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岳
歲末,佳節(jié)臨近,許多上班族開始思考該如何送禮物。
回想一下,你送出的哪些禮物,得到了對方的真心感謝?你收到的哪些禮物,一轉(zhuǎn)頭就想扔掉?送禮如何送到對方心坎上?這不是件簡單的事。
預算有限,又不知道對方喜歡或需要什么,于是,我們在最后一刻才沖進百貨公司,根據(jù)現(xiàn)場的商品陳列或促銷方案,匆忙選擇一份禮物。
送一份好禮物,不代表要花很多錢,傳遞出送禮者的用心與誠意即可。下面是幾個送禮的小秘訣,只要用心,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送禮達人”,送出讓人難以忘懷的禮物。
特殊的筆記本
每個人都會有幾位重要的朋友、同事、客戶,在特定的日子或節(jié)日有送禮需要?!端投Y的簡單藝術》一書指出,與其時候到了才臨時傷腦筋,不如平日準備一個筆記本,專門記錄送禮對象的相關事項。
這可能是一本值得永久保存的筆記本,上面記錄了送禮對象的生日、紀念日等,以及特色與偏好,例如年紀,衣服尺寸,戒指尺寸,是否穿耳洞,喜歡的香味、顏色、食物、花,過敏的事物等。如果你在聊天中知道對方喜歡在周末泡澡,在他生日時送上精致的沐浴用品禮盒,就顯得心意十足。
此外,還可制作每位送禮對象的“禮物歷史”。一方面避免重復送類似的禮物,另一方面,也可將對方收到禮物時的表情、反應記下來,作為下次送禮時的參考。
費心思代表非常在乎
《國際禮儀:生活社交禮儀》一書中說,禮物代表彼此的關系或友誼,寫下誠摯祝福的手寫卡片,以及精巧的禮物包裝,重要性有時甚至超越禮物本身,因為這些細節(jié)更能展現(xiàn)情誼。
包裝可創(chuàng)造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很多人都喜歡收到綁著緞帶的禮物,比如,在圣誕禮物上可以綁上小雪人等應景的裝飾。在包裝上“費心思”代表你非常在乎對方,不是隨便送送而已。
而超出收禮者預期的禮物,最能讓人印象深刻。例如,出國旅游后,帶回一樣朋友正在收集的東西;知道對方對使用數(shù)碼產(chǎn)品有恐懼,于是在送給他的智能手機中裝好適合他的程序;送給學法語的朋友一本法語字典……這些都能制造出感人的效果。
等待節(jié)日不如創(chuàng)造時機
《不失禮!45個聰明送禮秘訣》一書中指出,每天都是“送禮日”,不用非得等到節(jié)日、紀念日不可。隨時創(chuàng)造送禮的理由,會讓別人更開心。例如,學會烹飪一道菜,將成果帶給同事;朋友打算開大型派對,卻擔心應付不來,你把能借給他的紅酒杯、點心盤、CD等用品寫成清單交給對方……能解決對方當下的煩惱,就是最棒的禮物。
選擇禮物時,與其猶豫不決,不如直接問對方需要什么,或者向收禮者身邊的人打探消息,比如新娘的好友、小孩兒的母親、老板的助理、男朋友的哥們兒等。這招尤其適合那些個性含蓄的對象,因為他們不好意思直說自己想要什么。
收到禮物的人,要記得把握時機,及時道謝,表達自己的感動,但別立刻回禮,否則會使“情感交流”變?yōu)椤皯辍薄O劝堰@份情意放在心里,等到時機適合時再回饋心意。
用心與誠意是送份好禮最重要的原則。禮物的價格和功用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對方在收到禮物的那一刻,會因為感動綻放出笑容。
對象不同,“心坎禮”也不同
長輩:年紀比較大的人,通常重視養(yǎng)生或健康,可以朝這方面思考,例如健康食譜、榨汁機、血壓計等。
小朋友:除了玩具外,啟發(fā)學習及藝術天分的禮物,往往更能兼顧到小朋友父母的感受,例如地球儀、樂器、溜冰鞋、兒童版大富翁等。
同事: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在同事間往往最能引起共鳴,可以朝打氣與減壓方向思考,例如按摩券、抗壓精油、名言書法等。
女性朋友:多數(shù)女性希望自己更美麗,化妝品之類的禮物永遠不嫌多。如果不知道送什么,鮮花應該最保險。
男性朋友:男性的禮物通常比較難挑,除了領帶、皮帶、名片夾這些“安全”的禮物外,可朝對方的興趣方向思考,例如對方所支持球隊的帽子、喜歡的電影或樂團海報、汽車模型等。
(摘自《Ch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