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與其朝生等暮死,不如暮死換朝生。
陳綺貞有一首歌《蜉蝣》,“人常會覺得自己平凡渺小,那是因為他們還沒有看見自己追求夢想的樣子”,陳綺貞的聲音一貫安靜,她一開口唱,整個世界便安靜下采了。她似乎擁有魔力,把人吸引進她的歌聲中,無法自拔。這首歌給人聽覺享受的同時,又不禁讓人思考起了短暫的一生。
古人云,“蜉,水蟲也。朝生暮死?!彬蒡鍪菈勖疃痰睦ハx、最古老的有翅昆蟲。有“朝生暮死”“一夜老”等俗稱,蜉蝣這個名字是由于我國古代學(xué)者見其飛行的姿態(tài)酷似在水上漂浮而得。蜉蝣體形細長柔軟,體態(tài)輕盈。歷來為文人墨客所歌唱感嘆。“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于我歸處?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于我歸息?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卑羊蒡龅挠鹨肀茸鲖D女華麗的衣裙,似輕云舒卷,又如嫩柳拂水。
蜉蝣,弱小得被人遺忘在角落,在廣闊的宇宙里悄無聲息?!俺核馈敝皇怯脕硇稳蒡蒡龅某上x階段。蜉蝣的成蟲壽命短,一般只有幾小時。在水中經(jīng)過了兩三年的漫長等待,才換來了幾小時的飛翔時光。在這短暫的幾小時內(nèi),它要經(jīng)過兩次蛻殼,要練習飛行、戀愛、尋找配偶、交尾產(chǎn)卵。曾有一新聞標題為“山東百萬飛蟲空中交配,產(chǎn)卵死去遍地如雪”,報道這令人嘆為觀止的小昆蟲。蜉蝣完成產(chǎn)卵后就停下來等待死亡的到來,雖然自己的生命短暫,也要產(chǎn)下后代,讓它們享受一下那來之不易的幾小時。蘇軾在《赤壁賦》中寫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边@句話借短命的蜉蝣與大海里的一粒粟米自比,感嘆生命的短暫以及人的渺小。蜉蝣日出而生,日落而亡,它不知道黑夜是什么樣子,但它的一生過得很充實,也無憾了。
蜉蝣不正是我們?nèi)祟惖目s影嗎?我們的生命與茫茫宇宙比起來,就如同蜉蝣之于我們。富蘭克林的短篇散文《蜉蝣》,很具哲理,說蜉蝣是人生的一個象征。這樣想吧,我們都和蜉蝣一樣,只有一天的生命。這樣我們還會浪費時間,還會把今天的事放到以后來做嗎?把每天當做末日來愛。我們會收獲更多。的確。我們都是宇宙中的弱小生物。蜉蝣充實地完成了它的一生,我們是不是也應(yīng)該珍惜時間,過好每一天,不枉人間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