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洋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yè)學院,福建福州 350007)
黃土是一種結構疏松、具有大孔隙和濕陷性的黃色沉積土層的統(tǒng)稱。滎陽是豫西黃土沉積的典型地區(qū)之一,研究滎陽黃土的工程地質性質,對于評價和解決豫西黃土區(qū)有關環(huán)境問題和工程問題有較普遍的意義。研究是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滎陽索河和枯河工程為研究對象,以野外工程地質勘察與室內試驗和微觀分析為手段,借助現代計算機技術來研究滎陽黃土的工程地質性質。
由于古、老、新黃土其沉積環(huán)境與成壤程度的不同,其物質組成與微結構特征有明顯的差異,因而各層黃土的巖土工程性質有明顯的差別[1,2]。
滎陽黃土顆粒(見表1),經分析粒徑基本上由0.25 mm以下的顆粒組成,且以粉土顆粒(0.05 mm~0.005 mm)為主,其含量一般為50%~70%,平均值多大于56%。粘粒含量只有10%~26%。在alQ13之前砂粒平均值多大于粘粒。其次黃土各粒組的變化情況是:砂粒組和粉粒組自上而下含量有逐漸減少的趨勢,粘粒組自上而下含量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古土壤中砂粒和粉粒含量明顯減少,而粘粒含量明顯增加。
黃土化學成分以SiO2,Al2O3為主,兩者之和占75%以上,K2O和Na2O的含量相對較高,CaO的含量相對較低[3]。其主要礦物為伊利石、高嶺石、綠泥石、石英、長石、輝石、云母和碳酸鹽礦物等。
從微觀結構上看[4,5],以微晶碳酸鹽、粘土膠結的集聚體以及長石、石英等碎屑構成了黃土類土結構的骨架顆粒,顆粒的排列具隨機性,呈接觸式弱膠結,集聚體和碎屑間存在孔隙。黃土類土的許多工程特性都與這種結構有關。
黃土由于其特殊的形成條件,天然狀態(tài)下的濕度較低,密度不高,孔隙較大,具有低容重、低含水和高孔隙的特點。滎陽黃土的孔隙率為33%~64%,且常具有蟲孔、植物根孔等大孔構成垂直方向的管道,黃土的這種大孔隙和柱狀垂直節(jié)理構成黃土的主要特點。
黃土的天然含水量與濕陷性關系密切[6,7]。黃土在飽水情況下產生較大變形的特性稱為黃土的濕陷性。三門峽地區(qū),當含水量大于23%時,西安地區(qū)當含水量大于24%時,蘭州地區(qū)當含水量大于25%時土就不具濕陷性[8]。滎陽黃土天然含水量,索河勘察區(qū)當含水量大于21.8%時,枯河勘察區(qū)當含水量大于22.0%時,土就不具濕陷性。試驗結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黃土自新而老,濕陷性由強變弱。
表1 索河不同成因時代黃土粒度組成的變化范圍
飽和度Sr越小,土的濕陷系數δs越大。西安地區(qū)當 Sr>70%時,只有3%左右的土具有輕微濕陷性 δs<0.03,當 Sr>75%,土已不具濕陷性[8]。滎陽黃土區(qū)當Sr>63%時,土已不具濕陷性。
黃土孔隙比變化在0.85~1.24之間,大多數在1.0~1.1之間??紫侗仁怯绊扅S土濕陷性的主要指標之一。西安地區(qū)當e<0.9,蘭州地區(qū)當 e<0.86,一般濕陷性不明顯[8]。而滎陽黃土孔隙比變化在0.675~0.823之間,大多數在 0.700~0.712之間。在工作區(qū),黃土層自新而老由大變小,并且黃土層天然孔隙比大于古土壤層。索河勘察區(qū)當 e<0.746,枯河勘察區(qū)當e<0.712,一般濕陷性不明顯。
液塑限是決定黃土性質的一個重要指標,當液限在30%以上時,黃土的濕陷性較弱且多為非自重濕陷性黃土[9]。而滎陽黃土,當索河勘察區(qū)黃土的液限在28.5%,枯河勘察區(qū)黃土的液限在29.3%時,黃土的濕陷性較弱且多為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其次滎陽黃土塑性指數自新而老由小變大。其三,滎陽黃土塑性指數和液限之間有很好的線性相關性[10]。
影響土的滲透性質的因素很多,如土的孔隙比、顆粒形狀、大小、成分、粘粒含量以及土的結構等[11-13]。對滎陽黃土來說,由于它具有大量的根管及垂直方向的孔洞,構造特殊,因此形成了它的特殊的滲透性質。黃土的滲透系數及其各向異性試驗統(tǒng)計資料見表2。
表2 黃土滲透系數及其各向異性比較表
由試驗資料看出,黃土垂直方向的滲透系數大于其水平方向的滲透系數,垂直方向的滲透系數多為其水平方向滲透系數的1倍~2倍。在少數情況下,也有垂直滲透系數小于水平滲透系數的情況。在一般情況下,時代新的黃土比時代老的黃土滲透系數大。
黃土的崩解性根據崩解試驗確定。試驗中將原狀黃土試樣(體積5 cm×5 cm×5 cm)浸入水中,觀察試樣達到完全崩解所需的時間[8]。試驗表明:滎陽新黃土崩解速度較快,浸水后立即有大量氣泡冒出,并產生粒狀崩落,一般經3 min~5 min即可達到完全崩解;老黃土完全崩解需4 min~7 min;古土壤因粘粒含量較高,崩解速度較慢,同樣大小的試樣達到完全崩解需要20 min~40 min。野外新黃土層、古土壤層較老黃土層薄,故新黃土較老黃土抗侵蝕能力弱,從而造成新黃土厚的地方地表土壤侵蝕嚴重。
滎陽黃土天然狀態(tài)下,黃土的壓縮系數多在0.12 MPa-1~0.39 MPa-1之間,具中等壓縮性,但也有少數呈低壓縮性,壓縮系數0.08 MPa-1。浸水后,壓縮系數大幅度增加,一般可達0.32 MPa-1~0.89 MPa-1,這主要是顆粒間膠結物被溶解的結果[14]。
黃土具有特殊的強度特征,其抗剪強度除與土的顆粒組成、礦物成分和可溶鹽含量有關外,還取決于土體的含水量和密度[8,15]。一般情況下,自然快剪的強度大于浸水后的快剪值。經試驗表明滎陽黃土有以下強度特征:
1)當含水量低于塑限,水分變化對強度的影響最大,但當含水量大于塑限時,含水量對抗剪強度的影響減小,而超過飽和含水量時,抗剪強度的變化不大。
2)在土的含水量相同的情況下,土的干重度越大,其抗剪強度越高。
3)浸水過程中黃土濕陷處于發(fā)展過程,此時土的抗剪強度降低最多,但當黃土的濕陷壓密過程已基本結束,此時土的含水量雖很高,但抗剪強度卻高于濕陷過程。因此濕陷性黃土處于地下水位變動帶時,其抗剪強度最低,而處于地下水以下的黃土,抗剪強度反而高些。
[1]盛海洋.索河渡槽及退水閘工程地質勘察分析[J].人民長江,2001,32(6):34-36.
[2]朱海之.黃土結構某些特征的初步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1964:140-150.
[3]孫福慶.古土壤地球化學的某些問題[J].土壤學報,1983(2):101-110.
[4]高國瑞.黃土顯微結構分類與濕陷性[J].中國科學,1980(12):1203-1208.
[5]雷祥義.西安黃土顯微結構類型[J].西北大學學報,1983(4):56-63.
[6]曾國紅.關于黃土濕陷起始壓力、濕陷起始含水量的探討[J].太原工業(yè)大學學報,1997,28(S4):17-20.
[7]鄭建國.黃土的濕陷起始壓力和起始含水量[J].工程勘察,1989(2):6-10.
[8]《簡明工程地質手冊》編寫委員會.簡明工程地質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8:225-242.
[9]GB 50021-2001,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S].
[10]SD 128-84,土工試驗規(guī)程[S].
[11]朱海之.黃土結構某些特征的初步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1964:140-150.
[12]王永炎.蘭州黃土物質成分及結構特征[J].西北大學學報,1978(2):1-27.
[13]王永炎.中國黃土的結構特征及物理力學性質[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107-121.
[14]劉祖典.黃土的變形特性[J].土木工程學報,1985,18(1):73-75.
[15]GBJ 25-90,濕陷性黃土地區(qū)建筑規(guī)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