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快樂在哪里
愛,有溺愛。
愛的教育,也有溺愛的教育。
“溺愛的教育”是一種教育方式,它沒錯,卻可能產生錯的效果。
舉兩個例子吧:
一位美國的華裔高中生對我說:“奇怪了!好像只要是中國人,數學就非好不可。我們班上只有我一個中國人,每次老師問到同學不會的數學題目,一雙雙眼睛就亮亮地盯著我看,起初我確實會,沒想到從此被稱為天才。哪次不會,同學就說我一定病了。害我不得不在家偷偷準備,老師沒教,我先得自己學。問題是我很累耶!我也是平常人耶!而且我根本是在裝嘛!我何必裝呢!”
另外一個例子是我女兒最近對我說的。她到加州去,在她哥哥的大學同窗家住了幾天。有一天看見那家的小孩投籃球,投進了,她就夸一聲:“進了!好棒!”
那孩子的爸爸在旁邊,卻說:“別因為他投進而叫‘好棒’,要贊美的是他投球這件事。他能投了再投、試了再試,值得贊美,不能只贊美他成功的部分?!?/p>
我女兒說她聽了很有感觸,因為她從小就被贊美,每次比賽得大獎、考試拿第一,都被我贊美,使她為了得到贊美,不得不拼命,拼命拿第一、拼命考高分。
我問這有什么錯呢?這是愛的教育,用鼓勵的方式。
女兒卻理直氣壯地說:“問題是,如果我總為得到你們的贊美而學,會失去學習的快樂和初衷。”
快樂就是把別人打垮?
大概這正是東西方教育觀念的差異吧!
中國學校常在月考之后把全班的成績公布,有些非但公布,還印出來請家長簽名。甚至班與班、老師與老師也比,好多學校會把各班的平均成績公布,看哪班比較棒。
一個孩子從進幼稚園就是考、就是比,就是我要贏、贏過別人,如果輸了,就顏面無光、甚至爸爸媽媽都抬不起頭。
比,當然有好處!對于獲勝的,給他掌聲,也當然對!
問題是學習的目的是得到“知的快樂”還是“獲得高分”和“把別人比下去”。
相對的,美國學校是不公布分數和名次的。每個學生考試得幾分,只有他自己知道。誰打聽同學的分數,會被認為沒禮貌。我太太以前在美國大學做入學部主任,還跟我說,連學生家長到學校要求看孩子成績,學校都不能給。因為那是大學生自己的事,不是爸爸媽媽的事。
起初我對這種作法很不以為然,但是在美國大學教了十年書,我漸漸了解了其中的道理:
學習是對自己負責,不必因為別人都差,或者我已經拿第一,就不再努力;也不必因為別人都強,我就把命賠上去,或者自暴自棄。
學習最重要的目的是我學了、我學到了、我能學以致用、我看事情的深度和態(tài)度不一樣了。
正因此,我女兒說的那家人講“只要努力去投,無論進與不進,都值得贊美”。
什么是不可承受之重
說到贊美,這當中大有學問。許多人說愛的教育就是不斷贊美、不斷鼓勵。問題是一味的贊美也可能造成無窮的壓力。
這世上真正的“不可承受之重”是什么?
絕不是有形的東西,因為有形就有實際的重量,就能應付;只有無形的東西,會重不可當。
那是什么?是愛的壓力!
看看體育新聞,動不動就說某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很好,可以在正式比賽的時候,發(fā)揮平常練習的最佳水平”。
天哪!正式比賽當然應該比練習的時候更拼命,怎么可能更差呢?
如果發(fā)揮失常就是因為心理素質不夠好,因為不耐壓!
誰給他壓力?
他的教練、他的親人、他的國人,每一雙盯著他,巴望他拿金牌的眼睛,都可能是造成他失常的壓力。甚至應該說,你愈斬釘截鐵地夸贊一個人,說他一定會贏、一定能不負眾望,那他的壓力愈大。
她為什么不見了
我知道有個女孩,漂亮又聰明,從小大家就說她能樣樣拿第一,初中升高中的考試卻發(fā)揮失常,進了二流高中。
所有過去贊美她的人一下子不吭氣了,那女生的家長也抬不起頭。
但這情況沒維持多久,大家又開始贊美。
因為女生偷偷用功,以插班考試第一名的成績進了明星高中。大家又開始說女生是天才,前一次是意外,高考絕對是榜首。連補習班的人都送錢給她家長,希望那女生能掛個名,將來為補習班作宣傳。
高考到了,女生昏天黑夜地用功,模擬考次次名列前茅。雖然還沒考試,爸爸媽媽已經準備慶功。
考試當天,媽媽開車送她去考場,停車回來沒看到女兒,四處找不到,眼看著同學都進考場了,媽媽急得又哭又喊。鈴聲響了,女兒呢?
整場考試女兒都沒有出現……
讓人無法喘息
請問,是誰害這必勝的女生成了必敗?是誰害她臨陣脫逃?又是誰害許多好學生跳樓、逃家、嗑藥、迷失?
除了他們追求完美的自我要求,也可能是那些無條件“愛”他、“殷望”他、“肯定”他,說他是天才,只要上課聽一聽,回家不念也能考第一的人。
“溺愛的教育”就是這樣,它的初衷是愛!是夸贊!是肯定!但是當那些“愛”給得太多,好像擁抱,抱到對方無法喘氣的時候,反而有害。
別讓鼓勵變成壓力
我做了幾十年青少年問題的咨詢工作,看了太多總要贏過別人的孩子,進入社會不受歡迎,因為他只想壓倒別人,不懂與人分享;也看過太多以成績?yōu)槟繕说膶W生,出校門就失去學習的動力。更看過許多資質好極了的孩子,最后臨陣脫逃,甚至成為人生的逃兵。
這類事件多半被掩蓋,但我不能不說。
對孩子失敗的責罵要適度,過度的責罵會使他們失去自信;對孩子獲得成功的贊美也要適度,因為過度的贊美會成為他們的負擔。
溺愛除了把孩子溺死,還能把孩子壓死!
人生百忌,忌溺愛!
(帆船推薦)