦栓塞部位。所有研究對象于第一次就診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靜脈全血3 ml,采血后120 min內離心(2000 rpm,離心15 min),分離出上層的血漿,分裝入標記的EP試管中,置-80℃冰箱保存,擇期測定HsCRP、IL -6、TNF -α。HsCRP、IL -6,TNF -α 的測定均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雙抗體夾心法(ELISA),試劑盒由廈門慧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步驟嚴格按照各自的說明書進行。上述患者均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立普妥)20 mg每日一次口服,連用兩周后再次進行上述指標檢測。
本實驗數(shù)據(jù)均經(jīng)SPSS16.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比較應用多組獨立樣本的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的對比應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課題共入選心房顫動患者206例為研究對象。其中AF組132例,AFIS組74例。入選患者平均年齡為(62.5±10.7)歲,合并高血壓病152例,合并2型糖尿病58例,冠心病97例。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AFIS組與AF組一般臨床資料的比較
兩組相比,AFIS組患者炎癥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明顯高于AF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AFIS組患者較AF組患者有更高的炎癥水平。(見表2)
表2 AFIS組與AF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
三組兩兩比較,AFIS輕型組炎癥因子水平與AFIS中型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FIS輕型組與AFIS重型組相比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上述結果表明,AFIS患者炎癥因子水平與病情輕重有關,隨病情的加重而升高。(見表3)
表3 AFIS組輕、中、重型患者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
與C組相比,A組炎癥因子水平升高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B組炎癥因子水平升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表明,AFIS患者炎癥因子水平與梗死面積的大小有關,梗死面積越大炎癥因子水平越高。(見表4)
表4 不同梗死面積患者炎癥因為水平
AFIS組74例患者服用他汀類藥物治療前后相比,治療后患者炎癥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明顯降低(P<0.05)。表明AFIS組擁有較高的炎癥因子水平,他汀類藥物對此治療有效。(見表5)
表5 AFIS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
目前國內外大量研究證明炎癥因子HsCRP,IL-6,TNF-α等在房顫患者中明顯高于正常人群,可能的機制包括細胞退化﹑凋亡和隨之產(chǎn)生的心房間質纖維化等。但是房顫伴卒中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是否高于房顫患者,炎癥與房顫患者卒中的發(fā)生發(fā)展有無關系,目前國內外尚缺乏確切報道。
目前研究表明,CRP濃度升高與腦動脈、冠狀動脈和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的存在和嚴重程度有明顯相關性[1]。在排除其他因素引起CRP增高的情況下,CRP水平的高低可反映動脈粥樣硬化炎癥反應的強弱[2]。血漿CRP增高可能通過促進活性因子釋放、激活補體和促凝等多種途徑來共同參與動脈粥樣硬化損害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國內研究亦發(fā)現(xiàn)CRP水平隨著急性腦梗死神經(jīng)功能受損的嚴重程度有增高的趨勢,CRP水平高低與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病情預后直接相關[3-6]。近年來,TNF-α在血栓形成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其能增加內皮細胞組織因子的合成釋放,抑制具有抗凝作用的蛋白C激活,并刺激內皮細胞釋放IL-1。TNF-α與IL-1協(xié)同作用使內皮細胞表面成為促凝狀態(tài),促進血栓形成[7]。向大鼠中動脈梗死模型側腦室注入TNF-α可以增加局灶性腦缺血后半球梗死面積,但用單克隆抗體抑制外源性和內源性TNF-α后能顯著減小梗死面積[8],提示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病過程中存在TNF-α介導的炎癥反應。還有研究顯示凝血因子XⅢ-A的VaB4ku基因多態(tài)現(xiàn)象與房顫患者IL-6水平的增高有獨立相關性,導致更多的XⅢ快速激活,催化纖維蛋白單體交聯(lián)和不斷增加的凝血抵抗[9]。故有學者認為高水平的IL-6也與血栓形成的危險性增高相關,而這將房顫中的炎癥過程和血栓形成聯(lián)系起來,炎癥可預測房顫患者腦卒中和血栓栓塞發(fā)生的風險,指導抗凝治療。目前研究認為,炎癥因子可能通過以下機制參與房顫患者卒中的發(fā)生發(fā)展:①刺激急性期反應蛋白合成增多,引起黏附分子表達,誘導白細胞的黏附和浸潤;②使興奮性氨基酸、一氧化氮釋放增加,產(chǎn)生神經(jīng)毒性[10];③經(jīng)內皮細胞激活作用促成凝血狀態(tài)和血管收縮,并使PAF、TXA、ET等血管物質增多,增加腦卒中的危險性并加重缺血性腦損傷。
本研究結果表明AFIS組患者較AF組患者有更高的炎癥水平,且重型缺血性腦卒中組明顯高于輕型組,梗死面積大于5.0 cm組明顯高于梗死面積0.5~2 cm 組,炎癥因子 HsCRP,IL-6,TNF-α水平與病情輕重及梗死面積的大小有關,隨病情的加重及梗死面積的增大而升高。說明炎癥反應是房顫患者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并能反映腦梗死的嚴重程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心房顫動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擁有較高的炎癥因子水平,他汀對藥物對此治療有效。目前認為其可能通過多種機制抑制炎癥:①減少斑塊內巨噬細胞的密度;②抑制LDL的氧化修飾;③抑制單核細胞、巨噬細胞活性及泡沫細胞的形成;④抑制細胞黏附分子和基質金屬蛋白酶的表達;⑤減少CRP生成的遞質TNF-A和IL-6的產(chǎn)生;⑥抑制MHC-Ⅱ介導的T細胞活性。
綜上所述,炎癥是心房顫動患者腦卒中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炎癥因子水平與病情輕重及梗死面積的大小有關。在心房顫動患者中積極進行血清CRP、IL-6、TNF-α濃度的檢測對于臨床評估心房顫動患者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病情預后提供簡便、迅速、可靠的參考指標。及早使用他汀類藥物等進行炎癥介質的干預可能為心房顫動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1]盧冬喜,盧光增.C反應蛋白與缺血性卒中的結局[J].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0,8(1):48.
[2]Ridker PM,Rifai N,Pfeffer MA,et al.In flamm ation,Pravastatin,and th e risk of coronary after m yocard ial infarctino in pat ien tsw ithavcrage cho lester ollerels[J].Circulation,1998,98(8):499.
[3]趙玫,張漫.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急性期C反應蛋白水平與病情及預后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6,9(2):18 - 20.
[4]曹紅,孫長凱,趙杰,等.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與腦梗死病情及預后的關系[J].臨床神經(jīng)病學,2005,18(6):422-424.
[5]杜慶偉,劉永海.腦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的動態(tài)變化及臨床意義[J].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5,5(1):30 - 32.
[6]趙麗,林曉東.C-反應蛋白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華現(xiàn)代內科學雜志,2008,5(8):701-7021.
[7]應紅宇,丁仁瑞.TNF的生物學功能與受體的信號傳導[J].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1995,2(3):222 -226.
[8]Strachan AJ,Woodruff TM,Haaima G,et al.A new small molecule CSa recepter antagonist inhibits the reverse-passive arthus reaction and endotoxic shock in rats[J].J Immunol,2000,164(12):6560.
[9]Marin F,Corral J,Roldan V,et al.FactorⅩⅢ Val34Leu polymorphism modulates the prothrombotic and inflammatory state associated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J Mol Cell Cardiol,2004,37(3):699 -704.
[10]溫紅梅.C反應蛋白與缺血性卒中[J].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2,10(4):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