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克 (湖北科技學院圖書館 湖北 咸寧 437100)
由于計算機科學的飛速發(fā)展及其技術的廣泛應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以下簡稱《中圖法》)在近兩次的修訂中將與計算機科學相關的類目作為重點之一[1-2]?!吨袌D法》(第5版)確定了“TP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類目為修訂的3個重點大類之一,其中“TP39計算機的應用”類目下的“TP391信息處理(信息加工)”類目也有較大變化,修改類名、增改類目注釋及增設、停用類目共計40多處,較全面地反映了近10年來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發(fā)展變化。筆者結合學習、工作體會,指出了“TP391信息處理(信息加工)”類目存在的幾點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修改建議,一孔之見,求教大方。
{TP391.5} 診斷機<停用;5版改入R44>{TP391.6} 教學機、學習機
<停用;教學機,5版改入G434;學習機,5版改入TP368.39>{TP391.8} 控制機<停用;5(排版錯為4)版改入TP368.4>
“TP391信息處理(信息加工)”類目下3個停用的類目仍以“{}”的形式標注,并以沿革注釋的方法加以說明解釋。一般而言,論述一種設備在某一學科領域的應用的文獻歸入應用的學科主題所屬的類目中[3],所以應用計算機進行輔助診斷的診斷機改入“R44診斷學”類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教學機改入“G434計算機化教學”類目。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和相關文獻的大量出版,《中圖法》(第5版)設置了“TP368.39(個人計算機)其他”類目和“TP368.4工業(yè)控制計算機”類目,依據文獻內容的學科和專業(yè)屬性,類目注釋明確規(guī)定個人數(shù)碼助理、學習機等入“TP368.3個人計算機”下的“TP368.39其他”類目,控制機入“TP368.4工業(yè)控制計算機”類目。
《中圖法》(第5版)的“TP391信息處理(信息加工)”類目修改類名13處,具體為:把“TP391.7/.77”類名中的“機器”全部改為“計算機”,體現(xiàn)了類名所用語詞的科學性、準確性及相同概念所用語詞的一致性[4];“TP391.4模式識別、射頻識別”類目及其下位類的類名都省略了“裝置”一詞,而改由類目下的注釋說明,使類名的表述更為精煉、準確;將TP391.4類目的類名改為“模式識別、射頻識別”,使其由單一類目變?yōu)轭惤M,容納新的學科和新的主題,增加了屬性相同的新學科內容“無線射頻識別”;“TP391.2翻譯系統(tǒng)”類目和“TP391.3檢索系統(tǒng)”類目的類名分別由“翻譯機”和“檢索機”改名而來,原來的類名過時、陳舊且范圍過窄,造成類目容納性較差,新的類名擴大了類目的外延,增強了類目的容納性,使對應的軟件及其應用都可各入其類。
《中圖法》(第5版)在“TP391.4模式識別、視頻識別”類目下增設了下位類“TP391.45無線視頻識別(RFID)”;擴充、細化了“TP391.41圖形圖像識別”類目,將《中圖法》(第4版)“TP391.41圖形圖像識別”類目的注釋改為新增設“TP391.411計算機圖形學”、“TP391.412圖形識別”、“TP391.413圖像識別”、“TP391.414三維動畫制作”4個下位類;擴充了“TP391.9計算機仿真”類目,增設了“TP391.91計算機仿真原理”、“TP391.92計算機仿真技術、仿真系統(tǒng)”、“TP391.97計算機仿真測試、評估”、“TP391.98計算機虛擬現(xiàn)實”、“TP391.99計算機仿真應用”等類目。通過細分、擴展上位類,可增加標引深度,解決相關文獻過于集中的問題,有利于文獻的分類排架管理,方便讀者檢索利用。新增設的類目也反映了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發(fā)展成果及其文獻的出版情況,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圖法》與科學發(fā)展保持同步、及時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修訂指導思想。
《中圖法》(第5版)的“TP391信息處理(信息加工)”類目增加類目沿革注釋16處,并將其置于其他注釋之后且用<>加以標識,揭示了《中圖法》(第5版)和《中圖法》(第4版)在類號、類名、內容范圍等方面的聯(lián)系與變化;修改類目注釋8處,明確了類目的涵義及類目之間的關系,劃清了類目之間的界限,增設了主題概念,提供了主題檢索途徑,如 “TP391.3檢索系統(tǒng)”類目的注釋明確為“總論檢索系統(tǒng)、網絡搜索引擎的構建原理和技術、檢索機等入此,信息檢索技術及系統(tǒng)應用的著作入G254.9有關各類”;補充建立了“TP391信息處理(信息加工)”類目的反向參見注釋“參見G202”,充分揭示了類目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有利于編目人員準確分類。類目注釋是對類目進行解釋的一種補充性說明文字。增補和完善類目注釋可以使類目容納更多主題,及時反映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研究成果和最新進展,解決該類文獻的分類問題,增強《中圖法》不同版本之間的相容性。
《中圖法》(第5版)“TP391信息處理(信息加工)”類目的設置較好地適應了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發(fā)展,解決了實際分類工作中的一些疑難問題,但是有些地方仍值得商榷,有待改進。
《中圖法》(第5版)“TP391信息處理(信息加工)”類目下沒有設置與“TP317.5多媒體軟件”類目相對應的類目。影視音軟件作為計算機應用軟件的一部分,在《中圖法》(第4版)中并沒有設置專類,而是把它歸入“TP317.4圖像處理軟件”類目下,影視音軟件的使用歸入“TP391.41圖像識別及其裝置”類目。鑒于影視音軟件技術的發(fā)展、廣泛應用及其文獻的大量出版,《中圖法》(第5版)在“TP317應用軟件(程序包)”類目下增設了“TP317.5多媒體軟件”類目,明確規(guī)定“多媒體制作與管理等軟件開發(fā)研制入此”,其包括音頻、視頻、網絡影音等軟件?!癟P317.5多媒體軟件”類目的設置把有關多媒體軟件的圖書集中起來,使其與圖形圖像處理軟件的圖書區(qū)分開來。但是,依照“TP317應用軟件(程序包)”的類目注釋“使用入TP391有關各類”,我們在“TP391信息處理(信息加工)”類目下無法為多媒體軟件的使用分類;如果仍將其分入“TP391.41圖形圖像識別”類目下的類目,則該類目應與 “TP317.4圖形圖像處理軟件”和“TP317.5多媒體軟件” 類目是同位類,二者相矛盾。因此,必須在“TP391信息處理(信息加工)”類目下增設關于影視音軟件的學習及使用類目。
文獻分類首先必須遵循學科屬性原則,即文獻分類標引必須以其內容的學科或專業(yè)屬性為主要標準,只有在不適于以學科屬性為區(qū)分標準時,才考慮以其他方面的性質(如體裁、地域、時代、語種等)作為分類標準。根據應用關系主題文獻的分類標引方法,論述一種(或多種)理論、方法、工藝、材料、設備、產品等在某一主題或學科領域中的應用的文獻,歸入應用到的學科主題所屬的類目;論述一種理論、方法、技術、材料在多個學科領域中的應用的文獻,則歸入該理論、方法等本身所屬的類目[3]。而“TP391.41圖形圖像識別”類目的注釋為“圖形圖像處理軟件的應用入此”。因此,在具體的分類實踐中,應用PhotoShop軟件進行照片處理的文獻有的歸入“TP391.413圖像識別”類目,有的則歸入“TB885相片修整”類目,導致內容相同的文獻無法集中。筆者認為,“TP391.41圖形圖像識別”類目的注釋應改為“圖形圖像處理軟件的使用、學習入此,具體應用入有關各類”,那么應用PhotoShop軟件進行照片處理的文獻就會集中在“TB885相片修整”類目下。
2.3.1 某些類目的邏輯關系錯誤
《中圖法》是等級體系分類語言,類目之間按邏輯關系層層展開,上下位類目、同級類目的編排必須科學合理。文字信息處理與圖形圖像處理是計算機信息處理的兩種不同形式,二者在邏輯上是并列關系,屬同位類,類目的設置也應該并列。然而《中圖法》(第5版)不僅把他們隔類而列,并且將文字信息處理設為六級類目TP391.1,而將圖形圖像處理設為七級類目TP391.41,二者不僅不屬同位類,甚至連同級類都不是。
2.3.2 某些類目未進行系統(tǒng)歸納
《中圖法》是以科學分類和知識分類為基礎進行邏輯劃分和系統(tǒng)排列的類目表。類是指具有某種共同屬性的個別事物的集合,表明某些個別事物共有的一種概念,一個類目就表示具有某種共同屬性的一組文獻?!吨袌D法》(第5版)的“TP391信息處理(信息加工)”類目下的類目,除了“TP391.7計算機輔助技術”和“TP391.9計算機仿真”類目外,可以把其余類目歸納到多媒體技術和智能技術兩個概念之下。
(1)“TP3計算技術、計算機技術”類目的下位類設置標準為“研究對象”,而“TP37多媒體技術與多媒體計算機”類目卻把多媒體技術和多媒體計算機設置在同一類目之下,采用“計算機科學內容”和“研究對象”雙重標準,造成類目設置混亂、不科學[5]。這就需要把多媒體技術從該類目分離出來且單獨設類。文字信息處理、圖形圖像處理以及音頻信息和視頻信息的處理等,經過概括可為多媒體信息的處理,屬于多媒體技術的研究內容。多媒體技術是指使用計算機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不同類型的媒體信息綜合處理的一種具有交互性的、系統(tǒng)的技術,其實質是通過數(shù)字化采集、獲取、壓縮/解壓縮、編輯、存儲等加工處理,再以單獨或合成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一體化處理技術[6]。這說明多媒體技術是一種與計算機處理相關的技術,是一種信息處理技術,把“多媒體技術”設置為“TP391信息處理(信息加工)”類目的一個下位類就是類目設置從總到分、從屬概念到種概念的過程。
(2)智能技術是在計算機科學、控制論、信息學、神經心理學、哲學、語言學等多種學科研究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性的邊緣學科,是一個新興的學科領域,機器翻譯系統(tǒng)、模式識別系統(tǒng)、檢索系統(tǒng)等都屬于它的研究范疇[7]。智能技術與信息處理相結合成為智能信息處理技術,更高效地提升了信息處理的自動化水平。因此,把智能技術設置為“TP391信息處理(信息加工)”類目的下位類,把機器翻譯系統(tǒng)、模式識別系統(tǒng)、檢索系統(tǒng)等歸納到智能技術的概念下,符合科學分類和知識分類的原則。
綜上所述,筆者在《中圖法》(第5版)的基礎上,保持“TP391.7計算機輔助技術”和“TP391.9計算機仿真”類目不變,重置“TP391信息處理(信息加工)”類目及其下位類如下:
TP391 信息處理(信息加工)總論圖像處理入TN911.73。信息處理軟件的開發(fā)研制入TP317有關各類;軟件的學習、使用入以下各類;軟件的具體應用入有關各類。參見G202。TP391.1 多媒體技術TP391.11 多媒體信息處理TP391.111 文本信息處理[TP391.111.1] 漢字信息編碼宜入H127。TP391.111.2 漢字處理系統(tǒng)參見TP317.2。TP391.111.3 表格處理系統(tǒng)參見TP317.3。TP391.111.4 漢字錄入技術中英文打字、漢字輸入法等入此。TP391.112 靜態(tài)圖形圖像處理TP391.112.1 圖形處理TP391.112.2 圖像處理TP391.113 計算機動畫TP391.113.1 平面動畫TP391.113.2 三維動畫TP391.114 數(shù)字視頻信息處理TP391.115 數(shù)字音頻信息處理TP391.12 多媒體存儲技術宜入TP333。TP391.13 多媒體壓縮技術TP391.14 多媒體傳輸技術宜入TN919.8。TP391.15 多媒體產品設計制作TP391.2 智能技術TP391.21 翻譯系統(tǒng)翻譯軟件及其應用入此。機器翻譯及其理論入H085。TP391.22 檢索系統(tǒng)總論檢索系統(tǒng)、網絡搜索引擎的構建原理和技術、檢索機等入此。信息檢索技術及系統(tǒng)應用的著作入G254.9有關各類。TP391.23 模式識別、射頻識別總論模式識別與裝置如此。模式識別技術、軟件應用、自動讀版裝置等入此。模式識別理論入O235。
TP391.231 圖形圖像識別[TP391.232] 聲音識別宜入TN912.34。TP391.233 文字識別TP391.234 光模式識別總論條形碼的著作入此。專論條形碼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入有關各類。TP391.235 無線射頻識別(RFID){TP391.5} 診斷機<停用;5版改入R44>{TP391.6} 教學機、學習機<停用;教學機,5版改入G434;學習機,5版改入TP368.39>TP391.7 計算機輔助技術……{TP391.8} 控制機<停用;5版改入TP368.4>
TP391.9 計算機仿真……
[1]國家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編輯委員會.中國圖書館分類法[M].5版.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5-11.
[2]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編輯委員會.中國圖書館分類法[M].4版.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7-12.
[3]俞君立,陳樹年.文獻分類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308.
[4]鐘 萍《.中圖法》第四版“TP391”類的分析與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5):36-39.
[5]楊 樹.計算機科學文獻的特點及《中圖法》TP類的修訂[J].圖書館建設,2009(8):40-45.
[6]金永濤.多媒體技術應用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2.
[7]曹承志, 王 楠.智能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