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浦濤
在教學初中物理流體壓強與流速時,飛機升力作為伯努利原理的應用來分析,教材一般設計飛機升力實驗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如人教版教材中,將紙按照圖1甲尺寸剪下,折成圖乙形狀并用小段膠帶固定,就制好了紙質(zhì)機翼模型,MN是固定在機翼前端的細線。把細線拉平繃緊,用嘴對著“機翼”前端的位置用力水平吹氣,可以看到“機翼”在氣流的作用下向上翹起(如圖1丙所示)。教材以此現(xiàn)象說明機翼能產(chǎn)生升力。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用這種方法產(chǎn)生的效果是“機翼”產(chǎn)生轉(zhuǎn)動,最后處于水平狀態(tài),沒有整個“機翼”從下往上升起的效果。實驗存在的問題有兩點:
(1)紙機翼模型在實驗開始階段與實際機翼飛行階段氣流吹擊部位不同。由于拉緊細線后,紙機翼模型自然下垂,剛開始是平直的一面對著吹來的氣流,這相當于氣流對著實際機翼的下表面向上吹,這顯然與實際不相符。
圖1
(2)紙機翼模型在實驗中由于細線不在重心處,吹氣時在氣流沖擊力作用下會產(chǎn)生轉(zhuǎn)動,直到達到平衡狀態(tài),而實際機翼在起飛階段是不會繞著固定點轉(zhuǎn)動的。
為了使機翼模型在實驗中有升起來的感覺,證明機翼的外形會產(chǎn)生升力,將實驗做如下改進:
①使機翼模型在實驗中始終處于水平狀態(tài),與實際機翼迎氣流部位相同。
②固定機翼模型處在重心處,消除轉(zhuǎn)動效果,并使機翼產(chǎn)生升力后可以上下移動,產(chǎn)生“飛”的效果。
③引入對比實驗。將機翼模型凸面分別向上向下用氣流吹,觀察效果,說明機翼升力與其外形有關,增強說服力。
機翼模型的制作材料首選密度很小的泡沫塑料。取一塊長12 cm,寬6 cm,厚2 cm(具體尺寸要求不用太嚴格,但厚度不能太薄,否則實驗時機翼模型不易保持水平狀態(tài))的泡沫塑料。用鋒利的小刀來回拉動,切割成機翼模型,找出其重心,再用直徑約1 mm的細鐵絲用火加熱,在重心處沿垂直機翼模型方向扎一小孔,切一段2 cm長的空塑料筆芯插入小孔,機翼模型就做好了。
實驗時,將直徑約1 mm的光潔細鐵絲插入機翼模型的小孔中,使它凸起的一面向上,一只手舉著細鐵絲使機翼模型處于水平狀態(tài),另一只手持電吹風機對著機翼模型吹氣,可以看到機翼模型緩緩升起,在空中隨著氣流上下晃動,像飛機在飛行(如圖2所示)。將機翼模型倒過來凸面向下,用電吹風機吹氣,機翼模型升不起來(如圖3所示),說明機翼的外形會產(chǎn)生升力。
圖2
圖3
此方法簡單易行,即使用嘴吹氣,也能產(chǎn)生很好的效果。
人教版教材是這樣引導學生的:幾十噸重的飛機為什么能夠騰空而起?秘密在于機翼。你觀察過飛機的機翼嗎?它的截面是什么形狀?將飛機升力產(chǎn)生的焦點指向機翼的形狀。接著這樣解釋:飛機前進時,機翼與周圍的空氣發(fā)生相對運動,相當于有氣流迎面流過機翼,氣流被機翼分成上下兩部分,由于機翼橫截面的形狀上下不對稱,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機翼上方氣流流過的路程較長,因而速度較大,它對機翼的壓強較??;下方氣流通過的路程較短,因而速度較小,它對機翼的壓強較大。因此在機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壓強差,這就產(chǎn)生了向上的升力。在學生學過這部分知識后,若教師提問:機翼的升力是怎樣產(chǎn)生的?學生都認為是由機翼的形狀產(chǎn)生的,甚至許多教師也是這樣認為的。實際上這樣的觀點是不全面的,會對學生造成誤導,產(chǎn)生這樣的原因是由教材的不恰當表述造成的。
課后,好奇心使一些學生反反復復用電吹風機對著機翼模型吹氣,發(fā)現(xiàn)了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當機翼模型的凸面向下時,用電吹風吹氣,機翼模型也能產(chǎn)生升力“飛”起來(如圖4所示)。按照教材的解釋,此時產(chǎn)生的升力方向向下,機翼模型重力方向也向下,二者的合力向下,機翼模型不會升起來,事實上它卻升了起來,顯然教材的解釋出現(xiàn)了問題。按照教材的說法,也無法解釋早期雙翼飛機的平板形機翼是如何產(chǎn)生升力的?,F(xiàn)代許多戰(zhàn)斗機機翼是上下對稱的菱形,它們是怎樣產(chǎn)生升力的?飛行表演時機腹向上的倒飛如何解釋?顯然教材對飛機升力的解釋有一定的片面性,需要改進表述方法。
圖4
飛機在空中飛行時,在豎直方向上受到豎直向上的升力來克服飛機的重力,當二者平衡時,飛機才能在空中穩(wěn)定地飛行。物理學中流體力學定量計算升力的公式為Y=,其中Y為升力,Cy為升力系數(shù),S為機翼的特征面積,ρ為空氣密度,v為空氣流體的速度。升力系數(shù)Cy與機翼橫截面的形狀,氣流與機翼所成的角度(即迎角)等有關??梢娫趯︼w機升力的貢獻中機翼形狀只占一部分,機翼形狀所產(chǎn)生的伯努利效應只能解釋很小的一部分升力。如果飛機僅僅根據(jù)“伯努利原理”來飛行,現(xiàn)代的許多戰(zhàn)斗機就飛不上天,更無法倒飛表演,而能飛起來的飛機機翼形狀必須非?!肮捌稹薄嶋H上,飛機產(chǎn)生升力的一個重要原因還與氣流的沖擊角度有關。捏住紙的上邊緣兩角,使紙自然下垂,對著紙的上邊緣上方水平吹氣,紙會飄起來,這是伯努利效應的結(jié)果;但正對著下垂的紙面水平吹氣,紙也會飄起來,這是氣流沖擊效應的結(jié)果。當氣流相對于機翼從前下方以一定的角度吹時,機翼就會產(chǎn)生向上的升力,機翼模型凸面向下也能“飛”起來就是這個原因。為此,現(xiàn)代飛機的機翼與其自身有一個大約4°的傾角,當飛機從將場起飛時,機頭總是高高抬起形成更大的迎角,以獲得較大的氣流沖擊效應。氣流的沖擊力在機翼上分解為對飛機的阻力和向上的升力,飛機的發(fā)動機產(chǎn)生的推力克服阻力使飛機前進,向上的升力使飛機騰空而起。機翼迎角的作用換而言之就是改變氣流的運動方向,好像把空氣向下推,因而空氣對機翼產(chǎn)生向上的反作用力,把機翼向上推,產(chǎn)生升力。飛機倒飛表演時總是機頭高昂,形成較大的迎角,只要迎角合適,產(chǎn)生的升力照樣能使飛機在空中飛行。
飛機的升力產(chǎn)生及解釋很復雜,沒必要對初中學生作詳細的解釋,但也不能讓學生學過這部分內(nèi)容后形成錯誤的觀念,這樣不利于以后更深入的學習。為此,建議初中教材中對這部分內(nèi)容這樣表述:飛機的升力是由機翼的多種因素造成的,其中飛機機翼橫截面的形狀是產(chǎn)生升力的原因之一。這樣的表述不僅不會讓學生對機翼升力產(chǎn)生錯誤的認識,而且還能為學生以后在這方面更深入的學習埋下伏筆。
[1]陳永麗.機翼升力的物理原理分析[J].現(xiàn)代物理知識,2010(2):20-21.
[2]郭守月,李滿蘭.怎樣更簡單地解釋飛機(機翼)升力?[J].科學中國人,2005(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