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新強 李惠芳 范向平
如今,糖尿病已經繼心血管疾病和腫瘤之后成為第三大威脅人群健康和生命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糖尿病會引起腎損傷,所以早期腎病的及早發(fā)現(xiàn)對防治糖尿病腎病有重要的意義。糖尿病腎病所導致的終末期腎臟疾病,致死率僅次于冠狀動脈和腦血管動脈硬化病變。對糖尿病早期腎損傷進行確診并進行治療,可以預防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本研究通過對113例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微量蛋白的測定,探討其對糖尿病腎病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治療的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制定的診斷新標準的113例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腎臟疾病的病人除外),其中男82例,女31例;年齡28~80歲,中位年齡55.2歲;其中33例初診患者未經過糖尿病治療,其余80例進行過糖尿病治療;病程2個月~30年;其中2型糖尿病68例,1型糖尿病45例。正常對照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齡28~81歲,中位年齡54.9歲,均為體檢合格的健康人員,沒有糖尿病。兩組均無各種慢性感染、尿路感染、腎病綜合征、腎小管疾病、結締組織病、肝臟疾病、惡性腫瘤、高血壓等疾病。
1.2 檢測方法 尿液標本采集以及檢測項目:所有接受檢測的人員,正常飲食,要避免劇烈運動,空腹8h以上,用清潔容器收集尿液送檢,對尿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轉鐵蛋白(TRF)和免疫球蛋白(IgG)做定量檢測。尿微量白蛋白的檢測采用貝克曼公司生親的DXC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的試劑。尿微量白蛋白的正常參考值為0.49~2.05mg/mmol。
2.1 各項指標定量檢測結果 113例患者尿檢各個指標的陽性率分別是尿MA為54.87%(62/113)、α1-M為65.49%(74/113)、β2-M為26.55%(30/113)、TRF為58.41%(66/113)、IgG為23.00%(26/1113)。而正常對照組的蛋白含量陽性率基本趨于0,所有數(shù)值在參考范圍之內。
2.2 尿蛋白定性結果 在所測糖尿病組113例患者中,尿蛋白定性有26例陽性改變者,占所測人員的23.00%,尿蛋白定性有87例陰性者,占77.00%,正常對照組尿蛋白均為陰性。
2.3 尿MA與尿α1-M聯(lián)合檢測結果 在113例所測患者中,其中86例為尿MA與α1-M聯(lián)合檢測呈現(xiàn)陽性,總的陽性率為76.1%;27例患者在尿MA與α1-M聯(lián)合檢測后呈現(xiàn)陰性,總陰性率為23.9%。見表1。
表1 尿MA與尿α1-M聯(lián)合檢測結果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發(fā)癥之一,且起病隱匿,常規(guī)檢查方法難以發(fā)現(xiàn)。由于早期的糖尿病腎病主要損傷腎小球,所以尿微量蛋白的檢測成為發(fā)現(xiàn)糖尿病腎臟早期損傷的重要標志。現(xiàn)在更多是使用速率散射比濁法來檢測尿微量蛋白,主要檢測MALB、尿α1-M、尿β2-M、TRF和IgG[1]。本研究進行了大量的檢測,結果顯示尿微量蛋白對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特別是早期腎小球損傷)有較大的臨床實用價值,便于臨床診斷和監(jiān)測。
微量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現(xiàn)MA,正常存在于血液中的白蛋白,在正常生理情況之下僅極少地出現(xiàn)在尿液中。尿MA正常值的參考值為4.28~18.14mg/(g·Cr),如果檢測出現(xiàn)指標高于此范圍,則反映腎臟出現(xiàn)異常滲漏蛋白質的情況,是腎損傷的早期敏感指標。尿微量蛋白的檢測是早期發(fā)現(xiàn)腎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診斷指標,通常用它的指標來確定糖尿病的早期腎損傷。尿MALB的數(shù)值可以較為準確地診斷患者的病情。當發(fā)現(xiàn)尿MA在20~200mg/L,尿常規(guī)檢測中,顯示陰性(-)或(±),表示腎臟已經受到損傷。當尿中MA超過200mg/L時,呈現(xiàn)陽性(+)~(+++),表示機體大量白蛋白的漏出,這時的腎病已經非常嚴重,需要進行及時醫(yī)治[2]。
在本研究的檢測結果中,113例糖尿病患者中尿蛋白定性呈現(xiàn)陰性的有87例,占77.0%;尿微量蛋白呈現(xiàn)陽性的有62例(占54.9%),此結果顯示雖然腎臟已經出現(xiàn)了損傷,但是尿蛋白定性還是陰性,因此尿蛋白定性屬于陰性還是陽性不能作為糖尿病早期腎病的檢測指標。
尿α1-M是小分子量蛋白質,能自由通過腎小球的濾膜,多數(shù)情況下,尿α1-M會被吸收分解,所以尿液中的含量甚微,當腎小球、腎小管發(fā)生病變受損時,尿中α1-M排泌水平就會升高。本研究的113例糖尿病患者與健康對照組的尿MA和尿α1-M檢測值,差異非常顯著,糖尿病組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從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由于尿蛋白定性無法確定糖尿病的早期腎臟損失,所以尿MA和尿α1-M陽性檢出準確率更高。尿MA和α1-M的聯(lián)合檢測更能提高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檢出率,而隨著患病時間的延長,各種檢測指標都會相對的使檢測值增大[3]。
尿β2-M分子量小,容易通過腎小球濾膜,不與血漿蛋白結合,幾乎全被近曲小管攝取,正常人體血清中,尿β2-M的濃度非常的恒定,在0.8~2.0mg/L,僅微量(約370μg)自尿中排出,而且在尿液中極不穩(wěn)定,在檢測過程中要求檢測要非常的及時,或者要低溫保存。尿β2-M的測定可以確定發(fā)病的部位,但是其陽性率要明顯低于MA和α1-M[4]。
尿TRF是小分子蛋白,分子量為76000,受非酶促糖基化作用的影響較小,更易濾過,經常作為尿蛋白的選擇性指數(shù)的計算指標,是糖尿病早期損傷的敏感指標。
尿IgG分子量大于15萬的時候,可以確定腎小球基底膜出現(xiàn)損傷情。但是這個時候,腎小球濾過膜已經出現(xiàn)漏洞,情況已經比較嚴重,所以不能作為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指標。只要是在糖尿病患者中檢測到IgG的排泄量增加,就說明提示此糖尿病患者的腎小球損傷已經比較嚴重[1]。
糖尿病腎病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與細胞、結構蛋白、生長因子、細胞受體等都可能有很大的關系。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在出現(xiàn)微量白蛋白尿之后,如果不加以治療,可能最終會導致腎功能衰竭。尿微量蛋白檢測簡便、快速又靈敏,有助于判斷糖尿病的早期腎損傷,具有一定的臨床參考價值。
[1]曹利華.聯(lián)合檢測尿TRF、NAG及血Cys C對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的意義[J].當代醫(yī)學,2011,17(32):34-35.
[2]陳玲.血清CySC、尿NAG檢測在糖尿病早期腎損害的臨床意義[D].烏魯木齊: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
[3]倪紅芬.尿微量蛋白檢測對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診斷價值[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8,21(6):610-611.
[4]潘旭楓,羅曉紅,段朝暉,等.尿微量蛋白檢測在2型糖尿病腎損傷中的價值[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7,7(10):1789-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