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麗
(河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化學(xué)工程系,河南南陽 473009)
Fe3O4由于具有磁性且原料易得、價格低廉而被大量應(yīng)用于涂料和油墨等領(lǐng)域;而納米Fe3O4粒子在磁記錄材料、固定化酶、免疫診斷、靶向藥物、催化劑載體、磁性微球和生物探針等方面顯示出許多特殊功能。
Fe3O4通常采用共沉淀法來合成,但是Fe3O4容易被氧化,因此,需對其進行改性,使之能在空氣中穩(wěn)定存在,在應(yīng)用時不受限制。如果油酸單層改性Fe3O4粒子[1],在以后的使用過程中需對制得的
Fe3O4粒子烘干,烘干過程中部分Fe3O4易被氧化,而使其磁性衰減。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合成Fe3O4粒子,并以水和乙醇為分散介質(zhì),利用油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先后對其進行改性,制得分散性良好的磁性Fe3O4流體。
FeCl2·4H2O,分析純;FeCl3·6H2O,分析純;十二烷基苯磺酸鈉(SDBS),化學(xué)純;油酸,化學(xué)純;氨水(質(zhì)量分數(shù)為25% ~28%),分析純;無水乙醇,分析純;二次蒸餾水。
將分別配制好的FeCl3和FeCl2溶液加入250 mL三頸瓶中,于30℃水浴中強烈攪拌,并快速加入氨水,反應(yīng)在N2氣保護下進行30 min后停止攪拌。取出三頸瓶,用蒸餾水洗滌幾次。將一定量的水和乙醇加入反應(yīng)瓶中,并在恒溫60℃條件下,滴入適量油酸,滴完升溫至85℃繼續(xù)反應(yīng)30 min,自然冷卻至室溫,加入SDBS,再繼續(xù)反應(yīng)30 min后得到分散性好的黑色磁性Fe3O4流體。
圖1 雙表面活性劑對Fe3O4的改性機理
采用油酸和SDBS兩種表面活性劑對磁性Fe3O4粒子進行改性,其改性機理為:第一層表面活性劑為油酸,油酸中的羧基和Fe3O4表面的羥基反應(yīng),從而使其鍵合在Fe3O4的表面,而其疏水端向外,第二層表面活性劑SDBS,根據(jù)相似相溶的原理,SDBS的疏水端和油酸的疏水端形成雙層膠束,其親水端向外,由于靜電排斥作用,從而使磁性粒子可以很好地分散到極性溶劑中,使之得到更廣泛的應(yīng)用。
圖2 改性Fe3O4的紅外譜圖
圖2是改性后的Fe3O4紅外譜圖,由圖2可以看出,在1 600 ~1 560 cm-1,1 420 ~1 300 cm-1處有油酸的COO—的特征吸收[2],苯環(huán)的特征吸收在1 600 cm-1,1 580 cm-1,650 ~ 910 cm-1處,磺酸根的特征吸收峰在1 220~1 160 cm-1,1 070~1 030 cm-1處,在585 cm-1處的峰是 Fe3O4的特征吸收。由紅外譜圖可以說明此樣品中有Fe3O4磁性粒子,以及油酸和SDBS在改性過程中未發(fā)生分解或其他化學(xué)反應(yīng)。
圖3a和b分別為改性前后Fe3O4粒子的X射線衍射譜圖,從圖中可以明顯地看到改性前后譜峰基本沒有變化,表明在改性中Fe3O4的晶體結(jié)構(gòu)沒有改變。而在 2θ=30.43°、35.80°、43.48°、57.35°、62.92°處都有衍射譜峰的出現(xiàn),與Fe3O4的立方晶面相對應(yīng)[3],XRD分析該物質(zhì)為晶尖石結(jié)構(gòu)Fe3O4。根據(jù)Debye-Sherrer[4]方程計算得到其平均粒徑約為10 nm。
圖3 改性前后Fe3O4的X射線衍射譜圖
圖4 Fe3O4改性前(a)、后(b)的透射電鏡照片
圖4 a和b分別是改性前后Fe3O4的電鏡照片,從圖a中可以明顯的看出改性前的Fe3O4粒子之間因存在作用力而聚集在一起,而用雙層表面活性劑改性后的Fe3O4粒子卻有著較好的分散性。
本文首先利用化學(xué)共沉淀法合成了納米級的Fe3O4粒子,F(xiàn)e3O4為晶尖石結(jié)構(gòu),粒子平均粒徑在10 nm左右;制得的Fe3O4粒子經(jīng)改性之后,由于粒子表面被雙層表面活性劑所包覆,因而粒子之間會產(chǎn)生靜電斥力,使得粒子在溶劑中能夠均勻分散。
[1]趙吉麗,韓兆讓,王 莉,等.表面含羧基磁性高分子復(fù)合微球的制備[J].高分子材料科學(xué)與工程,2006(4):204-207.
[2]將新宇,周春山,張俊山,等.導(dǎo)向藥物用納米Fe3O4磁性粒子的制備及表征[J].中南工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03,34(5):516-520.
[3]安麗娟,李兆強,徐 娓,等.超順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備與表征[J].高等學(xué)?;瘜W(xué)學(xué)報,2005,26(2):366-369.
[4]Wan M X,Zhou W X,Li J C.Composite of polyaniline containing iron oxides with nanometer size[J].Synthetic Matals,1996,78: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