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平,付雪梅,王乃紅,鐘 軍,何 毅,高家良,文遠容
(成都市血液中心檢驗科,四川 成都 610041)
自1981年人類發(fā)現(xiàn)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至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流行已經(jīng)蔓延到世界上除南極洲外的各個地區(qū)和國家,控制艾滋病病毒的流行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1985年中國發(fā)現(xiàn)首例艾滋病患者,目前為止,艾滋病已波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qū),衛(wèi)生部公布的實際感染人數(shù)已達84萬,出現(xiàn)由高危人群向低危人群蔓延。如何在無償獻血人群中篩選出HIV感染者,防止HIV經(jīng)血傳播是采供血機構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為了了解無償獻血者HIV感染情況,降低艾滋病傳播風險,保障血液安全,筆者對成都市7年來無償獻血員HIV血清標志物篩查及確證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中心無償獻血者963 048人次,其中男性494 010例,女性469 038例,年齡18~55歲。標本均采用EDTA-K2抗凝,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及中心實驗室工作文件的要求進行血漿分離、保存。
1.2 儀器試劑 瑞士HAMILTON STAR加樣儀,AT2加樣儀,瑞士HAMILTON FAME24/30、FAME24/20全自動酶標儀。HIV酶免檢測試劑(生物梅里埃公司、上??迫A生物公司、北京萬泰生物公司),所有試劑均有批準文號與批檢報告,均在有效期內(nèi)使用。
1.3 方法 按照說明書要求采用進口試劑和國產(chǎn)試劑同時對獻血者血漿樣本進行HIV檢測,如果兩種試劑檢測結果一致,則將結果判定為陽性反應性或陰性;如果兩種試劑檢測結果不一致,則對初篩反應性的標本用同一批號試劑重復檢測兩次。如果重復檢測結果為陰性,則標本判斷為HIV檢測陰性;如果重復檢測結果仍為反應性,則此標本為陽性反應性標本。陽性反應性標本送檢中國輸血研究所作確認實驗。
2.1 HIV初篩、確證結果 2005-2011年成都市無償獻血者963 048人次,其中男性494 010例,女性469 038例,年齡18~55歲。HIV初篩檢測結果、確證結果及陽性率見表1。
表1 2005-2011年成都市無償獻血者HIV初篩、確證結果
2.2 HIV陽性病例性別分布、地域分布 HIV陽性病例男性明顯多于女性(比例為6.5:1),外地陽性病例多于本市(比例為1:1.28),見表2。HIV陽性病患者以20~40歲年齡段為主,見表3。
表2 2005-2011年成都市無償獻血者HIV陽性者性別與地域分布(例)
表3 2005-2011年成都市無償獻血者HIV陽性者20~40歲年齡段統(tǒng)計結果
按照《全國艾滋病檢測工作規(guī)范》和《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的規(guī)定,各級采供血機構必須采用兩種初篩試劑對無償獻血者進行HIV血清標志物篩查,初篩反應性標本送HIV確證實驗室進行免疫印跡(We stern blotting,WB)檢測。本回顧性調(diào)查顯示,大部分HIV初篩反應性的標本確證實驗為陰性,這就對HIV初篩檢測試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我國免疫檢測試劑的質(zhì)量不斷提高,已達到或者接近國際上先進試劑的檢測水平。國產(chǎn)第三代HIV抗體篩查試劑與進口第四代HIV抗原抗體篩查試劑的聯(lián)合應用,提高了HIV篩查的敏感性。在保證檢測試劑靈敏度的前提下,提高HIV篩查試劑的特異性,將減少寶貴的血液資源報廢,減少獻血者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自1998年開始推行無償獻血制度以來,成都市無償獻血比例逐年增加,為安全輸血提供了可靠保障。然而,HIV在中國的感染流行日趨嚴重,已經(jīng)從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在無償獻血員這樣的低危群體中檢出了HIV感染者,這進一步顯示了艾滋病防控形式的嚴峻。2005年成都市無償獻血員HIV確證陽性數(shù)為8例,2011年HIV確證陽性數(shù)已經(jīng)達到了83例,7年時間無償獻血者中HIV感染者增加了10倍。HIV陽性病例分布顯示,男性感染人數(shù)遠遠多于女性,年齡以20~40歲為主。HIV感染外地獻血者多于成都本地人群,本地人群HIV感染比例也在逐年增加,這對無償獻血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為了保障采供血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強無償獻血宣傳,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全社會范圍內(nèi)積極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1]。20~40歲年齡段青壯年是無償獻血的主力軍,也是HIV感染的高危年齡群體[2],對該群體更應加強宣傳力度,強化防護意識,深化無償獻血理念,提高個人素質(zhì),發(fā)展自愿定期無償獻血隊伍。(2)嚴格把好無償獻血招募質(zhì)量關,做好獻血前咨詢和體檢,落實排查和保密性棄血,避免采集高危人群血液。(3)執(zhí)行《血站實驗室質(zhì)量管理規(guī)范》,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和試劑說明書要求進行HIV檢測,防止HIV經(jīng)輸血或血制品途徑傳播。酶聯(lián)免疫檢測是傳統(tǒng)的HIV檢測方法[3],應用廣泛,但靈敏度受方法學限制。面對給輸血安全帶來威脅的“窗口期”,在檢測條件和經(jīng)費允許的條件下,開展核酸檢測將提高HIV檢測效能[4-5]。面對HIV潛在威脅,醫(yī)護人員也必須加強自我防護,防止職業(yè)暴露,避免HIV感染發(fā)生[6]。
[1] 盧顯福.加強血液安全管理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6):507-509.
[2] 鄭 鵬,張 容,楊春暉.四川省自愿無償獻血者適齡人群HIV流行特征調(diào)查[J].中國輸血雜志,2008,21(6):458-459.
[3] 王蘭蘭.臨床免疫學和免疫檢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91-94.
[4] 張 健,謝秀華,黃呈輝,等.核酸擴增檢測技術在血液篩查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0,31(8):818-819.
[5] 韓 梅,馮連貴,蔣 巖,等.快速檢測、抗原-抗體聯(lián)合酶聯(lián)檢測和集合核酸檢測在MSM人群HIV-1檢測中的應用研究[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11):1185-1186.
[6] 邢春鳳,黃俊卿,李漫天,等.HIV職業(yè)暴露醫(yī)務人員的心理狀態(tài)調(diào)查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0,21(8):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